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车及其后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695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纯电动车及其后副车架,副车架包括两根纵梁,以及两根横梁,横梁的两端均具有横梁接口,纵梁设有对应的纵梁接口,横梁接口和纵梁接口对接固定;纵梁为一体铸造成型的空心结构,副车架包括安装前悬置的前悬置套管,前悬置套管贯穿并连接纵梁的内、外侧。后副车架的纵梁和横梁通过对应的接口对接固定,而大部分的安装点可设于纵梁,如需要调整轮间距,只要更换相应长度的横梁即可满足副车架的加宽或收窄;如需要调整后悬置数量,更换具有相应数量的后悬置套管的横梁即可。因此,该方案在最小更改下使同一平台可满足多种车型变化需求。且,纵梁为空心结构,可减重,前悬置套管连接纵梁的内、外侧,可加强此处连接强度。

Pure electric vehicle and its rear sub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纯电动车及其后副车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
,具体涉及一种纯电动车及其后副车架。
技术介绍
通常,在动力总成前置的车型中,后副车架的设计无需考虑动力总成的影响,只需为悬架及周边件提供安装点,并且提供足够的强度即可,因而其设计空间相对充裕,设计难度相对较低。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对于纯电动车,电机后置后驱的车型越来越多,后副车架需要为电机和电机的传动轴提供足够的空间,甚至需要完全承载电机,同时仍要为悬架及周边其他系统的零件提供安装点。如此,设计空间变得狭小,制约因素众多,难度大幅增加。由于后副车架以及后桥开发难度大、周期长,因而在开发初期一般会进行平台规划,同一平台保护多款车型、囊括不同的动力总成、不同的配置需求、不同的车型大小。然而,目前的后副车架主要是通过钢板冲压而成,散件众多,匹配复杂,任一部位的改动,都影响到整个后副车架的构造,很难实现在最小更改下的共用。因而后副车架如何在改动最小的情况下,满足平台化的要求是设计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副车架,包括两根纵梁,以及两根横梁,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后副车架,包括两根纵梁,以及两根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两端均具有横梁接口,所述纵梁设有对应的纵梁接口,所述横梁接口和所述纵梁接口对接固定;所述纵梁为一体铸造成型的空心结构,所述副车架包括安装前悬置的前悬置套管,所述前悬置套管贯穿并连接所述纵梁的内、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后副车架,包括两根纵梁,以及两根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两端均具有横梁接口,所述纵梁设有对应的纵梁接口,所述横梁接口和所述纵梁接口对接固定;所述纵梁为一体铸造成型的空心结构,所述副车架包括安装前悬置的前悬置套管,所述前悬置套管贯穿并连接所述纵梁的内、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接口和所述横梁接口,一者设有环形台阶,另一者搭接于所述环形台阶,并焊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横梁分别为后横梁和前横梁;所述后横梁的横梁接口,包括竖直段和斜坡段,所述斜坡段朝向所述后横梁的底部倾斜,所述纵梁接口与所述后横梁的所述横梁接口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后悬置套管,所述后悬置套管前后贯穿所述后横梁。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包括安装控制臂的控制臂安装部、安装前悬置的前悬置套管、安装车身衬套的衬套套管;所述控制臂安装部、所述衬套套管,均设于所述纵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为一体铸造成型的空心结构,所述衬套套管和所述前悬置套管在所述纵梁上机加工成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安装部包括位于所述纵梁前端的前下控制臂支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易斌杜华程伟潘诤皓袁潇俊许健雄顾小稳于义长甘福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