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嵌式手机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102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卡嵌式手机外壳,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普通用户拆装、维修成本低的卡嵌式手机外壳,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用于放置触摸屏和显示屏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并在第一凹槽内部设置横截面为“厂”字形的卡条,实现对触摸屏的固定。卡条的一端与第一凹槽的前侧壁铰接,卡条的后端与第一凹槽的后侧壁可拆卸连接,从而通过对拆卸卡条后端即可实现第一凹槽的打开或关闭,方便用户独立进行触摸屏或显示屏的更换,操作简便。

Card embedded mobile phon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嵌式手机外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机外壳
,尤其涉及一种卡嵌式手机外壳。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发展,带有触控显示屏的智能手机越来越成为市场上的主流。触控显示屏的装配方步骤一般是先将触摸屏通过胶水粘贴于显示屏的上方形成屏幕总成,然后将该屏幕总成装入手机外壳内完成组装。当手机因意外掉落时,常常发生屏幕总成摔碎的情况。当需要更换屏幕总成时,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装配较为复杂,普通用户难以独立进行拆装。也有部分手机的触摸屏与显示屏是分离的,二者通过胶水安装在手机外壳内的,此时普通用户很难将触摸屏或显示屏从手机外壳中拆出,导致必须要到维修店由维修人员使用专用工具才能维修。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的手机外壳与屏幕总成之间的装配过于复杂,普通用户难以独立进行拆装,不仅维修成本高,而且需要的维修时间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手机外壳与屏幕总成之间的装配过于复杂,普通用户难以独立进行拆装,不仅维修成本高,而且需要的维修时间也较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卡嵌式手机外壳,包括壳体和两块卡条,所述壳体的上端面设有用于容纳触摸屏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设有用于容纳显示屏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所述卡条的前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前侧壁的左端与右端,所述卡条的后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后侧壁,所述卡条的上部与触摸屏表面相抵触,所述卡条的下部插入所述第一凹槽与触摸屏之间的间隙内。上述方案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卡条的上部使得触摸屏在竖直方向上被固定,通过卡条的下部与第一凹槽的侧壁的组合使用使得触摸屏在水平方向上被固定;而卡条后端与第一凹槽后侧壁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卡条能够方便地被打开或关闭,满足了普通用户能独立对触摸屏或显示屏进行更换的需求,操作方便,有效降低了维修成本。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后侧壁设有贯穿至所述壳体的后端面的第一螺孔,所述卡条的后端面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相对。通过将卡条与壳体的后端面螺纹连接,即可实现对卡条的锁紧固定,触摸屏也随之被固定在第一凹槽内部。优选的,还包括锁紧片和紧定螺钉,所述第一凹槽的后侧壁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内设有容纳腔,所述锁紧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部,所述锁紧片的中部朝壳体的后端面方向弯曲,所述紧定螺钉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后端面与所述容纳腔之间,所述紧定螺钉正对所述锁紧片的中部,所述锁紧片的两端部用于卡嵌所述卡条的后端。通过调节紧定螺钉的位置,使得锁紧片的中部在弯曲状态与平直状态间切换。当锁紧片为弯曲状态时,锁紧片的端部与卡条的后端相分离;当锁紧片为平直状态时,锁紧片的端部与卡条的后端相卡嵌。紧定螺钉的设置使得卡条能够更加方便地被打开或关闭。优选的,所述锁紧片的两端部设有对称的倒角,所述锁紧片的下侧边长度小于上侧边的长度,所述卡条的后端设有与所述锁紧片的端部相匹配的第三凹槽。倒角的设置使得锁紧片的端部插入第三凹槽后,卡条的后端将逐渐受到向下的作用力,使得卡条与触摸屏之间的抵触更为稳固。优选的,还包括连接板,所述壳体的上端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至所述容纳腔,所述连接板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卡条的后端的上端面,所述连接板用于封闭所述开口。开口与连接板的设置使得锁紧片可以从开口插入容纳腔,装配更为方便,而锁紧片在与卡条后端卡嵌时,连接板将封闭开口,使得壳体的上端面被整平。优选的,所述卡条的上部为阶梯状,所述卡条的底端设有倒角,从而更有利于卡条的下部插入触摸屏与第一凹槽的侧壁之间。