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防撞结构
本技术涉及防撞结构
,具体为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防撞结构。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的使用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大气的污染,因此得到国家的政策性倡导,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的发展以及配套使用的需要,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应运而生,但是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大多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具体存在如下问题;1、现有的充电桩不具备防撞结构,防撞撞击抗撞击能力较差,一旦受到意外撞击,很容易损坏;2、部分具有防撞功能的充电桩其防撞结构与充电桩主体的安装不够牢固,而且稳定性不足,容易松脱;3、此类防撞结构大多是固定一体式的,防撞板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拼接,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面积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防撞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充电桩不具备防撞结构,容易损坏、现有的防撞结构安装不牢固,容易松脱以及防撞板不便于拼接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防撞结构,包括安装面板、第一防撞板、第二防撞板和弹性旋转体,所述安装面板的边缘处均固定有防松机构,且安装面板的一侧固定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活动腔,且活动腔的内部均通过复位弹簧设置有活动块,所述壳体远离安装面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撞板,且第一防撞板靠近壳体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均通过连杆与活动块相铰接,所述第一防撞板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防撞板,且第一防撞板与第二防撞板的一侧均设置有预留槽,所述预留槽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滚轴。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关于活动腔上下对称分布,且复位弹簧的内部均设置有导向柱。优选的,所述防松机构包括限位螺栓、间隔板、鼓包、弹力条以及螺母,所述防松机构的一端均设置有限位螺栓,且防松机构的另一端均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与限位螺栓之间均设置有间隔板,且间隔板均与安装面板连接,所述间隔板靠近螺母的一端均设置有鼓包。优选的,所述鼓包与螺母之间均设置有弹力条,且弹力条均呈拱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撞板与第二防撞板的顶端均设置有卡槽,且第一防撞板与第二防撞板的底端均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均通过锁紧螺栓连接固定。优选的,所述卡槽与卡块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橡胶密封垫。优选的,所述滚轴上均套设有弹性旋转体,且弹性旋转体等间距分布。优选的,所述弹性旋转体上均匀设置有环形槽,且环形槽的内部均黏贴有反光带。优选的,所述弹性旋转体均采用EVA和聚氨酯的复合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电动汽车充电桩防撞结构通过安装有壳体、活动腔、活动块、复位弹簧、第一防撞板、固定块、连杆、预留槽、滚轴以及弹性旋转体,当充电桩受到撞击时,车辆首先撞击到第一防撞板和第二防撞板上的弹性旋转体,使得弹性旋转体滚动,将撞击的力量转变为旋转动能,可以大大地吸收撞击力道,并且降低冲击,防止碰撞后受到反向作用力,使汽车翻转或反转偏离原车道,发生二次碰撞,同时冲击力推动第一防撞板向充电桩主体方向移动,使得两个连杆相背移动,推动活动块在活动腔内压缩复位弹簧做相背运动,在压缩复位弹簧时,消耗了大部分的冲击力,减小了冲击力,使得充电桩能够防止被车辆撞坏。(2)该电动汽车充电桩防撞结构通过安装有安装面板,安装面板的边缘处均固定有防松机构,防松机构包括螺母、间隔板、鼓包、弹力条以及限位螺栓,在将安装面板与充电桩固定连接时,旋转螺母,使得间隔板均与充电桩贴合,弹力条的两端抵接在鼓包上,能够有效减缓装置使用时可能受到的振动与冲击,避免因为撞击而产生松动造成连接不牢固的情况,避免松脱,影响使用效果。(3)该电动汽车充电桩防撞结构通过在第一防撞板与第二防撞板的顶端均设置有卡槽,在第一防撞板与第二防撞板的底端均设置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块,卡块与卡槽之间均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使得便于将第一防撞板与第二防撞板拼接固定起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防撞面积的大小,使用灵活性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撞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松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面板;2、复位弹簧