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浸泡汽车车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618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浸泡汽车车罩,包括上车罩与下车罩,上车罩与下车罩之间具有连接部与开口部。开口部设有防水拉链,拉上防水拉链能够使得上车罩与下车罩之间形成一个密闭式空间。上车罩、下车罩上匹配对应开口部的位置的外壁设有上密封片、下密封片,上密封片与下密封片上分别设有密封筋条与密封槽,密封筋条密封扣在密封槽内,从而将防水拉链密封在内,达到二次密封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汽车车罩的密封安全性。另外,当汽车车罩被洪水挤压内部压力过大时,密封单向阀能够将汽车车罩内部的气体排出,使内部保持适宜的压力,从而防止汽车车罩内部气压过大而损坏车罩或汽车。此外,绑带结构能够防止汽车在洪水中漂走。

A kind of anti soaking car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浸泡汽车车罩
本技术属于汽车车罩
,具体涉及一种防浸泡汽车车罩。
技术介绍
传统的汽车车罩,只是包覆在车辆的车身部分,对于车身具有防尘、防晒、防雨的作用,但是,在车辆停放地发生洪水、积水时,则无法对车辆进行保护,造成车辆的直接财产损失。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721303U公开了一种真空防洪水车罩,它可以防浸泡、防洪水冲刷等,大大提高了车罩的实用性。但是,上述结构的车罩,在拉链位置的安全性不够,仅采用真空双牙拉链作为防水防浸泡的密封防线,若受到外力(如:洪水中的石块)的撞击,拉链的双牙位置产生分离,导致车辆进水。另外,车辆在行驶进下车罩内时,由于驾驶员的驾驶水平不一,容易导致车辆无法准确的驶入下车罩,此时需要将车辆笔直的驶出,再重新笔直的驶入,因为在车辆处于下车罩内时,若打方向,轮胎旋转摩擦下车罩,导致下车罩破损,但是,由于驾驶员的驾驶习惯问题,始终存在着驾驶员误操作,转动方向盘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浸泡汽车车罩,解决现有的防浸泡汽车车罩密封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另外能够防止汽车车罩内部气压过大而损坏车罩或汽车,防止汽车在洪水中漂走,还能减少下车罩的底面受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浸泡汽车车罩,包括上车罩与下车罩,上车罩与下车罩之间具有连接部与开口部。开口部设有防水拉链,拉上防水拉链能够使得上车罩与下车罩之间形成一个密闭式空间,该密闭式空间用于容置汽车,防水拉链对封闭汽车起到首次密封的作用。上车罩、下车罩上匹配对应开口部的位置的外壁设有上密封片、下密封片,上密封片与下密封片上分别设有密封筋条与密封槽,密封筋条密封扣在密封槽内,从而将防水拉链密封在内,达到二次密封效果。优选地,密封筋条位于上密封片的底部边沿,密封槽位于下密封片的顶部边沿,密封筋条与密封槽上下对应。优选地,上车罩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单向阀,优选为两个。当该车罩受到洪水冲击时,车罩内的气压升高,密封单向阀用于将车罩内的气体排出,避免车罩内的气压过大而对汽车或车罩造成损坏。优选地,密封单向阀位于上车罩的外侧顶部,当洪水未没过汽车车顶时,密封单向阀则不会与洪水接触,从而减少洪水对密封单向阀的冲击。优选地,下车罩的外侧上设有至少两组绑带结构,绑带结构交叉设置。绑带结构使得上车罩和下车罩能够更好地贴覆于汽车表面,从而使汽车车罩与汽车连接的更加牢固。优选地,绑带结构包括卡扣、插扣及绑带,绑带两端分别设有卡扣,卡扣与插扣相互插合固定,插扣固定于下车罩上。绑带相互交叉且绕过上车罩。优选地,下车罩的外侧上还设有固定环,采用高频机通过无缝热帖工艺将固定环固定于下车罩上。优选地,固定环上连接有织带,织带的一端设有钩子,织带通过钩子与固定环连接。织带的另一端可以固定于地面上或者其他可固定的位置,从而保证汽车在洪水中不漂走,或避免汽车与其他物体碰撞导致车罩破裂。优选地,下车罩包括底面与设置在底面外周面形成的侧面,侧面上靠近底面的位置设有至少两圈松紧带,使得汽车车罩可伸缩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汽车。优选地,该防浸泡汽车车罩还包括前轮微调结构,前轮微调结构包括固定板与旋转板,固定板包括上压板与下压板,上压板与下压板上下叠加,从而将底面夹紧在两者之间。上压板的顶部和底部中心同时向下内凹形成上凸起部和上凹槽,下压板的顶部中心向下内凹形成下凹槽,下压板的底部为平面。上凸起部嵌设在下凹槽内,旋转板的底部中心设有球形铰接轴,球形铰接轴设置在上凹槽内。旋转板的横向长度、固定板的横向长度及底面的横向长度匹配,该长度大于汽车两个前轮外侧之间的距离,使得汽车两个前轮能够置于旋转板上。汽车在驶入下车罩并大致到位时,两个前轮处于旋转板上,此时,若旋转方向盘,则前轮带动旋转板相对固定板旋转,对下车罩的底面并不会造成摩擦损伤。本技术提供的防浸泡汽车车罩在防水拉链的外部再增加了一层由上密封片与下密封片组成的密封层,从而大大提高了汽车车罩的密封安全性。另外,当汽车车罩被洪水挤压内部压力过大时,密封单向阀能够将汽车车罩内部的气体排出,使内部保持适宜的压力,从而防止汽车车罩内部气压过大而损坏车罩或汽车。