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藨子木层孔菌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5926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藨子木层孔菌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从茶藨子木层孔菌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三种新的苯并呋喃类化合物,根据NMR分析,阐明了它们的结构,并通过CD计算推导了三种化合物的绝对构型,该三种化合物为首次报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三种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学活性,具有较好的免疫促进活性,能够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为首次研究发现,可用于制备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A benzofuran derivative of Corydalis triqueter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藨子木层孔菌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茶藨子木层孔菌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茶藨子木层孔菌为针层孔菌属药用真菌,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喜欢生活在山楂或梨树的树桩上。作为传统中药,茶藨子木层孔菌具有增强免疫力、治疗胃肠道癌症等功能。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及其类似物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具有抗菌、抗真菌、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而高度氧化的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并不常见。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其中,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发挥免疫功能的基础。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内分布广泛,包括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亚类,分别介导机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等重要免疫学功能。机体免疫功能的高低直接影响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疾病都需要通过增加免疫细胞数量来提高机体免疫力。研究表明,一些免疫复方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细胞而增强机体免疫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从茶藨子木层孔菌中发现了一种高度氧化的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其化学结构式为:其中,R1为H或OH或OCH3;R2为OCH3或OH。更具体的,本专利技术获得了三个新的具有相同母核结构的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类似物,分别为化合物1,化合物2和化合物3;通过1D-NMR和2D-NMR光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并利用CD法确定了它们的绝对构型;其具体结构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茶藨子木层孔菌苯并呋喃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干燥的茶藨子木层孔菌研磨成粉末,并在室温下用甲醇冷浸提取一个月,过滤并浓缩后,获得茶藨子木层孔菌粗提物;(2)粗提物经硅胶柱色谱纯化,依次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甲醇梯度洗脱得到七个馏分Frs.A-G;(3)馏分Fr.C经SephadexLH-20色谱柱,甲醇洗脱,得到八个馏分Frs.C1-C8;(4)通过反相HPLC进一步分离Fr.C4,得到七个组分Frs.C9-C15;(5)将Fr.C12通过反相HPLC纯化并用MeOH-H2O洗脱,得到化合物1,化合物2;(6)将FCr.15进行正相HPLC纯化并用正己烷-乙酸乙酯洗脱产生化合物3。步骤(1)中茶藨子木层孔菌与甲醇的质量体积比为0.36g/ml。步骤(2)中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中二氯甲烷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与用量依次为A:100:0,2500mL、B:1:9,2500mL、C:1:1,6000mL、D:0:100,6000mL;乙酸乙酯-甲醇中乙酸乙酯与甲醇的体积比与用量依次为E:9:1,6000mL、F:6:3,5000mL、G:1:1,5000mL。步骤(4)中反相HPLC采用MeOH-H2O洗脱,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42:58;步骤(5)中反相HPLC采用MeOH-H2O洗脱,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35:65。步骤(6)中正己烷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6:4。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化合物应用于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试验,发现本专利技术获得的苯并呋喃类新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免疫促进活性。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茶藨子木层孔菌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可以应用于制备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中,更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茶藨子木层孔菌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可以应用于制备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药物中。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发现了三个新的具有相同母核结构的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类似物,通过1D-NMR和2D-NMR光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并利用CD光谱确定了它们的绝对构型。该化合物为首次报道。本专利技术获得的苯并呋喃类新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免疫促进活性,能够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为首次研究发现,可用于制备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附图说明图1为化合物1的HREIMS谱;图2为化合物1的红外光谱;图3为化合物1的1HNMR谱;图4为化合物1的1H-1HCOSY谱;图5为化合物1的13CNMR谱;图6为化合物1的HMQC谱;图7为化合物1的HMBC谱;图8为化合物1的NOESY谱;图9为化合物1的对溴苯甲酸酯衍生物的CD和UV光谱;图10为化合物2的HREIMS谱;图11为化合物2的IR光谱;图12为化合物2的1HNMR谱;图13为化合物2的13CNMR谱;图14为化合物2的1H-1HCOSY谱;图15为化合物2的HMQC谱;图16为化合物2的HMBC谱;图17为化合物2的NOESY谱;图18为化合物2的CD谱;图19为化合物3的HREIMS谱;图20为化合物3的IR光谱;图21为化合物3的1HNMR谱;图22为化合物3的13CNMR谱;图23为化合物3的1H-1HCOSY谱;图24为化合物3的HMQC谱;图25为化合物3的HMBC谱;图26为化合物3的NOESY谱;图27为化合物3的对溴苯甲酸酯衍生物的CD和UV光谱;图28为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分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必须说明下述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采用VarianUnity600核磁共振仪测定NMR。采用JMS-700MStation光谱仪或JMX-AX500MStation光谱仪测定HREIMS和HRCIMS。分别使用ShimadzuUV1650PC分光光度计、JASCOJ-725圆二色谱仪、JASCOFT-IR410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UV,CD和IR光谱。用CosmosilC18-AR-II(10×250mm,5mm)和Cosmosil5SL-II(10×250mm,5mm)色谱柱进行制备型HPLC分离。实施例1茶藨子木层孔菌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取干燥的茶藨子木层孔菌(1.8千克)研磨成粉末,并在室温下用甲醇(5升)冷浸提取一个月,过滤并浓缩后,获得20g的茶藨子木层孔菌粗提物。粗提物(20g)经硅胶柱色谱纯化,依次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A:100:0,2500mL;B:1:9,2500mL;C:1:1,6000mL;D:0:100,6000mL)和乙酸乙酯-甲醇(E:9:1,6000mL;F:6:3,5000mL;G:1:1,5000mL)梯度洗脱得到七个馏分(Frs.A-G)。Fr.C(2.51g)经SephadexLH-20色谱柱,甲醇洗脱,得到八个馏分(Frs.C1-C8)。通过反相HPLC(MeOH/H2O,42:58,v/v)进一步分离Fr.C4(0.592g),得到七个组分(Frs.C9-C15)。将Fr.C12通过反相HPLC纯化并用MeO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藨子木层孔菌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结构式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藨子木层孔菌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结构式为:



其中,R1为H或OH或OCH3;
R2为OCH3或O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藨子木层孔菌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结构式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藨子木层孔菌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结构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藨子木层孔菌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结构式为: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藨子木层孔菌苯并呋喃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干燥的茶藨子木层孔菌研磨成粉末,并在室温下用甲醇冷浸提取一个月,过滤并浓缩后,获得茶藨子木层孔菌粗提物;
(2)粗提物经硅胶柱色谱纯化,依次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甲醇梯度洗脱得到七个馏分Frs.A-G;
(3)馏分Fr.C经SephadexLH-20色谱柱,甲醇洗脱,得到八个馏分Frs.C1-C8;
(4)通过反相HPLC进一步分离Fr.C4,得到七个组分Frs.C9-C15;
(5)将Fr.C12通过反相HPLC纯化并用MeOH-H2O洗脱,得到化合物1,化合物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红张永清蒋海强吴浩然徐凌川董梅月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