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倍增管自动上下管装置及操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883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电倍增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电倍增管自动上下管装置及操作方法,包括底座,还包括工作台、控制器、电机、机架、转轴、转板、滑动柱、升降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工作台固定设置于底座上,所述控制器固定设置于工作台一侧的底座一端,所述机架和电机均位于工作台的底部,所述电机呈正立状固定设置于机架上,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动力组件和两组升降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操纵控制器即可对大尺寸光电倍增管自动进行上下管,从而避免人工操作对真空腔体的污染,提高工作效率。

The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photomultiplier tube automatic up and dow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电倍增管自动上下管装置及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倍增管
,具体涉及一种光电倍增管自动上下管装置及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光电倍增管是是一种对紫外光、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极其敏感的特殊真空管,它能使进入的微弱光信号增强至原本的108倍,使光信号能被测量,它是将微弱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真空电子器件,一般用在光学测量仪器和光谱分析仪器中,它能在低能级光度学和光谱学方面测量波长200~1200纳米的极微弱辐射功率,闪烁计数器的出现,扩大了光电倍增管的应用范围。光电倍增管原理是建立在外光电效应、二次电子发射和电子光学理论基础上,结合了高增益、低噪声、高频率响应和大信号接收区等特征,是一种具有极高灵敏度和超快时间响应的光敏电真空器件,管集高增益,低干扰,对高频信号有高灵敏度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能物理、天文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与及流体流速计算、医学影像和连续镜头的剪辑。一般光电倍增管是由玻璃封装的真空装置,其内包含光电阴极,几个二次发射极和一个阳极,入射光子撞击光电阴极,产生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子被聚焦到二次发射极,其后的工作原理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电倍增管自动上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工作台(2)、控制器(3)、电机(4)、机架(40)、转轴(5)、转板(6)、滑动柱(7)、升降机构(8)和夹持机构(9),其中:/n所述工作台(2)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所述控制器(3)固定设置于工作台(2)一侧的底座(1)一端;/n所述电机(4)呈正立状固定设置于机架(40)上,所述转轴(5)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n所述转板(6)设置于工作台(2)的正上方,所述转轴(5)的另一端穿过工作台(2)与转板(6)固定连接,转轴(5)与工作台(2)转动连接;/n三个滑动柱(7)呈环状固定设置于转板(6)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倍增管自动上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工作台(2)、控制器(3)、电机(4)、机架(40)、转轴(5)、转板(6)、滑动柱(7)、升降机构(8)和夹持机构(9),其中:
所述工作台(2)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所述控制器(3)固定设置于工作台(2)一侧的底座(1)一端;
所述电机(4)呈正立状固定设置于机架(40)上,所述转轴(5)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转板(6)设置于工作台(2)的正上方,所述转轴(5)的另一端穿过工作台(2)与转板(6)固定连接,转轴(5)与工作台(2)转动连接;
三个滑动柱(7)呈环状固定设置于转板(6)的底部;
所述升降机构(8)设置于转板(6)顶部,所述升降机构(8)包括支撑组件(80)、动力组件(81)和两组升降组件(82),所述动力组件(81)位于支撑组件(80)的旁侧,所述两组升降组件(82)位于支撑组件(80)的两侧,所述夹持机构(9)由两组夹持装置(90)组成,所述两组夹持装置(90)分别设置于对应两组升降组件(82)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倍增管自动上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80)包括支撑板(800)和搭载台(801),所述支撑板(800)呈L形结构,且支撑板(800)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转板(6)顶端中部,所述呈矩形结构的搭载台(801)设置于支撑板(800)的顶部,且搭载台(801)与支撑板(80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倍增管自动上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81)包括固定台(810)、步进电机(811)和转杆(812),所述固定台(810)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支撑板(800)旁侧的转板(6)上,所述步进电机(811)底部固定设置于固定台(810)上,所述转杆(812)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步进电机(8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转杆(812)穿插两组升降组件(8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倍增管自动上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大小相同的两组升降组件(82)对称设置于支撑板(800)的两端,所述每组升降组件(82)包括齿轮罩(820)、第一锥齿轮(821)、第二锥齿轮(822)、升降杆(823)、限位环(824)、连动块(825)、升降板(826)和一对滑套(827);
所述第一锥齿轮(821)和第二锥齿轮(822)均位于齿轮罩(820)内,且第一锥齿轮(821)和第二锥齿轮(822)呈啮合设置,所述转杆(812)穿过齿轮罩(820)并且转杆(812)于齿轮罩(82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821)固定设置于转杆(812)上并贴合齿轮罩(820)一侧,所述升降杆(823)一端穿过齿轮罩(820)的顶部并且升降杆(823)与第二锥齿轮(82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824)设置于相对于第一锥齿轮(821)的齿轮罩(820)的另一侧,且限位环(824)与转杆(81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电倍增管自动上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823)的另一端穿过搭载台(801)呈螺纹设置,所述连动块(825)位于搭载台(801)上,连动块(825)顶端中部设有螺纹孔,所述升降杆(823)的螺纹端通过螺纹孔与连动块(825)螺纹连接;
所述升降板(826)设置于连动块(825)旁侧的搭载台(801)上,升降板(826)的底部通过螺栓与连动块(825)固定连接;
一对滑套(827)对称设置于升降板(826)两侧,滑套(827)的底部与搭载台(801)固定连接;
所述滑套(827)的相对面均设有一道条形槽(828),所述升降板(826)通过两个条形槽(828)与一对滑套(827)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杆(823)的螺纹端顶部固定设有限位块(82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电倍增管自动上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结构大小相同的夹持装置(90)设置于对应升降组件(82)的升降板(826)顶部一侧;
所述每组夹持装置(90)包括支撑载板(900)、电动推杆(901)、搭载架(902)、伸缩块(903)、支撑柱(904)、条形杆(905)和两组夹持组件(906),所述呈Z形的支撑载板(900)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升降板(826)的顶部外侧,所述电动推杆(901)位于支撑载板(900)底部,且电动推杆(901)的底部固定设置于升降板(826)上,所述搭载架(902)固定设置于支撑载板(900)的另一端,所述电动推杆(901)的输出轴穿过支撑载板(900)固定连接有伸缩块(903),且伸缩块(903)位于搭载架(902)内,所述支撑柱(904)的一端固定设置于远离支撑载板(900)的搭载架(902)一侧,所述条形杆(905)固定设置于支撑柱(904)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电倍增管自动上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结构大小相同的夹持组件(906)对称设置于搭载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王兴超司曙光任玲黄国瑞徐海洋王宁金真王从杰李丽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