此外,绑带结构能够防止汽车在洪水中漂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中密封筋条与密封槽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下车罩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下车罩另一实施方式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下车罩的俯视方向具有前轮微调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A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于实际应用中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上车罩11上密封片12密封筋条13密封扣2下车罩21下密封片22密封槽23底面24侧面25松紧带3防水拉链4单向密封阀5固定环6织带7钩子8绑带结构81卡扣82插扣83绑带9前轮微调结构91固定板911上压板911-1上凸起部911-2上凹槽912下压板912-1下凹槽92旋转板921球形铰接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所述的防浸泡汽车车罩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放浸泡汽车车罩,包括上车罩1和下车罩2,上车罩1和下车罩2之间具有连接部和开口部。开口部的位置处设有防水拉链3,拉上防水拉链3能够使得上车罩1和下车罩2之间形成一个密闭式空间,该密闭式空间用于容置汽车。当汽车置于该密闭式空间内时,防水拉链3对封闭汽车起到首次密封的作用。如图1和图2所示,上车罩1、下车罩2上匹配对应开口部的位置的外壁设有上密封片11、下密封片21。上密封片11和下密封片21上分别设有密封筋条12和密封槽22,密封筋条12位于上密封片11的底部边沿,密封槽22位于下密封片21的顶部边沿,密封筋条12和密封槽22上下对应,密封筋条12卡入密封槽22内,从而将防水拉链3封在内,达到二次密封效果。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密封片11的边沿及下密封片21的边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浸泡汽车车罩,包括上车罩与下车罩,所述上车罩与下车罩之间具有连接部与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设有防水拉链,拉上防水拉链能够使得上车罩与下车罩之间形成一个密闭式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罩、下车罩上匹配对应开口部的位置的外壁设有上密封片、下密封片,所述上密封片与下密封片上分别设有密封筋条与密封槽,密封筋条密封扣在密封槽内,从而将防水拉链密封在内。/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09 CN 20192065406031.一种防浸泡汽车车罩,包括上车罩与下车罩,所述上车罩与下车罩之间具有连接部与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设有防水拉链,拉上防水拉链能够使得上车罩与下车罩之间形成一个密闭式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罩、下车罩上匹配对应开口部的位置的外壁设有上密封片、下密封片,所述上密封片与下密封片上分别设有密封筋条与密封槽,密封筋条密封扣在密封槽内,从而将防水拉链密封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浸泡汽车车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筋条位于所述上密封片的底部边沿,所述密封槽位于所述下密封片的顶部边沿,所述密封筋条与所述密封槽上下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浸泡汽车车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罩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单向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浸泡汽车车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单向阀位于所述上车罩的外侧顶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浸泡汽车车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罩的外侧上设有至少两组绑带结构,所述绑带结构交叉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浸泡汽车车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结构包括卡扣、插扣及绑带,所述绑带两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中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明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