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用旋转训练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用旋转训练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机器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解放了大量人力,并且在生产效率提高上起到重要作用,工业机器人在使用前需要员工对其进行熟练示范性操作,原有操作方式是将机器人直接放置在桌面上进行操作,机器人的稳定性较低,机器人运行时无法对器械臂的移动位置进行精确控制,无法根据机器人运行情况进行相对应数据采集和程序编写,导致机器人实训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带动机器人进行转动,方便对机器人进行综合性测试,机器人旋转角度能够进行准确控制,方便机器人程序编写,提高机器人训练精度,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的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用旋转训练结构。本技术的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用旋转训练结构,包括工作台、四组第一支腿、底座、机器人主支撑杆、支撑盘、转动盘、转盘压盖、连接盘、导轨、安装板、第一电机和减速器,工作台的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第一支腿的顶端连接, ...
【技术保护点】
1.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用旋转训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四组第一支腿(2)、底座(3)、机器人主支撑杆(4)、支撑盘(5)、转动盘(7)、转盘压盖(8)、连接盘(9)、导轨(10)、安装板(11)、第一电机(12)和减速器(13),工作台(1)的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第一支腿(2)的顶端连接,工作台(1)的顶端中部与底座(3)的底端连接,机器人主支撑杆(4)位于底座(3)的上方,底座(3)的顶端连通设置有第一密封口,第一密封口的底端中部连通设置有转动口,支撑盘(5)的位于转动口内,支撑盘(5)的底端与转动口的底端中部连接,支撑盘(5)的顶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用旋转训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四组第一支腿(2)、底座(3)、机器人主支撑杆(4)、支撑盘(5)、转动盘(7)、转盘压盖(8)、连接盘(9)、导轨(10)、安装板(11)、第一电机(12)和减速器(13),工作台(1)的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分别与四组第一支腿(2)的顶端连接,工作台(1)的顶端中部与底座(3)的底端连接,机器人主支撑杆(4)位于底座(3)的上方,底座(3)的顶端连通设置有第一密封口,第一密封口的底端中部连通设置有转动口,支撑盘(5)的位于转动口内,支撑盘(5)的底端与转动口的底端中部连接,支撑盘(5)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多组通口,多组通口的内部均可转动设置有滚轴(6),多组滚轴(6)的顶端均位于支撑盘(5)的顶端上方,转动盘(7)的底端与多组滚轴(6)的顶端接触,转盘压盖(8)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转盘压盖(8)的外壁下侧连通设置有插槽,转盘压盖(8)的底端中部通过第一密封口的顶端插入第一密封口内,转盘压盖(8)的底端中部与转动盘(7)的顶端外侧接触,插槽的顶端与转盘压盖(8)的顶端外侧连接,转动盘(7)可通过多组滚轴(6)和转盘压盖(8)的底端进行自由转动,连接盘(9)位于第一通孔内,连接盘(9)的底端与转动盘(7)的顶端中部连接,连接盘(9)的顶端与机器人主支撑杆(4)的底端连接,导轨(10)的形状为圆环形,导轨(10)的顶端均匀设置有齿排,导轨(10)通过导轨(10)内孔套装在机器人主支撑杆(4)的外侧,导轨(10)的底端与转盘压盖(8)的顶端外侧连接,安装板(11)的右端安装在机器人主支撑杆(4)的左端下侧,安装板(11)的左端与第一电机(12)的右端连接,第一电机(12)的左端与减速器(13)的右端连接,减速器(13)的左端与转轴(14)的右端连接,转轴(14)的左端与齿轮(15)的右端中部连接,齿轮(15)的底端与导轨(10)顶端齿排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用旋转训练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罩(16),转盘压盖(8)的外壁上部连通设置有防护槽,护罩(16)的底端连通设置有防护口,防护口的顶端中部连通设置有第二通孔,护罩(16)通过第二通孔套装在机器人主支撑杆(4)的外侧,护罩(16)通过防护口套装固定在防护槽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用旋转训练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压盖(17)和密封圈(18),密封压盖(17)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三通孔,密封压盖(17)通过第三通孔套装在机器人主支撑杆(4)的外侧,第三通孔的底端连通设置有第二密封口,第二密封口的直径大于第三通孔直径,密封压盖(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建波,姜艳伟,李元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天卓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