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玻璃后盖及移动终端,首先提供适用于移动终端的3D玻璃,该3D玻璃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包括透光护镜区域和非透光护镜区域,然后在该3D玻璃第一表面的该非透光护镜区域形成防眩光层,最后将装饰膜片贴合在该3D玻璃第二表面,且不覆盖该透光护镜区域,该玻璃后盖的透光护镜区域可以用作该摄像头的护镜,玻璃后盖的非透光护镜区域用作机壳,使得玻璃后盖为一整体,可以提高该移动终端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另外,防眩光层可以达到玻璃后盖表面光哑的视觉和触觉上的对比,膜片层还可以达到多种视觉效果。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glass back cover, glass back cover and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玻璃后盖及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终端
,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玻璃后盖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手机的颜值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所看重,在不少用户眼中,产品的外观设计已经超过硬件配置,成为了影响消费者选购一款手机的第一因素。而在全面屏时代,由于存在技术限制,所以各厂商旗舰手机的正脸大都十分相似,因此,大多数品牌都喜欢在手机后盖上进行创新。金属后盖设计工艺难度高、设计种类也很有限,且金属后盖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金属后盖会对手机信号进行干扰。随着镀膜工艺技术的提升,后盖主流材料也从金属变成了玻璃,玻璃后盖可以实现纯色、渐变、纹理等多种效果,甚至是做成半透明效果也有不错的美感,这为厂商提供了更多的设计空间。但是目前市面上手机摄像头的护镜都是独立设计,凸出于玻璃后壳,手机的整体性和美观性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玻璃后盖及移动终端,该玻璃后盖用作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护镜和机壳,使摄像头护镜和机壳呈一体化,提高移动终端的整体性和美观性。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提供适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3D玻璃,所述3D玻璃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包括透光护镜区域和非透光护镜区域;在所述3D玻璃第一表面的所述非透光护镜区域形成防眩光层;将装饰膜片贴合在所述3D玻璃第二表面,且不覆盖所述透光护镜区域。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完成装饰膜片贴合步骤后,在所述第二表面对所述透光护镜区域进行抗反射增透处理,以形成增透层。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眩光层的制作方法包括:在所述3D玻璃第一表面的所述透光护镜区域移印保护油墨;对移印了所述保护油墨的所述3D玻璃第一表面进行防眩光处理;移除所述保护油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眩光层的光泽度为50GU至90GU,雾度为25°至5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3D玻璃第一表面的防眩光层上形成抗指纹层。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抗指纹层的厚度为30至50nm。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3D玻璃第二表面贴合所述装饰膜片之前,在所述第二表面上丝印标志。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玻璃后盖,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玻璃后盖为一整体,包括:3D玻璃层;在所述3D玻璃层的第一表面的防眩光层;在所述3D玻璃层的第二表面的膜片层。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在所述3D玻璃层的第二表面的增透层;在所述防眩光层上的抗指纹层。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后盖,所述玻璃后盖的透光护镜区域对应所述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和感光部件其中之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玻璃后盖及移动终端,首先提供适用于移动终端的3D玻璃,该3D玻璃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包括透光护镜区域和非透光护镜区域,然后在该3D玻璃第一表面的该非透光护镜区域形成防眩光层,最后将装饰膜片贴合在该3D玻璃第二表面,且不覆盖该透光护镜区域,通过形成对应摄像头的透光护镜区域,使玻璃后盖可以用作该摄像头的护镜,提高该移动终端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另外,通过形成防眩光层可以达到玻璃后盖表面光哑的视觉和触觉上的对比,贴合装饰膜片,可以达到多种视觉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玻璃后盖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带有摄像头的手机、平板、电脑等,该移动终端的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包括:S1:提供适用于移动终端的3D玻璃,该3D玻璃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包括透光护镜区域和非透光护镜区域。在本实施例中,该3D玻璃可以通过平板玻璃热弯得到,具体地,提供一种平板玻璃,其中,手机等平板产品的平板玻璃厚度范围为0.05至0.06mm,然后对平板玻璃进行切割,将切割好的板材玻璃放在热弯机弧形模具之间,通过几段工位依次加热到一定温度,优选为760度左右,使玻璃软化,接着在一定压力下,软化玻璃逐渐和模具贴合,再通过保压、逐步降温的方式将其冷切,得到想要的3D形状玻璃,以与该移动终端的形状相匹配。请参阅图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玻璃的结构示意图,该3D玻璃10具有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当应用于移动终端时,该第一表面11为玻璃后盖的外表面,使用者可以看到,该第二表面12为玻璃后盖的内表面,面向移动终端的里面。其中,该3D玻璃10在其厚度方向还包括透光护镜区域13和非透光护镜区域14,透光护镜区域13是该3D玻璃10需要透光的区域,一般对应移动终端摄像头和感光部件;非透光护镜区域14是不需要透光的区域,用作机壳,通过形成对应摄像头的透光护镜区域,使玻璃后盖可以用作该摄像头的护镜,提高该移动终端的整体性和美观性。S2:在该3D玻璃第一表面的该非透光护镜区域形成防眩光层(anti-glare,AG)。其中,该防眩光层的制作方法包括:在该3D玻璃第一表面11的该透光护镜区域13移印保护油墨;对移印了该保护油墨的该3D玻璃第一表面11进行防眩光处理(AG处理);移除所述保护油墨。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成型的3D玻璃10上移印耐酸保护油墨,将需要透光的区域,也就是3D玻璃第一表面11的透光护镜区域13保护起来,然后进行AG处理,其中,AG处理是将玻璃表面进行单面特殊处理后达到多角度漫反射的效果,从而提高可视角度,降低环境光的干扰,减少玻璃反光。具体地,用氢氟酸两次蚀刻3D玻璃的第一表面11,该化学蚀刻的深度为0.05-0.07mm,光泽度在50-90GU之间,雾度在25°-55°之间,透光率不超过92%,颗粒跨度为0.1-0.2微米,蚀刻完之后,采用碱性清洗剂清洗完成AG处理的3D玻璃,移除保护油墨,通过形成防眩光层可以达到玻璃后盖表面光哑的视觉和触觉上的对比,同时可以降低强光反射或直射。在另一变形实施例中,将3D玻璃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的透光护镜区域13保护起来,然后用氢氟酸两次蚀刻3D玻璃10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其中,AG处理是将玻璃表面进行双面特殊处理后达到多角度漫反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所述制作方法包括:/n提供适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3D玻璃,所述3D玻璃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包括透光护镜区域和非透光护镜区域;/n在所述3D玻璃第一表面的所述非透光护镜区域形成防眩光层;/n将装饰膜片贴合在所述3D玻璃第二表面,且不覆盖所述透光护镜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适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3D玻璃,所述3D玻璃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包括透光护镜区域和非透光护镜区域;
在所述3D玻璃第一表面的所述非透光护镜区域形成防眩光层;
将装饰膜片贴合在所述3D玻璃第二表面,且不覆盖所述透光护镜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完成装饰膜片贴合步骤后,在所述第二表面对所述透光护镜区域进行抗反射增透处理,以形成增透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光层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所述3D玻璃第一表面的所述透光护镜区域移印保护油墨;
对移印了所述保护油墨的所述3D玻璃第一表面进行防眩光处理;
移除所述保护油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光层的光泽度为50GU至90GU,雾度为25°至5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余溶,熊立,竹岩,孙嵘,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