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贴膜的负压吸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595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贴膜的负压吸筒,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去除保护膜与屏幕间的气泡,又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辅助贴膜的负压吸筒,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筒体和活塞杆,筒体的内部设有连通至筒体下端面的空腔,活塞杆活动连接于筒体且与空腔相配合,通过将筒体的下端面与手机屏相抵触,并向上旋动活塞杆,使得空腔内形成负压环境,保护膜下方的气泡由于同时受到空腔的吸引作用与筒体的挤压作用而被推向手机屏的边缘并被排出。筒体的下端面还可以进一步设置第一橡胶环与第二橡胶环从而提升空腔与手机屏之间的密封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又能有效去除保护膜下的气泡,具备较好的实用性。

A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tube for auxiliary film stic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贴膜的负压吸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负压吸筒的
,尤其涉及一种辅助贴膜的负压吸筒。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平板或电脑的屏幕越来越大,出于保护屏幕的目的,许多用户会在屏幕上粘贴保护膜来防止磨损。目前常见的保护膜多是PP材质或PVC材质的薄膜,并通过胶水与屏幕相贴合。然而在贴膜过程中,屏幕与保护膜之间经常会残留有气泡。如果气泡位于屏幕的边缘位置,通过简单挤压有可能排出,但若气泡位于屏幕的中心位置,简单的挤压就难以排出。也有部分维修店配备了专门的真空除泡机,但这类设备成本较高,普通用户显然不可能配备。因而需要一种既能满足普通用户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要求,又能有效去除屏幕与保护膜之间的气泡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既能有效去除保护膜与屏幕间的气泡,又能满足普通用户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要求的设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辅助贴膜的负压吸筒,包括筒体和活塞杆,所述筒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连通至所述筒体的下端面,所述筒体的上端面设有螺孔,所述螺孔连通至所述空腔,所述活塞杆的上部为螺杆且下部为活塞体,所述螺杆配合于所述螺孔,所述活塞体配合于所述空腔。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为:首先转动活塞杆使得活塞体位于空腔的下端,随后将空腔覆盖于屏幕的气泡上,并使得筒体的下端面与屏幕相抵触。随后向上旋出活塞杆,此时空腔的下半区形成了负压环境,屏幕的气泡随之对保护膜产生向上的推力(即气泡被空腔所吸引)。此时向屏幕的边缘移动筒体,气泡由于空腔的吸引作用以及筒体的挤压作用而能够被有效地挤出。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能有效去除屏幕与贴膜间的气泡,而且步骤简单,完全能够满足普通用户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要求。优选的,所述空腔和活塞体的横截面均为圆形。针对屏幕上任一点,圆形的空腔与该点的接触面积是渐变的,从而更有利于对该点的气泡进行吸引。优选的,所述空腔的直径为10mm~16mm。正常情况下保护膜与屏幕间的气泡直径大多小于16mm,一般超过15mm的气泡可以直接用手直接挤出,故本方案的空腔直径主要针对难以用手直接挤出的直径小于16mm的气泡。优选的,所述筒体的下端面设有第一橡胶环,所述第一橡胶环围绕所述空腔设置。第一橡胶环的设置则进一步提升了空腔与屏幕间的密封性,且第一橡胶环能更好地对气泡进行挤压推动。优选的,所述筒体的下端面还设有第二橡胶环,所述第二橡胶环围绕所述第一橡胶环设置,所述第二橡胶环与第一橡胶环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二橡胶环的厚度小于第一橡胶环。通过在空隙内部填充适当润滑油,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空腔与屏幕间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则使得负压吸筒在屏幕上滑移时更为平顺。第二橡胶环的厚度小于第一橡胶环,也避免了第二橡胶环对第一橡胶环密封性的影响。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左侧壁与右侧壁设有对称的推压板,所述推压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45°,从而一方面便于用户推动推压板,另一方面使得筒体同时受到向下和向前的推力。