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驮背车
,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
技术介绍
驮背运输是指公路货车或半挂车等公路车辆装载货物后在始发地火车站自行开上驮背车,并通过铁路完成长距离运输,在到达目的地火车站后,公路车辆可自行开下驮背车并驶往最终目的地的一种便捷运输方式。驮背车的车体一般可以包括本体部和可分离的托部,在装卸车时,可以先将托部自本体部旋转并分离出来,以方便公路车辆的开上、开下,在装卸车完成后,可以再将托部安装于本体部。若将用于驱动托部自本体部旋转并分离出来的驱动机构均设于车体,则会使车体的整体结构更为复杂,并且还能够使得车体的重量增加、成本增加。因此,如何在装卸车站场设置适用于旋转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能够实现停靠于装卸车站场的旋转式驮背车的托部自本体部旋转分离和安装,简化旋转式驮背车的整体结构、实现轻量化并降低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装置、两组端部底架举升部、两组托部举升部和设于轨道(100)外的两组斜坡过度装置(300);/n两组所述端部底架举升部能够分别举升托部(400)两端的端部底架(200);/n两组所述托部举升部能够分别举升所述托部(400)的两端,使所述托部(400)与所述端部底架(200)脱离;/n所述托部(400)与所述端部底架(200)处于脱离状态时,所述转动装置(600)能够驱动所述托部(400)绕其回转轴线转动,且当所述托部(400)转动至预设角度时,所述托部(400)的两端能够分别与两组所述斜坡过度装置(300)衔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驮背车装卸车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装置、两组端部底架举升部、两组托部举升部和设于轨道(100)外的两组斜坡过度装置(300);
两组所述端部底架举升部能够分别举升托部(400)两端的端部底架(200);
两组所述托部举升部能够分别举升所述托部(400)的两端,使所述托部(400)与所述端部底架(200)脱离;
所述托部(400)与所述端部底架(200)处于脱离状态时,所述转动装置(600)能够驱动所述托部(400)绕其回转轴线转动,且当所述托部(400)转动至预设角度时,所述托部(400)的两端能够分别与两组所述斜坡过度装置(300)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心定位装置(500),设于所述轨道(100)内,其包括升降机构和设于所述升降机构顶端的定位轴,所述托部(400)的下端面沿其回转轴线设有与所述定位轴相适配的定位轴孔或凹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地面的限位挡(310),所述托部(400)转动至与所述限位挡(310)抵接时,所述托部(400)的两端能够分别与所述斜坡过度装置(300)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底架举升部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轨道(100)两侧的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所述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包括第一底座(71)、第一支撑座(72)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支撑座(72)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支撑组件(74)和所述第一底座(71)连接;
所述第一底座(71)设有第一滑道(711),所述第一支撑座(72)设有第二滑道(721);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74)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741)和第二支撑杆(742),所述第一支撑杆(741)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72)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可沿所述第一滑道(711)滑动,所述第二支撑杆(742)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底座(71)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742)的顶端可沿所述第二滑道(721)滑动;
所述驱动机构能够作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74)以改变所述第一支撑杆(74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742)之间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731)和第一锁定组件(732),所述第一驱动件(731)设于所述第一底座(71)并可作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74)以改变所述第一支撑杆(74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742)之间的夹角,且当所述第一支撑杆(74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742)之间的夹角达到最小时,所述第一锁定组件(732)能够锁定所述第一支撑杆(74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742)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732)包括第一推杆(733)和第一摇杆(734),所述第一底座(71)还设有第一销座(712);
所述第一推杆(73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段(7331)、第一折弯(7333)和第二段(7332),所述第一段(7331)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铰接并可沿所述第一滑道(711)滑动,所述第一折弯(7333)与所述第一驱动件(731)铰接;
所述第一摇杆(73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段(7332)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销座(712)铰接;
所述第一驱动件(731)能够作用于所述第一折弯(7333)使所述第一摇杆(734)绕所述第一销座(712)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沿所述第一滑道(711)滑动,当所述第一支撑杆(74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742)之间的夹角达到最小时,所述第一折弯(7333)位于所述第一销座(712)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7331)的端部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套设有第一滚轮(7335),所述第一底座(71)还设有第一滚板(713),所述第一段(7331)的端部沿所述第一滑道(711)滑动时,所述第一滚轮(7335)能够沿所述第一滚板(713)滚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还包括第一上滑动轴(75)和套设于所述第一上滑动轴(75)外的第一滚套(751);
所述第一支撑座(72)两侧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74)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上滑动轴(75)穿过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74)的第二支撑杆(742)的顶端并可沿所述第二滑道(721)滑动,所述第一滚套(751)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742)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支撑座(72)抵接滚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底架举升装置(700)还包括第一下滑动轴(76);
所述第一下滑动轴(76)穿过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74)的第一支撑杆(741)的底端以及所述第一推杆(733)的第一段(7331),并可沿所述第一滑道(711)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部举升部包括设于轨道(100)内的托部举升装置(800),所述托部举升装置(800)包括第二底座(81)、第二支撑座(82)、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底座(81)和所述第二支撑座(82)之间,所述驱动机构能够作用于所述支撑机构以升降所述第二支撑座(82);
所述第二支撑座(82)的上端面还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驱动轮(87),各所述驱动轮的轴线延长线均经过该托部(400)的回转中心,所述驱动轮(87)的上端面与所述托部(400)的下端面抵接并可推动所述托部(400)绕其回转轴线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站场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82)的下方并分别与各所述驱动轮(87)对应的支撑部;
所述第二底座(81)设有第三滑道(811),所述第二支撑座(82)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勇,吴振国,袁博,吴荣坤,郑和平,沈彩瑜,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