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约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94950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气囊向远离乘员的方向移动,而不需要复杂的结构的乘员约束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的结构为,其是具备车辆座椅,对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的乘员约束装置,该乘员约束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气囊,其收纳在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向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侧方膨胀展开;张力布,其通过被收纳的气囊的与乘员相反的一侧,收纳在从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到座垫部,张力布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由于气囊的膨胀展开而座椅的表皮开裂,从而向座椅的外部展开,并从座椅靠背中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张设到座垫侧面的车辆前方侧的位置的结构,该张力布具有保持气囊的与乘员相反一侧的面的部分。

Occupant restra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乘员约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落座于车辆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的乘员约束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的车辆基本上都标配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装置是在车辆发生碰撞等紧急情况下工作的安全装置,利用气体压力膨胀展开,接住并保护乘员。安全气囊装置根据安装位置和用途有各种各样的种类。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乘员保护装置中,在座椅两侧的侧部设有向乘员的侧部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根据专利文献1,能够限制碰撞时向碰撞侧(车宽方向的一侧)移动的回弹等所致的向反碰撞侧(车宽方向的另一侧)的移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0343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侧面接住乘员的安全气囊装置中,如果安全气囊在车宽方向上向远离乘员的方向移动的话,约束乘员的性能就会下降。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在内侧气囊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部设置有张力布装置。专利文献1的张力布装置具有作为侧方展开构件的张力布和作为展开手段的弹出条结构。根据专利文献1的构成,通过在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部设置的张力布进行支撑,能够抑制内侧气囊向车宽方向的移动。因此,乘员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移动得以限制。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展开张力布的手段需要弹出条结构。这样,虽然能够得到上述效果,但是结构变得复杂,车辆重量和装置成本增大。本专利技术鉴于这种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安全气囊向远离乘员的方向移动而不需要复杂的结构的乘员约束装置。解决问题的方法r>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的代表性结构为,其是具备车辆座椅并对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的乘员约束装置,该乘员约束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气囊,其收纳在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向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侧面膨胀展开;张力布,其通过被收纳的气囊的与乘员相反的一侧,收纳在从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到座垫部,张力布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由于气囊的膨胀展开而座椅的表皮开裂,从而向座椅的外部展开,并从座椅靠背中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张设到座垫侧面的车辆前方侧的位置的结构,该张力布具有保持气囊的与乘员相反一侧的面的部分。上述结构中,在车辆发生碰撞等时气囊膨胀展开时,张力布向座椅外部展开。此时,张力布从座椅靠背中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张设到座垫侧面的车辆前方侧的位置,保持气囊的与乘员相反一侧的面。膨胀展开的气囊通过张力布在车宽方向上限制向远离乘员的方向的移动。因此,可以提高气囊的乘员约束性能。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张力布收纳在座椅的座椅靠背内到座垫部,通过气囊的膨胀展开在它们之间展开。因此,可以在不需要复杂结构的展开手段而获得上述效果。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其它结构为,其是具备车辆座椅,对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乘员约束装置具备:气囊,其收纳在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向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的侧面膨胀展开;张力布,其通过被收纳的气囊的与乘员相反的一侧;外壳,其配置在座椅的侧部,至少容纳张力布的一部分,张力布具有,通过气囊的膨胀展开,从外壳向座椅的外部展开,从座椅靠背中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张设到座垫侧面的车辆前方侧的位置的结构,该张力布具有保持气囊的与乘员相反一侧的面的部分。通过所涉及的结构,可以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其它结构为,其是具备车辆座椅,对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乘员约束装置具备:一对气囊,其收纳在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向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两侧膨胀展开;一对张力布,其分别通过被收纳的一对气囊的与乘员相反的一侧,收纳在从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到座垫部,一对张力布中的每一个至少一部分具有,通过气囊的膨胀展开而座椅的表皮开裂,从而向座椅的外部展开,并从座椅靠背中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张设到座垫侧面的车辆前方侧的位置的结构,该张力布具有保持气囊的与乘员相反一侧的面的部分,作为张力布所张设的起点的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之间的间隔比AM50假人的肩部宽度窄。根据所涉及的结构,在具备向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两侧膨胀展开的一对气囊的乘员约束装置中也能得到上述效果。另外,对于一对气囊分别设置的一对张力布,以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为起点而张设,但是这些位置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比AM50假人的肩部宽度窄。由此,气囊可以更有效地靠近乘员的肩部。因此,气囊可以更可靠地对乘员进行约束,并且可以提高上述乘员约束性能。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其它结构为,其是具备车辆座椅,对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乘员约束装置具备:一对气囊,其收纳在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向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两侧膨胀展开;一对张力布,其分别通过被收纳的一对气囊的与乘员相反的一侧,收纳在从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到座垫部;外壳,其配置在座椅的侧部,至少容纳张力布的各自的一部分,一对张力布中的每一个至少一部分具有,通过气囊的膨胀展开而从外壳向座椅的外部展开,从座椅靠背中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张设到座垫侧面的车辆前方侧的位置的结构,该张力布具有保持气囊的与乘员相反一侧的面的部分,作为张力布所张设的起点的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之间的间隔比AM50假人的肩部宽度窄。通过所涉及的结构,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作为上述张力布所张设的起点的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之间的间隔优选为,与张力布展开之前相比,在张力布展开之后较窄。由此,可使一对气囊通过一对张力布进一步靠近乘员一侧。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对乘员的肩部进行约束,且能够提高上述效果。上述座椅可以通过配置在其内部的座椅框架而形成骨架,张力布的一端则优选为,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固定在座椅框架上,从而将其位置作为起点而张设。由此,作为固定张力布的手段能够利用座椅框架,能够稳定地固定张力布。上述张力布的一端卷绕在座椅框架上,该乘员约束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架,该支架通过把持住卷绕在座椅框架上的张力布的一端而将一端固定在该座椅框架上。由此,可以将张力布更牢固地固定在座椅框架上。上述支架可以覆盖张力布的一端中卷绕在座椅框架上的部分的整体。由此,对座椅框架的张力布的固定部分(卷绕之处)整体被支架所覆盖,因此能够提高上述效果。该乘员约束装置还具备与相对于座垫的座椅靠背的转动而联动的转动联动机构,张力布的一端在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与转动联动机构结合,从而以上述位置为起点而张设,当座椅靠背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相对于座垫向车辆前方转动时,张力布被转动联动机构拉动而受到张力。由此,在车辆发生碰撞等时,能够防止座椅靠背相对于座垫向车辆前方转动时张力布松弛。因此,可以通过张力布适当地保证保持气囊的效果。上述转动联动机构包括:支撑体,其在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支撑张力布;第1齿轮,来自支撑体的张力布与该第1齿轮间接连接,第1齿轮优选为,当车辆发生碰撞而座椅靠背相对于座垫向车辆前方转动时,通过与转动联动地向卷收张力布的方向旋转来对张力布施加张力。根据所涉及的结构,在座椅靠背转动时通过第1齿轮联动地转动,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员约束装置,具备车辆座椅,对落座于该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n该乘员约束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n气囊,其收纳在所述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向落座于该座椅上的乘员侧方膨胀展开;/n张力布,其通过所述被收纳的气囊的与所述乘员相反的一侧,收纳在从所述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到所述座垫部,/n所述张力布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由于所述气囊的膨胀展开而所述座椅的表皮开裂,从而向该座椅的外部展开,并从所述座椅靠背中所述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张设到所述座垫侧面的车辆前方侧的位置的结构,该张力布具有保持所述气囊的与所述乘员相反一侧的面的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30 JP 2017-229933;20180719 JP 2018-1359961.一种乘员约束装置,具备车辆座椅,对落座于该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
该乘员约束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气囊,其收纳在所述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向落座于该座椅上的乘员侧方膨胀展开;
张力布,其通过所述被收纳的气囊的与所述乘员相反的一侧,收纳在从所述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到所述座垫部,
所述张力布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由于所述气囊的膨胀展开而所述座椅的表皮开裂,从而向该座椅的外部展开,并从所述座椅靠背中所述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张设到所述座垫侧面的车辆前方侧的位置的结构,该张力布具有保持所述气囊的与所述乘员相反一侧的面的部分。