优选的,所述活塞杆的顶端还设有旋钮,所述旋钮位于所述筒体的上方,所述活塞体的侧面的中部设有环形的凹槽,从而用户能够更为方便地转动活塞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辅助贴膜的负压吸筒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辅助贴膜的负压吸筒的侧视示意图(虚线代表透视);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辅助贴膜的负压吸筒的仰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辅助贴膜的负压吸筒的活塞杆的示意图;附图中:1-筒体;101-空腔;102-螺孔;103-第一橡胶环;104-第二橡胶环;2-活塞杆;201-螺杆;202-活塞体;203-旋钮;204-凹槽;3-推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辅助贴膜的负压吸筒,筒体1为长方体,筒体1的内部设有圆柱形的空腔101。空腔101的直径为14mm,且空腔101贯穿至筒体1的下端面。筒体1的上端面的中心设有螺孔102,且螺孔102与空腔101相连通。筒体1的下端面设有第一橡胶环103和第二橡胶环104。第一橡胶环103的直径为14mm,厚度为2mm,且第一橡胶环103围绕空腔101设置;第二橡胶环104的直径为17mm,厚度为1.6mm,且第二橡胶环104围绕第一橡胶环103设置。第二橡胶环104与第一橡胶环103之间留有1.4mm的空隙。第一橡胶环103与第二橡胶环104均与屏幕相抵触,其中第一橡胶环103可以进一步提升筒体1的下端面与屏幕之间的密封性,而第一橡胶环103与第二橡胶环104之间的空隙可以用来填充润滑油,使得筒体1在屏幕表面滑移时更为平顺。由于第二橡胶环104的厚度小于第一橡胶环103的厚度,第二橡胶环104也不会对第一橡胶环103的密封性产生影响。如图4所示,活塞杆2的上端为螺杆201且下端为圆柱形的活塞体202,螺杆201的直径与螺孔102的直径相同,活塞体202的直径与空腔101的直径相同。通过将活塞体202塞入空腔101,并将螺杆201与螺孔102进行配合,即可使得活塞杆2与筒体1活动连接。筒体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有对称设置的推压板3,推压板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通过推压板3用户可以方便地推动筒体1,且筒体1能够同时受到向下和向前的推力,在屏幕上移动时更为平稳。本方案的使用方法为:首先转动活塞杆2使得活塞体202位于空腔101的下半区,同时在筒体1下端面的空隙内涂抹适当润滑油。随后将空腔101覆盖于屏幕的气泡上,并使得筒体1的下端面与屏幕相抵触。随后向上旋出活塞杆2,此时空腔101的下半区形成了负压环境。由于保护膜下方气泡的压强大于保护膜上方空气的压强,此时保护膜将收到向上的推力,使得气泡附近的保护膜与屏幕之间的胶粘被松动。此时通过推压板3将筒体1推向屏幕的边缘,气泡由于空腔101的吸引作用以及第一橡胶环103的挤压作用而能够被有效地挤出。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辅助贴膜的负压吸筒,筒体1为长方体,筒体1的内部设有圆柱形的空腔101。空腔101的直径为18mm,且空腔101贯穿至筒体1的下端面。筒体1的上端面的中心设有螺孔102,且螺孔102与空腔101相连通。筒体1的下部为橡胶材质,从而当筒体1与屏幕相抵触时,空腔101的密封性更好。筒体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有对称设置的推压板3,推压板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活塞杆2的上端为螺杆201且下端为圆柱形的活塞体202,螺杆201的直径与螺孔102的直径相同,活塞体202的直径与空腔101的直径相同。通过将活塞体202塞入空腔101,并将螺杆201与螺孔102进行配合,即可使得活塞杆2与筒体1活动连接。活塞杆2的顶端还设置有旋钮203,活塞体202的侧面设有环形的凹槽204。旋钮203能够便于普通用户转动活塞杆2,而凹槽204能够在保证活塞体202与空腔101的密封配合的前提下,减少活塞体202与空腔10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普通用户能够更为轻松地转动活塞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贴膜的负压吸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和活塞杆(2),所述筒体(1)内设有空腔(101),所述空腔(101)连通至所述筒体(1)的下端面,所述筒体(1)的上端面设有螺孔(102),所述螺孔(102)连通至所述空腔(101),所述活塞杆(2)的上部为螺杆(201)且下部为活塞体(202),所述螺杆(201)配合于所述螺孔(102),所述活塞体(202)配合于所述空腔(1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贴膜的负压吸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和活塞杆(2),所述筒体(1)内设有空腔(101),所述空腔(101)连通至所述筒体(1)的下端面,所述筒体(1)的上端面设有螺孔(102),所述螺孔(102)连通至所述空腔(101),所述活塞杆(2)的上部为螺杆(201)且下部为活塞体(202),所述螺杆(201)配合于所述螺孔(102),所述活塞体(202)配合于所述空腔(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贴膜的负压吸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01)和活塞体(202)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助贴膜的负压吸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01)的直径为10mm~16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辅助贴膜的负压吸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下端面设有第一橡胶环(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华莲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