;3、活动块;4、壳体;5、活动腔;6、防松机构;601、限位螺栓;602、间隔板;603、鼓包;604、弹力条;605、螺母;7、连杆;8、第一防撞板;9、固定块;10、第二防撞板;11、弹性旋转体;12、滚轴;13、预留槽;14、环形槽;15、卡块;16、卡槽;17、锁紧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防撞结构,包括安装面板1、第一防撞板8、第二防撞板10和弹性旋转体11,安装面板1的边缘处均固定有防松机构6,防松机构6包括限位螺栓601、间隔板602、鼓包603、弹力条604以及螺母605,防松机构6的一端均设置有限位螺栓601,且防松机构6的另一端均设置有螺母605,螺母605与限位螺栓601之间均设置有间隔板602,且间隔板602均与安装面板1连接,间隔板602靠近螺母605的一端均设置有鼓包603,鼓包603与螺母605之间均设置有弹力条604,且弹力条604均呈拱形结构;将安装面板1与充电桩固定连接,旋转螺母605使得间隔板602均与充电桩外壁贴合,弹力条604的两端抵接在鼓包603上,能够有效减缓装置使用时可能受到的振动与冲击,避免因为撞击而产生松动造成连接不牢固的情况,避免松脱,影响使用效果安装面板1的一侧固定有壳体4,壳体4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活动腔5,且活动腔5的内部均通过复位弹簧2设置有活动块3;复位弹簧2关于活动腔5上下对称分布,且复位弹簧2的内部均设置有导向柱,起到导向作用,防止复位弹簧2发生偏离移位;壳体4远离安装面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撞板8,且第一防撞板8靠近壳体4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固定块9,固定块9均通过连杆7与活动块3相铰接,第一防撞板8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防撞板10,第一防撞板8与第二防撞板10的顶端均设置有卡槽16,且第一防撞板8与第二防撞板10的底端均设置有卡块15,卡块15与卡槽16均通过锁紧螺栓17连接固定,卡槽16与卡块15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橡胶密封垫;使得便于将第一防撞板8与第二防撞板10拼接固定起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防撞面积的大小,使用灵活性较高;且第一防撞板8与第二防撞板10的一侧均设置有预留槽13,预留槽13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滚轴12,滚轴12上均套设有弹性旋转体11,且弹性旋转体11等间距分布,弹性旋转体11上均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防撞结构,包括安装面板(1)、第一防撞板(8)、第二防撞板(10)和弹性旋转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板(1)的边缘处均固定有防松机构(6),且安装面板(1)的一侧固定有壳体(4),所述壳体(4)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活动腔(5),且活动腔(5)的内部均通过复位弹簧(2)设置有活动块(3),所述壳体(4)远离安装面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撞板(8),且第一防撞板(8)靠近壳体(4)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均通过连杆(7)与活动块(3)相铰接,所述第一防撞板(8)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防撞板(10),且第一防撞板(8)与第二防撞板(10)的一侧均设置有预留槽(13),所述预留槽(13)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滚轴(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防撞结构,包括安装面板(1)、第一防撞板(8)、第二防撞板(10)和弹性旋转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板(1)的边缘处均固定有防松机构(6),且安装面板(1)的一侧固定有壳体(4),所述壳体(4)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活动腔(5),且活动腔(5)的内部均通过复位弹簧(2)设置有活动块(3),所述壳体(4)远离安装面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防撞板(8),且第一防撞板(8)靠近壳体(4)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均通过连杆(7)与活动块(3)相铰接,所述第一防撞板(8)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防撞板(10),且第一防撞板(8)与第二防撞板(10)的一侧均设置有预留槽(13),所述预留槽(13)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滚轴(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2)关于活动腔(5)上下对称分布,且复位弹簧(2)的内部均设置有导向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机构(6)包括限位螺栓(601)、间隔板(602)、鼓包(603)、弹力条(604)以及螺母(605),所述防松机构(6)的一端均设置有限位螺栓(601),且防松机构(6)的另一端均设置有螺母(6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奇才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