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充电桩模块的隔离式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649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充电桩模块的隔离式散热结构,包括冷却管、壳体、风腔和模块主体,所述壳体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减震机构,且减震机构的底端均固定有安装面板,所述安装面板的边缘处均匀固定有固定螺栓,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部固定有模块主体,所述安装槽的底端均匀设置有散热鳍片,且散热鳍片均延伸至风腔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壳体、风腔、散热鳍片、散热风扇、温度传感器、单片机、通风板、通风孔、水冷腔、冷却管、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散热鳍片将安装槽内的热量导入到风腔中,温度传感器感测温度将信号传递到单片机,单片机控制散热风扇运行,将热气从通风板上的通风孔散出。

A kind of isolated cooling structure suitable for charging pile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充电桩模块的隔离式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散热结构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充电桩模块的隔离式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由于不同电动汽车的充电电流不一致,需要充电桩有不同的规格,这就需要不同的充电桩控制模块,为了利于充电桩模块的散热,需要散热结构,但是现有的散热结构大多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具体问题如下;1、此类散热结构散热方式较单一,散热效果不佳,部分水冷结构容易出现漏水的现象,危险性较高;2、大部分散热结构不利于固定限位充电桩模块,无法固定安装不同规格型号的充电桩模块;3、此类散热结构大多不具备减震功能,使用时容易晃动,影响充电桩模块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充电桩模块的隔离式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散热结构散热方式单一,效果不佳,危险性高、无法固定充电桩模块以及不具备减震功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充电桩模块的隔离式散热结构,包括冷却管(5)、壳体(7)、风腔(14)和模块主体(18),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减震机构(9),且减震机构(9)的底端均固定有安装面板(1),所述安装面板(1)的边缘处均匀固定有固定螺栓(10),所述壳体(7)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水冷腔(3),且水冷腔(3)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管(5),所述水冷腔(3)内部的顶端设置有风腔(14),且风腔(14)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所述温度传感器(6)的一侧安装有单片机(15),所述壳体(7)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槽(17),且安装槽(17)的内部固定有模块主体(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充电桩模块的隔离式散热结构,包括冷却管(5)、壳体(7)、风腔(14)和模块主体(18),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减震机构(9),且减震机构(9)的底端均固定有安装面板(1),所述安装面板(1)的边缘处均匀固定有固定螺栓(10),所述壳体(7)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水冷腔(3),且水冷腔(3)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管(5),所述水冷腔(3)内部的顶端设置有风腔(14),且风腔(14)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所述温度传感器(6)的一侧安装有单片机(15),所述壳体(7)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槽(17),且安装槽(17)的内部固定有模块主体(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充电桩模块的隔离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5)呈螺旋状固定于水冷腔(3)的内部,且水冷腔(3)底部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4),所述水冷腔(3)底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8),且出水口(8)与进水口(4)均与冷却管(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充电桩模块的隔离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9)包括下支座(901)、复位弹簧(902)、活动件(903)以及预留槽(904),所述减震机构(9)的底端均固定有下支座(901),下支座(901)的内部均设置有预留槽(904),所述预留槽(904)的内部均设置有复位弹簧(9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奇才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