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式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将车辆的各组成部分模块化并进行互换,并且车辆的购买者或者所有者可以选择并结合各结构的组装式车辆。
技术介绍
在传统车辆制造业领域,车辆制造商只能根据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制定的车辆销售战略开发并生产各种车型。另一方面,大部分的车辆是一体式生产,消费者只能在已生产的各种车型中选择一种,而无法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所需的用途单独设计车辆。并且,在车辆的所有者购买车辆后需要改变车辆用途的情况下,需要另外购买车辆或者租用车辆,从而产生许多费用。因此,对于车辆而言,也需要一种购买者可以直接设计自己所需的车辆或者所有者在必要时可以改变车辆用途的专利技术。作为
技术介绍
说明的上述事项仅仅是为了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背景的理解,不能将其理解为该
技术介绍
属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KR10-1334697B1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式车辆,该组装式车辆可以将车辆的各组成部分模块化并进行互换,并且车辆的购买者或者所有者可以选择并结合各结构。(二)技术方案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组装式车辆可以包括:平台模块,由底板部、前轮部及后轮部构成,所述底板部构成车辆底面,并且设置有动力驱动部,所述前轮部和所述后轮部分别设置在底板部的前方和后方;前模块,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前方部,以构成车辆的前方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式车辆,包括:/n平台模块,由底板部、前轮部及后轮部构成,所述底板部构成车辆底面,并且设置有动力驱动部,所述前轮部和所述后轮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部的前方和后方;/n前模块,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前方部,以构成车辆的前方部;/n后模块,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后方部,以构成车辆的后方部;以及/n舱体模块,内部形成乘客可乘坐的空间,从车辆的侧方向车辆滑动,并且其前端部与前模块的后端部滑动结合,后端部与后模块的前端部滑动结合,下端部被平台模块的底板部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1 KR 10-2018-01589601.一种组装式车辆,包括:
平台模块,由底板部、前轮部及后轮部构成,所述底板部构成车辆底面,并且设置有动力驱动部,所述前轮部和所述后轮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部的前方和后方;
前模块,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前方部,以构成车辆的前方部;
后模块,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后方部,以构成车辆的后方部;以及
舱体模块,内部形成乘客可乘坐的空间,从车辆的侧方向车辆滑动,并且其前端部与前模块的后端部滑动结合,后端部与后模块的前端部滑动结合,下端部被平台模块的底板部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前模块中形成有对应于平台模块的前轮部的前轮壳体部,在后模块中形成有对应于平台模块的后轮部的后轮壳体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前模块从由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前模块组成的前模块组中选择一个,并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前方部,并且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前模块的与舱体模块的前端部结合的后端部的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后模块从由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后模块组成的后模块组中选择一个,并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后方部,并且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后模块的与舱体模块的后端部结合的前端部的形状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舱体模块从由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舱体模块组成的舱体模块组中选择一个,并且被平台模块的底板部支撑,并且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舱体模块的与前模块的后端部结合的前端部的形状和与后模块的前端部结合的后端部的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前模块的后端部包括:
第一部分,从下端向上方延伸,并且朝向车辆的前方倾斜;以及
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的上端向上方延伸,并且朝向车辆的后方倾斜,
舱体模块的前端部形成为对应于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从而在滑动组装舱体模块时,舱体模块的前端部与前模块的后端部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后模块的前端部包括:
第三部分,从下端向上方延伸,并且朝向车辆的后方倾斜;以及
第四部分,从第三部分的上端向上方延伸,并且朝向车辆的前方倾斜,
舱体模块的后端部形成为对应于第三部分及第四部分,从而在滑动组装舱体模块时,舱体模块的后端部与后模块的前端部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东垠,黄珍皓,李尚宪,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