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微生物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下份数均为重量份数,A、将100~150份的活性炭和200~300份的蒙脱石粉碎,制得原料粉末;B、将700~800份的聚丙烯原料加热熔化,然后将步骤A中的原料粉末与熔化后的聚丙烯充分混合;C、使用造粒机制作载体颗粒;D、将载体颗粒浸泡入菌液,发酵吸附3~5天;E、将载体颗粒取出风干,制得复合微生物净水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净水剂的使用效率。
A composite microbial water purification agen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微生物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是一种复合微生物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水体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一种主要的环境污染。对于水体污染的治理,常见的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不会对水体引入新的污染,但是其仅仅能够通过吸附、沉淀等手段对水体内的部分污染物进行一定的处理,处理能力有限。化学法虽然可以根据污染物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理,但是治理后残留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导致水体新的污染。生物法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环保治理方法,具有污染物处理能力强,不会产生新污染的优势。但是,现有生物法所使用的微生物净水剂的使用效率低,导致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净水剂的使用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净水剂的使用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微生物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下份数均为重量份数,A、将100~150份的活性炭和200~300份的蒙脱石粉碎,制得原料粉末;B、将700~800份的聚丙烯原料加热熔化,然后将步骤A中的原料粉末与熔化后的聚丙烯充分混合;C、使用造粒机制作载体颗粒;D、将载体颗粒浸泡入菌液,发酵吸附3~5天;E、将载体颗粒取出风干,制得复合微生物净水剂。作为优选,步骤B中,聚丙烯原料中还包括10~15份的甲基纤维素,5~10份的苯乙烯树脂。作为优选,步骤C中,载体颗粒的直径为2~5mm。作为优选,步骤D中,菌液包括1500~2000份的水、2~3份的菌种、25~50份的琼脂、100~130份的葡萄糖、60~70份的大豆蛋白粉。作为优选,所述菌种包括15wt%的地衣芽孢杆菌、30wt%的放线菌、5wt%的凝结芽孢杆菌、30wt%的硝化细菌、20wt%的甲烷菌。作为优选,步骤D中,发酵吸附的温度为32~35℃。一种复合微生物净水剂,使用上述复合微生物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首先通过改进载体的制备方法,制备出多孔隙、高吸附性的载体颗粒,通过载体颗粒对菌液进行高效吸附,从而实现提高净水剂使用效率的目的。另外,本专利技术所配置的菌种,可以对水体内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充分的消化分解,抑制致病菌的繁殖。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复合微生物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下份数均为重量份数,A、将100份的活性炭和210份的蒙脱石粉碎,制得原料粉末;B、将750份的聚丙烯原料加热熔化,然后将步骤A中的原料粉末与熔化后的聚丙烯充分混合;C、使用造粒机制作载体颗粒;D、将载体颗粒浸泡入菌液,发酵吸附3天;E、将载体颗粒取出风干,制得复合微生物净水剂。步骤B中,聚丙烯原料中还包括15份的甲基纤维素,5份的苯乙烯树脂。步骤C中,载体颗粒的直径为2~3mm。步骤D中,菌液包括2000份的水、2份的菌种、30份的琼脂、100份的葡萄糖、60份的大豆蛋白粉。所述菌种包括15wt%的地衣芽孢杆菌、30wt%的放线菌、5wt%的凝结芽孢杆菌、30wt%的硝化细菌、20wt%的甲烷菌。步骤D中,发酵吸附的温度为32~35℃。