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充气床底座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15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充气床底座固定结构,具体涉及充气床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所述第一U形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杆和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U形杆的内壁左右两端滑动连接有第一L形杆,所述第二U形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杆和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二U形杆的内壁左右两端滑动连接有第二L形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改变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之间的距离、改变第一L形杆和第二L形杆相互的位置以适配汽车后座的空间,将床体放置在第一矩形杆和第二矩形杆的外表面可以对床体的位置和形状进行固定。和形状进行固定。和形状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充气床底座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充气床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充气床底座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已成为目前大多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的出行工具,在进行长途出行驾驶疲劳时还可以直接在汽车上休息,空间大的车辆还可以铺设充气床便于休息。
[0003]专利技术人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传统的充气床都是以PVC加植绒作为充气床的主要制作材质,此类材质制成的充气床垫韧性较差受到冲击易破损,且不利于与车内空间进行匹配微调。
[0004]为了解决传统的充气床都是以PVC加植绒作为充气床的主要制作材质,此类材质制成的充气床垫韧性较差受到冲击易破损,且不利于与车内空间进行匹配微调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使用特殊缝制工艺将TPU加植绒作为制作充气垫的主材料,使得充气垫具备更高的韧性不易漏气破损且能与车后排空间进行贴合增加使用的舒适性,但是由于此类材料的高韧性和柔软性使得人长时间躺在充气床上时充气床的部分位置会出现塌陷,进而导致充气床的实用性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解决使用特殊缝制工艺将TPU加植绒作为制作充气垫的主材料,使得充气垫具备更高的韧性不易漏气破损且能与车后排空间进行贴合增加使用的舒适性,但是由于此类材料的高韧性和柔软性使得人躺在充气床上时身体部位容易卡进充气床与车后座的缝隙中,进而导致充气床的实用性降低的问题所提出一种汽车充气床底座固定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充气床底座固定结构,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床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所述第一U形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杆和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U形杆的内壁左右两端滑动连接有第一L形杆,所述第二U形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杆和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二U形杆的内壁左右两端滑动连接有第二L形杆,所述第二矩形杆在第一矩形杆的内壁滑动,所述第一滑动杆在第一定位杆的内壁滑动,所述第二L形杆在第一L形杆的内壁滑动,所述第一L形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护栏,所述第二L形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护栏,所述第二护栏在第一护栏的内壁滑动。
[0007]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U形杆,推动第二U形杆使第二矩形杆在第一矩形杆的内壁滑动、第一滑动杆在第一定位杆的内壁滑动、第二滑动杆在第二定位杆的内壁滑动、第二护栏在第一护栏的内壁滑动改变第一U形杆与第二U形杆之间的距离,推动第一L形杆在第一U形杆的内壁滑动、第二L形杆在第二U形杆的内壁滑动可以改变第一护栏相互之间的距离、第二护栏相互之间的距离,通过改变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之间的距离、改变第一L形杆和第二L形杆相互的位置以适配汽车后座的空间,将床体放置在第一矩
形杆和第二矩形杆的外表面可以对床体的位置和形状进行固定。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护栏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护垫,所述第二护栏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护垫,所述第一护垫和第二护垫为海绵材质制成。
[0009]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海绵材质的第一护垫和第二护垫可以防止使用者在床体上移动撞击到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的外表面受到伤害。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L形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L形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杆。
[0011]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调整第一U形杆与第二U形杆的间距时第二滑动杆会在第二定位杆的内壁滑动对第一U形杆与第二U形杆之间的角度进行固定避免固定装置整体发生偏斜。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环。
[0013]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转动螺纹环可以使螺纹环在螺纹杆的外表面移动压紧在第一定位杆的外表面将第一滑动杆的位置和第一U形杆与第二U形杆的间距进行固定。
[0014]优选的,所述螺纹环的外表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呈圆周分布在螺纹环的外表面。
[0015]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在凸块处转动螺纹环可以增加手部与螺纹环接触时的摩擦力更方便地控制螺纹环转动。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螺栓,所述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所述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的内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矩形块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栓。
[0017]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矩形板和矩形块可以对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进行支撑,转动螺栓可以使螺栓在螺纹槽的内壁移动带动矩形块在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的内壁滑动调整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的高度并固定。
[0018]优选的,所述矩形板的内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直径大小大于螺栓的直径大小。
[0019]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在圆槽处可以更方便地控制螺栓转动且矩形板与地面的接触不会受到螺栓的影响。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通过设置改变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之间的距离、改变第一L形杆和第二L形杆相互的位置以适配汽车后座的空间,将床体放置在第一矩形杆和第二矩形杆的外表面可以对床体的位置和形状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床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第一U形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第一矩形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第二U形杆的局部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第一L形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第二L形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图4的A处局部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床体;2、固定装置;3、支撑装置;4、充气口;21、第一U形杆;22、第一矩形杆;23、第一定位杆;24、第一L形杆;25、第一护栏;26、第二定位杆;27、第二U形杆;28、第二矩形杆;29、第一滑动杆;210、第二L形杆;211、第二滑动杆;212、第二护栏;213、第一护垫;214、第二护垫;215、螺纹杆;216、螺纹环;217、凸块;31、矩形块;32、矩形板;33、螺栓;34、圆槽;35、螺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充气床底座固定结构,包括床体1,床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充气口4,床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2,固定装置2包括第一U形杆21和第二U形杆27,第一U形杆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杆22和第一定位杆23,第一U形杆21的内壁左右两端滑动连接有第一L形杆24,第二U形杆2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杆28和第一滑动杆29,第二U形杆27的内壁左右两端滑动连接有第二L形杆210,第二矩形杆28在第一矩形杆22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充气床底座固定结构,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充气口(4),所述床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2),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第一U形杆(21)和第二U形杆(27),所述第一U形杆(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杆(22)和第一定位杆(23),所述第一U形杆(21)的内壁左右两端滑动连接有第一L形杆(24),所述第二U形杆(2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杆(28)和第一滑动杆(29),所述第二U形杆(27)的内壁左右两端滑动连接有第二L形杆(210),所述第二矩形杆(28)在第一矩形杆(22)的内壁滑动,所述第一滑动杆(29)在第一定位杆(23)的内壁滑动,所述第二L形杆(210)在第一L形杆(24)的内壁滑动,所述第一L形杆(2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护栏(25),所述第二L形杆(2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护栏(212),所述第二护栏(212)在第一护栏(25)的内壁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充气床底座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栏(25)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护垫(213),所述第二护栏(21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护垫(214),所述第一护垫(213)和第二护垫(214)为海绵材质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茂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明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