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098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壳体设置有开口;运动模组可在伸出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导轨包括依次连接呈环形的第一限位段、伸出段、第二限位段和缩回段;第一弹性驱动件驱动运动模组通过开口伸出至壳体之外;限位机构包括限位部,限位部与导轨滑动配合,限位部通过第一铰接轴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第一铰接轴滑动地设置于壳体内;第二弹性驱动件弹性连接于壳体与第一铰接轴之间;在伸出位置,至少部分运动模组位于壳体之外,限位部与第一限位段配合;在缩回位置,运动模组位于壳体之内,限位部与第二限位段配合。上述方案能解决电子设备中手动操控的运动模组在电子设备发生跌落时容易发生误弹出的问题。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屏幕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较大的屏幕占比不但会提升电子设备的外观性能,而且还能提升电子设备的显示性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采用能够升降的运动模组,例如升降式摄像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运动模组需要驱动机构的驱动实现运动。驱动机构通常包括电机。为了减少能耗,目前的电子设备通常配置有能够通过手动操控实现运动模组升降的弹出机构。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在跌落到地面上时,运动模组由于惯性,继续会向着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移动,从而产生类似于用户手动按压的现象,最终导致运动模组发生误弹出,很显然,这不方便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目前的电子设备中手动操控的运动模组在电子设备发生跌落时容易发生误弹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开口;运动模组,所述运动模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运动模组可在伸出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运动模组相连,所述导轨包括依次连接呈环形的第一限位段、伸出段、第二限位段和缩回段;第一弹性驱动件,所述第一弹性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弹性驱动件驱动所述运动模组通过所述开口伸出所述壳体之外;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限位部通过第一铰接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铰接轴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铰接轴的滑动方向与所述运动模组的运动方向一致;第二弹性驱动件,所述第二弹性驱动件弹性连接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铰接轴之间,以驱使所述第一铰接轴朝向所述运动模组的回缩方向移动;其中:在所述伸出位置,至少部分所述运动模组位于所述壳体之外,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段配合以限制所述运动模组朝向所述开口移动;在所述缩回位置,所述运动模组位于所述壳体之内,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段配合以限制所述运动模组朝向所述开口移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电子设备中,第二弹性驱动件能够驱使第一铰接轴朝向运动模组的回缩方向移动,也就是朝向壳体之内移动。在电子设备发生跌落而磕碰到地面上时,运动模组由于惯性会继续向着壳体之内移动,进而会导致导轨对限位部的限制瞬间解除,此种情况下,相当于解除了对第一铰接轴的限制,进而使得第二弹性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铰接轴向着回缩方向移动。在此种情况下,运动模组和第一铰接轴均朝向回缩方向移动,最终能够避免导轨与限位部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进而能够避免运动模组发生误弹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2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在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图4-图6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运动模组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限位机构的爆炸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限位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9-图1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在运动模组伸缩过程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导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壳体、110-中框、111-开口、120-内腔、130-第二定位柱、140-螺钉、200-运动模组、210-导轨、211-第一限位段、212-伸出段、213-第二限位段、214-缩回段、215-挡墙、300-第一弹性驱动件、400-限位机构、410-限位部、420-安装支架、421-条形孔、422-第一定位柱、430-拉钩支架、431-连接臂、440-第三弹性驱动件、450-第二铰接轴、460-第一铰接轴、470-螺钉、500-第二弹性驱动件、510-弹性伸缩件、520-折弯式弹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请参考图1-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0、运动模组200、第一弹性驱动件300、限位机构400和第二弹性驱动件500。壳体100为电子设备的基础构件,壳体100能够为电子设备的其它组成部分提供安装基础。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运动模组200、第一弹性驱动件300、限位机构400和第二弹性驱动件500均安装于壳体100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壳体100具有开口111,开口111与壳体100的内腔120连通,进而能够方便运动模组200通过开口111在内腔120与壳体100之外实现位置的切换。在通常情况下,壳体100具有中框110,开口111通常开设在中框110上。当然,开口111还可以开设在壳体100的其它位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限制开口111在壳体100上的具体开设位置。运动模组20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至少部分运动模组200需要伸出至壳体100之外,进而实现运动模组200的工作。运动模组200能相对于壳体100移动,运动模组200在伸出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当运动模组200处于伸出位置时,至少部分运动模组200位于壳体100之外;当运动模组200处于缩回位置时,运动模组200位于壳体100之内。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运动模组200为半自动式的结构,用户可以通过手动操控至少部分运动模组200从壳体100内伸出,也可以手动操控运动模组200回缩到壳体100之内,从而实现在壳体100内的隐藏。在具体的操控过程中,用户手动按压一次运动模组200,运动模组200则回缩至壳体100之内,用户再次手动按压一次运动模组200,至少部分运动模组200则伸出至壳体100之外。实现上述运动模组200运动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运动模组200可以采用类似于半自动笔的弹出结构。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运动模组200可以包括摄像头、闪光灯、指纹识别模组和受话器中的至少一者,当然,运动模组200还可以为其他种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限制运动模组200的具体种类。如上文所述,实现手动操控运动模组20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请再次参考图1-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导轨210,导轨210与运动模组200相连。可选的方案中,导轨210可以包括依次连接呈环形的第一限位段211、伸出段212、第二限位段213和缩回段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开口;/n运动模组,所述运动模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运动模组可在伸出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n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运动模组相连,所述导轨包括依次连接呈环形的第一限位段、伸出段、第二限位段和缩回段;/n第一弹性驱动件,所述第一弹性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弹性驱动件驱动至少部分所述运动模组通过所述开口伸出至所述壳体之外;/n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限位部通过第一铰接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铰接轴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铰接轴的滑动方向与所述运动模组的运动方向一致;/n第二弹性驱动件,所述第二弹性驱动件弹性连接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铰接轴之间,以驱使所述第一铰接轴朝向所述运动模组的回缩方向移动;其中:/n在所述伸出位置,至少部分所述运动模组位于所述壳体之外,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段配合以限制所述运动模组朝向所述开口移动;/n在所述缩回位置,所述运动模组位于所述壳体之内,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段配合以限制所述运动模组朝向所述开口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开口;
运动模组,所述运动模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运动模组可在伸出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
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运动模组相连,所述导轨包括依次连接呈环形的第一限位段、伸出段、第二限位段和缩回段;
第一弹性驱动件,所述第一弹性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弹性驱动件驱动至少部分所述运动模组通过所述开口伸出至所述壳体之外;
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限位部通过第一铰接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铰接轴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铰接轴的滑动方向与所述运动模组的运动方向一致;
第二弹性驱动件,所述第二弹性驱动件弹性连接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铰接轴之间,以驱使所述第一铰接轴朝向所述运动模组的回缩方向移动;其中:
在所述伸出位置,至少部分所述运动模组位于所述壳体之外,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段配合以限制所述运动模组朝向所述开口移动;
在所述缩回位置,所述运动模组位于所述壳体之内,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段配合以限制所述运动模组朝向所述开口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拉钩,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安装支架和拉钩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拉钩与所述拉钩支架相连,所述拉钩支架与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第一铰接轴转动相连,所述拉钩与所述第一限位段或所述第二限位段挂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具有沿所述运动模组的运动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第一铰接轴转动地穿设在所述条形孔内,且所述第一铰接轴在所述条形孔内可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志新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