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69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式车辆,其包括:平台模块,由底板部、前轮部及后轮部构成,所述底板部构成车辆底面,并且设置有动力驱动部,所述前轮部和所述后轮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部的前方和后方;前模块,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前方部,以构成车辆的前方部;后模块,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后方部,以构成车辆的后方部;以及舱体模块,内部形成乘客可乘坐的空间,从车辆的侧方向车辆滑动,并且其前端部与前模块的后端部滑动结合,后端部与后模块的前端部滑动结合,下端部被平台模块的底板部支撑。

Assemble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式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将车辆的各组成部分模块化并进行互换,并且车辆的购买者或者所有者可以选择并结合各结构的组装式车辆。
技术介绍
在传统车辆制造业领域,车辆制造商只能根据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制定的车辆销售战略开发并生产各种车型。另一方面,大部分的车辆是一体式生产,消费者只能在已生产的各种车型中选择一种,而无法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所需的用途单独设计车辆。并且,在车辆的所有者购买车辆后需要改变车辆用途的情况下,需要另外购买车辆或者租用车辆,从而产生许多费用。因此,对于车辆而言,也需要一种购买者可以直接设计自己所需的车辆或者所有者在必要时可以改变车辆用途的专利技术。作为
技术介绍
说明的上述事项仅仅是为了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背景的理解,不能将其理解为该
技术介绍
属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KR10-1334697B1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式车辆,该组装式车辆可以将车辆的各组成部分模块化并进行互换,并且车辆的购买者或者所有者可以选择并结合各结构。(二)技术方案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组装式车辆可以包括:平台模块,由底板部、前轮部及后轮部构成,所述底板部构成车辆底面,并且设置有动力驱动部,所述前轮部和所述后轮部分别设置在底板部的前方和后方;前模块,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前方部,以构成车辆的前方部;后模块,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后方部,以构成车辆的后方部;以及舱体模块,内部形成乘客可乘坐的空间,从车辆的侧方向车辆滑动,并且其前端部与前模块的后端部滑动结合,后端部与后模块的前端部滑动结合,下端部被平台模块的底板部支撑。在前模块中可形成有对应于平台模块的前轮部的前轮壳体部,在后模块中可形成有对应于平台模块的后轮部的后轮壳体部。前模块可从由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前模块组成的前模块组中选择一个,并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前方部,并且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前模块的与舱体模块的前端部结合的后端部的形状相同。后模块可从由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后模块组成的后模块组中选择一个,并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后方部,并且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后模块的与舱体模块的后端部结合的前端部的形状相同。舱体模块可从由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舱体模块组成的舱体模块组中选择一个,并且被平台模块的底板部支撑,并且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舱体模块的与前模块的后端部结合的前端部的形状和与后模块的前端部结合的后端部的形状相同。前模块的后端部可包括:第一部分,从下端向上方延伸,并且朝向车辆的前方倾斜;以及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的上端向上方延伸,并且朝向车辆的后方倾斜,舱体模块的前端部形成为对应于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从而在滑动组装舱体模块时,舱体模块的前端部与前模块的后端部匹配。后模块的前端部可包括:第三部分,从下端向上方延伸,并且朝向车辆的后方倾斜;以及第四部分,从第三部分的上端向上方延伸,并且朝向车辆的前方倾斜,舱体模块的后端部形成为对应于第三部分及第四部分,从而在滑动组装舱体模块时,舱体模块的后端部与后模块的前端部匹配。舱体模块的侧面部可由前座车门和后座车门组成,在组装舱体模块时,前座车门的前端部和后座车门的后端部分别与前模块的后端部和后模块的前端部匹配。在前模块的后端部与舱体模块的前端部之间或者后模块的前端部与舱体模块的后端部之间可设置有导轨结构,以从侧方滑动组装舱体模块。在前模块的后端部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可设置有前插入导轨,在舱体模块的前端部可形成有插入前插入导轨并滑动的前突出部。在后模块的前端部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可设置有后插入导轨,在舱体模块的后端部可形成有插入后插入导轨并滑动的后突出部。导轨结构可由突出部和插入导轨构成,突出部可由突出的颈部和在颈部的端部扩张的凸缘部构成,插入导轨可由插入颈部并滑动的贯通孔和在贯通孔的端部扩张并且插入凸缘部并滑动的导向槽构成。在舱体模块的一侧可形成有第一电力连接器和第一数据连接器,在平台模块的一侧可形成有第二电力连接器和第二数据连接器,在滑动结合舱体模块时,舱体模块的第一电力连接器和第一数据连接器与平台模块的第二电力连接器和第二数据连接器相互紧固,从而在舱体模块与平台模块之间交换电力和数据。舱体模块的第一电力连接器和第一数据连接器可形成在舱体模块的侧面下端部,平台模块的第二电力连接器和第二数据连接器可形成在平台模块的侧面上端部。舱体模块的第一电力连接器和第一数据连接器可设置在一体的第一连接器主体中,平台模块的第二电力连接器和第二数据连接器可设置在一体的第二连接器主体中。第一连接器主体的中央可形成有突起部,第一电力连接器可形成在突起部中,第一数据连接器可形成在突起部的外侧,在第二连接器主体中可形成有插入突起部的凹槽,第二电力连接器可形成在凹槽中,第二数据连接器可形成在凹槽的外侧。突起部的外侧面与凹槽的内侧面之间可具有密封件,在紧固第一连接器主体和第二连接器主体时,第一电力连接器和第二电力连接器可以与外部之间密封。