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组装的电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613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电位器,其包括转轴、电位器本体、调节组件以及支架。电位器本体内设有用于连接电器元件的端子,端子一端贯穿电位器本体底端,且沿电位器底端一侧延伸,电位器本体另一侧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的中心处设有用于连接转轴的定位环。调节组件设置在定位槽内,且与转轴套接,调节组件用于根据转轴的转动调整输出电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便于组装的电位器通过电位器本体上的端子与电器元件连接,通过转动转轴,转轴带动调节组件的电刷调节电阻值。通过转轴直接与电刷连接,转轴的结构设计巧妙,不仅简化了电位器部件的组装程序,且减小了电刷与转轴之间同步操控的误差,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电位调节的精准性。

Easy to assemble potentio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组装的电位器
本技术涉及电位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电位器。
技术介绍
电位器是阻值可按某种变化规律调节的电阻元件,主要用于工业电焊机、仪器设备等领域,主要功能是配合整机电路通过对电位器电阻值的调节从而改变电焊机的功率。现有电位器在组装时,大部分是将电刷固定在与转轴套接的刷架上,使用时,通过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刷架上的电刷与电位器一侧的碳膜片相对滑动连接,从而调节电位。此结构在电位器组装过程中,存在部件过多、组装复杂的问题,此外,电刷通过刷架与转轴套接,电刷的转动的行程不能与转轴转动精准同步,使得转轴转动调节电位,会出现电阻调节有误差、接触不稳定等现象,影响了电位器的使用效果。故需要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电位器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电位器,其通过电刷直接与转轴连接,在使用时,通过转轴转动,带动电刷与电位器本体一侧的碳膜片相对滑动,从而调节电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便于组装的电位器多存在结构设计不够合理,以及各个部件的分布不够合理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组装的电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电位器本体,所述电位器本体内设有用于连接电器元件的端子,所述端子一端贯穿所述电位器本体底端,且沿所述电位器本体底端一侧延伸,所述电位器本体另一侧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中心处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转轴的定位环;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且与所述转轴套接,所述调节组件用于根据所述转轴的转动调整输出电位;以及,支架,与所述电位器本体连接,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电位器本体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转轴的轴套;所述转轴依次贯穿所述支架轴心线以及所述调节组件轴心线,且与所述定位环内圈转动连接,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碳膜片,所述碳膜片与所述端子连接,所述碳膜片为环状结构,且套接在所述定位环外圈;电刷,套接在所述转轴上,并随所述转轴转动,用于与所述碳膜片相对滑动,从而调节输出电位。本技术中,所述转轴包括: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转轴一端,用于手动操控;第二端部,设置在所述转轴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定位环内圈插接;以及,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转动段,位于所述连接部一端,并与所述第一端部一端连接,所述转动段为圆柱结构,且所述转动段外壁与所述轴套内壁转动连接;以及,固定段,位于所述连接部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二端部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段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部截面直径,且所述固定段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处形成用于连接所述电刷的第一连接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电刷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电刷包括:电刷板,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面连接,所述电刷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套接的第一定位孔;以及,刷片,设置在所述电刷板靠近所述碳膜片一侧,所述刷片一端与所述电刷板连接,所述刷片另一段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面,且形成用于与碳膜片连接的电刷触点。本技术中,所述电刷板为弹性金属片,且所述电刷板包括:固定部,位于所述电刷板一端,所述第一定位孔位于所述固定部上;以及,挤压部,位于所述电刷板另一端;沿所述固定部所在平面,所述挤压部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挤压部另一端远离所述固定部所在平面,且所述挤压部设有用于限定所述电刷转动范围的第一定位凸起;所述定位槽内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的第一限位槽。另外,所述固定段对应所述挤压部位置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用于避让所述挤压部形变,所述避让缺口处设有用于限定所述挤压部位置的第二定位凸起,沿所述转轴轴线长边方向,所述第二定位凸起长度小于所述避让缺口长度。设有避让缺口用于避让挤压部形变,避免挤压部所在平面与固定部持平,从而导致挤压部的弹性性能减小,此结构设计提升电刷与碳膜片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第二定位凸起避免电刷板的挤压部挤压过度,从而导致的变形。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定位柱截面结构为不规则形状,所述第一连接孔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柱截面结构相对应。所述转轴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转动段与所述固定段连接处,用于限定所述转轴的位置,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所述挡板截面大于所述定位槽截面,且所述挡板截面大于所述轴套截面。挡板同于限定转轴的位置,提升产品整体使用稳定性。本技术中,所述支架包括:固定板,位于所述电位器本体一侧,且所述轴套位于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电位器本体一侧的中心处;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电位器本体一侧的两个夹板,两个夹板相对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两端,且形成一夹持开口,用于夹持所述电位器本体。