实施例2一种复合微生物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下份数均为重量份数,A、将135份的活性炭和200份的蒙脱石粉碎,制得原料粉末;B、将770份的聚丙烯原料加热熔化,然后将步骤A中的原料粉末与熔化后的聚丙烯充分混合;C、使用造粒机制作载体颗粒;D、将载体颗粒浸泡入菌液,发酵吸附4天;E、将载体颗粒取出风干,制得复合微生物净水剂。步骤B中,聚丙烯原料中还包括10份的甲基纤维素,10份的苯乙烯树脂。步骤C中,载体颗粒的直径为2~3mm。步骤D中,菌液包括1500份的水、2份的菌种、25份的琼脂、130份的葡萄糖、70份的大豆蛋白粉。所述菌种包括15wt%的地衣芽孢杆菌、30wt%的放线菌、5wt%的凝结芽孢杆菌、30wt%的硝化细菌、20wt%的甲烷菌。步骤D中,发酵吸附的温度为32~35℃。实施例3一种复合微生物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下份数均为重量份数,A、将110份的活性炭和290份的蒙脱石粉碎,制得原料粉末;B、将800份的聚丙烯原料加热熔化,然后将步骤A中的原料粉末与熔化后的聚丙烯充分混合;C、使用造粒机制作载体颗粒;D、将载体颗粒浸泡入菌液,发酵吸附5天;E、将载体颗粒取出风干,制得复合微生物净水剂。步骤B中,聚丙烯原料中还包括12份的甲基纤维素,8份的苯乙烯树脂。步骤C中,载体颗粒的直径为2~3mm。步骤D中,菌液包括1600份的水、3份的菌种、45份的琼脂、120份的葡萄糖、70份的大豆蛋白粉。所述菌种包括15wt%的地衣芽孢杆菌、30wt%的放线菌、5wt%的凝结芽孢杆菌、30wt%的硝化细菌、20wt%的甲烷菌。步骤D中,发酵吸附的温度为32~33℃。实施例4一种复合微生物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下份数均为重量份数,A、将1350份的活性炭和210份的蒙脱石粉碎,制得原料粉末;B、将740份的聚丙烯原料加热熔化,然后将步骤A中的原料粉末与熔化后的聚丙烯充分混合;C、使用造粒机制作载体颗粒;D、将载体颗粒浸泡入菌液,发酵吸附5天;E、将载体颗粒取出风干,制得复合微生物净水剂。步骤B中,聚丙烯原料中还包括14份的甲基纤维素,10份的苯乙烯树脂。步骤C中,载体颗粒的直径为2~3mm。造粒过程中,加入聚酯纤维,用来提高载体颗粒的成型度。聚酯纤维与造粒原料的添加质量比为1:25。步骤D中,菌液包括1700份的水、3份的菌种、45份的琼脂、110份的葡萄糖、65份的大豆蛋白粉。菌种包括15wt%的地衣芽孢杆菌、30wt%的放线菌、5wt%的凝结芽孢杆菌、30wt%的硝化细菌、20wt%的甲烷菌。步骤D中,发酵吸附的温度为34~35℃。使用上述四个实施例的方法分别制作复合微生物净水剂,对同一污水水样(化学需氧量250mg/L)的1m3的样本进行净化处理,统计24小时处理至化学需氧量低于100mg/L时的净水剂使用量,结果如下:组别净水剂使用量(g)实施例155实施例256实施例350实施例442由上表可见,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净水剂的使用量。上述描述仅作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微生物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以下份数均为重量份数,/nA、将100~150份的活性炭和200~300份的蒙脱石粉碎,制得原料粉末;/nB、将700~800份的聚丙烯原料加热熔化,然后将步骤A中的原料粉末与熔化后的聚丙烯充分混合;/nC、使用造粒机制作载体颗粒;/nD、将载体颗粒浸泡入菌液,发酵吸附3~5天;/nE、将载体颗粒取出风干,制得复合微生物净水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微生物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以下份数均为重量份数,
A、将100~150份的活性炭和200~300份的蒙脱石粉碎,制得原料粉末;
B、将700~800份的聚丙烯原料加热熔化,然后将步骤A中的原料粉末与熔化后的聚丙烯充分混合;
C、使用造粒机制作载体颗粒;
D、将载体颗粒浸泡入菌液,发酵吸附3~5天;
E、将载体颗粒取出风干,制得复合微生物净水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生物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聚丙烯原料中还包括10~15份的甲基纤维素,5~10份的苯乙烯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生物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载体颗粒的直径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稳,
申请(专利权)人:善水行天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