优选的,所述锁紧片的材料为弹簧钢,保证锁紧片的中部具有更好的弹性形变能力,且有利于锁紧片复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卡嵌式手机外壳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卡嵌式手机外壳的壳体与卡条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沿A-A剖面线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2沿B-B剖面线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卡嵌式手机外壳的卡条与连接板的示意图(虚线代表透视);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卡嵌式手机外壳的锁紧片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附图中:1-壳体;110-第一凹槽;111-第一螺孔;112-凸出部;113-容纳腔;120-第二凹槽;2-卡条;201-第三凹槽;3-锁紧片;301-紧定螺钉;4-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卡嵌式手机外壳,壳体1的上端面设有方形的第一凹槽110,且第一凹槽110的尺寸与触摸屏相同。第一凹槽110的底面设有方形的第二凹槽120,第二凹槽120的尺寸与显示屏相同。第二凹槽120与第一凹槽110的长度相同,第二凹槽120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110的宽度。如图1、图2和图6所示,第一凹槽110的后侧壁设有凸出部112,且凸出部112内设有方形的容纳腔113。容纳腔113的中部的宽度大于两端部的宽度。容纳腔113与壳体1的后端面之间设有紧定螺钉301,紧定螺钉301的螺帽位于壳体1的后端面的一侧,紧定螺钉301的螺杆延伸至容纳腔113的中部。锁紧片3由弹簧钢制成,锁紧片3的中部朝壳体1的后端面方向弯曲。锁紧片3嵌入于容纳腔113的内部,且锁紧片3的中部位于容纳腔113的中部,使得紧定螺钉301的螺杆与锁紧片3的中部相抵触。锁紧片3的两端部还设有倒角,使得锁紧片3的下侧边长度小于上侧边的长度。壳体1的上端面还设有位于容纳腔113正上方的开口,开口与所述容纳腔113相连通。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卡条2共有两块,两块卡条2的前端分别铰接于第一凹槽110的前侧壁的左端与右端。其中位于左侧的卡条2能够沿第一凹槽110的左侧壁的所在平面内转动,位于右侧的卡条2能够沿第一凹槽110的右侧壁的所在平面内转动。连接板4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于两块卡条2的后端的上侧面,且连接板4的平面尺寸与开口的平面尺寸相同。卡条2的上部设有台阶部,使得卡条2的横截面形状为“厂”字形。当转动卡条2至与壳体1的上端面平行时,卡条2的上部与触摸屏的上端面相抵触,卡条2的下部嵌入于触摸屏与第一凹槽110之间的间隙内。两块卡条2的后端还设有第三凹槽201,第三凹槽201的形状与锁紧片3的端部相匹配。具体装配方法为:首先向上转动卡条2使得第一凹槽110被完全打开,随后将显示屏与触摸屏依次容纳于第二凹槽120与第一凹槽110。随后向下转动卡条2直至卡条2的台阶部与触摸屏的表面相抵触,此时卡条2的下部插入触摸屏与第一凹槽110的侧壁之间,从而使得触摸屏被完全固定。随后向内旋动紧定螺钉301,紧定螺钉301的螺杆推动锁紧片3的中部由弯曲状态变成平直状态,锁紧片3的两端部随之嵌入第三凹槽201的内部。由于锁紧片3两端部的倒角,卡条2的后端逐渐收到向下的作用力并最终被完全卡紧,同时连接板4也随之被固定并完全封闭住开口,使得壳体1的上端面被整平。当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向外旋出紧定螺钉301,此时锁紧片3的中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嵌式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两块卡条(2),所述壳体(1)的上端面设有用于容纳触摸屏的第一凹槽(110),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底面设有用于容纳显示屏的第二凹槽(120),所述第二凹槽(120)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宽度,所述卡条(2)的前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前侧壁的左端与右端,所述卡条(2)的后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后侧壁,所述卡条(2)的上部与触摸屏表面相抵触,所述卡条(2)的下部插入所述第一凹槽(110)与触摸屏之间的间隙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嵌式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两块卡条(2),所述壳体(1)的上端面设有用于容纳触摸屏的第一凹槽(110),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底面设有用于容纳显示屏的第二凹槽(120),所述第二凹槽(120)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宽度,所述卡条(2)的前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前侧壁的左端与右端,所述卡条(2)的后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后侧壁,所述卡条(2)的上部与触摸屏表面相抵触,所述卡条(2)的下部插入所述第一凹槽(110)与触摸屏之间的间隙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嵌式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后侧壁设有贯穿至所述壳体(1)的后端面的第一螺孔(111),所述卡条(2)的后端面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111)与所述第二螺孔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嵌式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片(3)和紧定螺钉(301),所述第一凹槽(110)的后侧壁设有凸出部(112),所述凸出部(112)内设有容纳腔(113),所述锁紧片(3)位于所述容纳腔(113)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华莲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