进一步的,所述夹板包括:夹持部,用于夹持所述电位器本体侧壁,所述夹持部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以及延伸部,设置在所述夹持部另一端,所述延伸部包括用于限定所述支架位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呈L型结构,且所述定位板一端沿所述夹板长边方向延伸,另一端沿所述电位器本体侧壁弯曲延伸;所述电位器本体侧壁设有用于限定所述定位板位置的第二限位槽。定位板通过第二限位槽限位固定,提升支架与电位器本体连接的稳定性,以及产品整体结构紧凑性。另外,所述延伸部还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长边方向与所述转轴轴线平行,且两个所述夹板的夹持件形成一用于夹持电气元件外壳的开口。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便于组装的电位器通过电位器本体上的端子与电器元件连接,通过转动转轴,转轴带动调节组件调节电位器的电阻值。通过转轴直接与电刷连接,转轴的结构设计巧妙,不仅简化了电位器部件的组装程序,且减小了电刷与转轴之间同步操控的误差,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电位调节的精准性。本技术中的电刷包括用于连接碳膜片的刷片,以及用于连接在转轴上的电刷板,且电刷板上设有用于弹性止动的挤压部,挤压部弹性作用,提升碳膜片与电刷整体连接稳定性。另外,挤压部上的第一定位凸起与电位器本体上的第一限位槽配合,限定了电刷的可转动角度,起到控制本实施了例中的电阻可调节范围的作用,此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本技术中的转轴包括用于手动操控的第一端部、与定位环内圈插接的第二端部,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端部行业第二端部的连接部;另外,连接部与第一端部连接处形成用于连接电刷的第一连接面,本实施例中转轴结构,布局紧凑、分工有序、便于组装。本技术中的支架包括固定板,以及设置在固定板靠近电位器本体一侧的两个夹板,固定板将支架与电位器本体一侧连接,两个夹板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电位器本体的夹持开口,此结构简单,有效提升整体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便于组装的电位器的优选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组装的电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转轴,/n电位器本体,所述电位器本体内设有用于连接电器元件的端子,所述端子一端贯穿所述电位器本体底端,且沿所述电位器本体底端一侧延伸,所述电位器本体另一侧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中心处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转轴的定位环;/n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且与所述转轴套接,所述调节组件用于根据所述转轴的转动调整输出电位;以及,/n支架,与所述电位器本体连接,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电位器本体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转轴的轴套;/n所述转轴依次贯穿所述支架轴心线以及所述调节组件轴心线,且与所述定位环内圈转动连接,/n所述调节组件包括:/n碳膜片,所述碳膜片与所述端子连接,所述碳膜片为环状结构,且套接在所述定位环外圈;/n电刷,套接在所述转轴上,并随所述转轴转动,用于与所述碳膜片相对滑动,从而调节输出电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组装的电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
电位器本体,所述电位器本体内设有用于连接电器元件的端子,所述端子一端贯穿所述电位器本体底端,且沿所述电位器本体底端一侧延伸,所述电位器本体另一侧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中心处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转轴的定位环;
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且与所述转轴套接,所述调节组件用于根据所述转轴的转动调整输出电位;以及,
支架,与所述电位器本体连接,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电位器本体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转轴的轴套;
所述转轴依次贯穿所述支架轴心线以及所述调节组件轴心线,且与所述定位环内圈转动连接,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碳膜片,所述碳膜片与所述端子连接,所述碳膜片为环状结构,且套接在所述定位环外圈;
电刷,套接在所述转轴上,并随所述转轴转动,用于与所述碳膜片相对滑动,从而调节输出电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
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转轴一端,用于手动操控;
第二端部,设置在所述转轴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定位环内圈插接;以及,
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
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
转动段,位于所述连接部一端,并与所述第一端部一端连接,所述转动段为圆柱结构,且所述转动段外壁与所述轴套内壁转动连接;以及,
固定段,位于所述连接部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二端部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段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部截面直径,且所述固定段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处形成用于连接所述电刷的第一连接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组装的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电刷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电刷包括:
电刷板,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面连接,所述电刷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套接的第一定位孔;以及,
刷片,设置在所述电刷板靠近所述碳膜片一侧,所述刷片一端与所述电刷板连接,所述刷片另一段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面,且形成用于与碳膜片连接的电刷触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组装的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板为弹性金属片,且所述电刷板包括:
固定部,位于所述电刷板一端,所述第一定位孔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华梁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明佳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