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集成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665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5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磁集成器件,包括:第一磁芯柱,第一磁芯柱上具有第一绕组以形成第一电感;第二磁芯柱,第二磁芯柱上具有第二绕组以形成第二电感;第三磁芯柱,第三磁芯柱上具有第三绕组以形成变压器;公用磁芯,公用磁芯用于形成公用磁通回路;其中,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分别位于变压器两侧,且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变压器水平排列于公用磁芯内以集成为一体。由此通过公用磁芯形成公用磁通回路,并配以合适绕向的绕组,使得第一电感磁通与第二电感磁通在公用磁芯上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减小了公用磁芯的尺寸,减小了磁件体积,降低了公用磁芯的物料成本,且减小了公用磁芯的损耗,提升了功率密度,降低了磁件的损耗,提升了效率。

Magnetic integrate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集成器件
本申请涉及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集成器件。
技术介绍
在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电动汽车越来越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中坚力量。而车载充电机和低压直流供电电源是电动汽车充电和供电所需的关键部件,实现双向功率变换的CLLC/CLLLC拓扑是行业研究和高效应用的主流拓扑电路,从电路功能上看,会使用电感、变压器等至少3个功率磁元件。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3个单独且分立的磁部件实现CLLC/CLLLC拓扑电路的功能,例如,两个谐振电感L1、L2和一个变压器Tx。但是,这种设计方案会存在功率密度低,效率低和成本高等缺点;即便有些利用变压器漏感实现谐振电感的功能,但漏感的感量精度难以控制,而且大的漏感会带来变压器绕组损耗的增加,从而降低电源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的磁集成器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磁集成器件,包括:第一磁芯柱,所述第一磁芯柱上具有第一绕组以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磁芯柱,所述第一磁芯柱上具有第一绕组以形成第一电感;/n第二磁芯柱,所述第二磁芯柱上具有第二绕组以形成第二电感;/n第三磁芯柱,所述第三磁芯柱上具有第三绕组以形成变压器;/n公用磁芯,所述公用磁芯用于形成公用磁通回路;其中,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二电感分别位于所述变压器两侧,且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变压器水平排列于所述公用磁芯内以集成为一体;/n其中,所述第一绕组的绕线方向与所述第二绕组的绕线方向均遵循安培定则,且所述第一绕组在所述公用磁芯上产生的磁通与所述第二绕组在所述公用磁芯上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磁芯柱,所述第一磁芯柱上具有第一绕组以形成第一电感;
第二磁芯柱,所述第二磁芯柱上具有第二绕组以形成第二电感;
第三磁芯柱,所述第三磁芯柱上具有第三绕组以形成变压器;
公用磁芯,所述公用磁芯用于形成公用磁通回路;其中,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二电感分别位于所述变压器两侧,且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变压器水平排列于所述公用磁芯内以集成为一体;
其中,所述第一绕组的绕线方向与所述第二绕组的绕线方向均遵循安培定则,且所述第一绕组在所述公用磁芯上产生的磁通与所述第二绕组在所述公用磁芯上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绕组包括至少两组线圈,以分别形成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绕组的圈数和所述第二绕组的圈数的比值,和,所述原边线圈的圈数与所述副边线圈的圈数的比值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芯柱上同所述第一磁芯柱相连接一侧的绕组的线材,与所述第一磁芯柱上绕组的线材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芯柱上同所述第一磁芯柱相连接一侧的绕组,与所述第一磁芯柱上的绕组在同一个工序进行串联绕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集成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和平黄伟潘华骆孝龙刘建斌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