(三)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组装式车辆,可以将车辆的各组成部分模块化并进行互换,并且车辆的购买者或者所有者可以选择并结合各结构。尤其是,可以在保留现有结构的情况下,仅改变一个结构也可以改变车辆的用途,因此,可以在不用花费高费用的情况下改变车型。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车辆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车辆的多个前模块、舱体模块以及后模块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车辆的舱体模块滑动结合的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车辆的组装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一个实施例的沿图3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另一个实施例的沿图3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沿图4的B-B线截取的剖视图。附图说明标记100:平台模块200:前模块300:后模块400:舱体模块500:导轨结构600:密封件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车辆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车辆的多个前模块、舱体模块以及后模块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车辆的舱体模块滑动结合的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组装式车辆的组装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一个实施例的沿图3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另一个实施例的沿图3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沿图4的B-B线截取的剖视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组装式车辆属于可以分别将平台、前部、后部及舱体模块化并进行组装的车辆。如上所述,通过将各组成部分模块化,车辆的购买者可选择并组合各组成部分的模块。因此,车辆的购买者可以根据所需用途,自己亲自设计车辆。另外,组装式车辆的所有者在改变车辆用途时,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式车辆,包括:/n平台模块,由底板部、前轮部及后轮部构成,所述底板部构成车辆底面,并且设置有动力驱动部,所述前轮部和所述后轮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部的前方和后方;/n前模块,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前方部,以构成车辆的前方部;/n后模块,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后方部,以构成车辆的后方部;以及/n舱体模块,内部形成乘客可乘坐的空间,从车辆的侧方向车辆滑动,并且其前端部与前模块的后端部滑动结合,后端部与后模块的前端部滑动结合,下端部被平台模块的底板部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1 KR 10-2018-01589601.一种组装式车辆,包括:
平台模块,由底板部、前轮部及后轮部构成,所述底板部构成车辆底面,并且设置有动力驱动部,所述前轮部和所述后轮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部的前方和后方;
前模块,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前方部,以构成车辆的前方部;
后模块,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后方部,以构成车辆的后方部;以及
舱体模块,内部形成乘客可乘坐的空间,从车辆的侧方向车辆滑动,并且其前端部与前模块的后端部滑动结合,后端部与后模块的前端部滑动结合,下端部被平台模块的底板部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前模块中形成有对应于平台模块的前轮部的前轮壳体部,在后模块中形成有对应于平台模块的后轮部的后轮壳体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前模块从由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前模块组成的前模块组中选择一个,并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前方部,并且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前模块的与舱体模块的前端部结合的后端部的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后模块从由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后模块组成的后模块组中选择一个,并结合在平台模块的后方部,并且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后模块的与舱体模块的后端部结合的前端部的形状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舱体模块从由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舱体模块组成的舱体模块组中选择一个,并且被平台模块的底板部支撑,并且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舱体模块的与前模块的后端部结合的前端部的形状和与后模块的前端部结合的后端部的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前模块的后端部包括:
第一部分,从下端向上方延伸,并且朝向车辆的前方倾斜;以及
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的上端向上方延伸,并且朝向车辆的后方倾斜,
舱体模块的前端部形成为对应于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从而在滑动组装舱体模块时,舱体模块的前端部与前模块的后端部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后模块的前端部包括:
第三部分,从下端向上方延伸,并且朝向车辆的后方倾斜;以及
第四部分,从第三部分的上端向上方延伸,并且朝向车辆的前方倾斜,
舱体模块的后端部形成为对应于第三部分及第四部分,从而在滑动组装舱体模块时,舱体模块的后端部与后模块的前端部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东垠黄珍皓李尚宪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