2.一种乘员约束装置,具备车辆座椅,对落座于该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
该乘员约束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气囊,其收纳在所述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向落座于该座椅上的乘员侧方膨胀展开;
张力布,其通过所述被收纳的气囊的与所述乘员相反的一侧;
外壳,其配置在所述座椅的侧部,至少容纳所述张力布的一部分,
所述张力布具有,通过所述气囊的膨胀展开,从所述外壳向该座椅的外部展开,并从所述座椅靠背中所述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张设到所述座垫侧面的车辆前方侧的位置的结构,该张力布具有保持所述气囊的与所述乘员相反一侧的面的部分。


3.一种乘员约束装置,具备车辆座椅,对落座于该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
该乘员约束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气囊,其收纳在所述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向落座于该座椅上的乘员两侧膨胀展开;
一对张力布,其分别通过所述被收纳的一对气囊的与所述乘员相反的一侧,收纳在从所述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到所述座垫部,
所述一对张力布中的每一个至少一部分具有,由于所述气囊的膨胀展开而所述座椅的表皮开裂,从而向该座椅的外部展开,并从所述座椅靠背中所述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张设到所述座垫侧面的车辆前方侧的位置的结构,该张力布具有保持所述气囊的与所述乘员相反一侧的面的部分,
作为所述张力布所张设的起点的所述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之间的间隔比AM50假人的肩部宽度窄。


4.一种乘员约束装置,具备车辆座椅,对落座于该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
该乘员约束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气囊,其收纳在所述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向落座于该座椅上的乘员两侧膨胀展开;
一对张力布,其分别通过所述被收纳的一对气囊的与所述乘员相反的一侧,收纳在从所述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到所述座垫部;
外壳,其配置在所述座椅的侧部,至少容纳所述张力布的各自的一部分,
所述一对张力布中的每一个至少一部分具有,由于所述气囊的膨胀展开而从所述外壳向该座椅的外部展开,并从所述座椅靠背中所述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张设到所述座垫侧面的车辆前方侧的位置的结构,该张力布具有保持所述气囊的与所述乘员相反一侧的面的部分,
作为所述张力布所张设的起点的所述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之间的间隔比AM50假人的肩部宽度窄。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张力布所张设的起点的所述乘员的肩部附近的位置之间的间隔,与该张力布展开之前相比,在该张力布展开之后较窄。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博之松下彻也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