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外壳及其制作方法和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2458476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39
本申请提供了终端外壳及其制作方法和终端。该终端外壳包括基材;包括多个子珠光层的珠光层,至少两个相邻的子珠光层的颜色不同,多个子珠光层一一对应的设置在颜色区域中,相邻的第一子珠光层和第二子珠光层的边缘相互重叠并位于渐变区域中,第一子珠光层和第二子珠光层的厚度逐渐减薄;包括多个子实色层的实色层,至少两个相邻的子实色层的颜色不同,多个子实色层一一对应的设置在颜色区域中,相邻的第一子实色层和第二子实色层的边缘相互重叠并位于渐变区域中,第一子实色层和第二子实色层的厚度逐渐减薄。该终端外壳表面可产生强烈的光线折射效果,颜色生动、表面质感强、表现力强,可实现极具层次感的实色、珠光视觉效果和渐变视觉效果。

Terminal shel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外壳及其制作方法和终端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
,具体地,涉及终端外壳及其制作方法和终端。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一方面,终端外壳的颜色较为单调,并且不具有层次感,视觉效果单一;另一方面,终端外壳在使用过程中掉漆的风险较大,在其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极易出现掉漆,影响外观。因而,现有的终端外壳的相关技术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外壳。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终端外壳划分为多个颜色区域;和相邻的两个颜色区域之间的渐变区域,所述终端外壳包括:基材;至少一层珠光层,所述珠光层设置在所述基材的内侧,每层所述珠光层包括多个子珠光层,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子珠光层的颜色不同,且多个所述子珠光层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所述颜色区域中,其中,相邻的第一子珠光层和第二子珠光层的边缘相互重叠并位于所述渐变区域中,且在所述第一子珠光层靠近所述第二子珠光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珠光层的厚度逐渐减薄;在所述第二子珠光层靠近所述第一子珠光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子珠光层的厚度逐渐减薄;实色层,所述实色层设置在所述珠光层的内表面上,所述实色层包括多个子实色层,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子实色层的颜色不同,且多个所述子实色层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所述颜色区域中,其中,相邻的第一子实色层和第二子实色层的边缘相互重叠并位于所述渐变区域中,且在所述第一子实色层靠近所述第二子实色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实色层的厚度逐渐减薄;在所述第二子实色层靠近所述第一子实色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子实色层的厚度逐渐减薄。专利技术人发现,该终端外壳表面可产生较为强烈的光线折射效果,颜色生动、表面质感强、表现力强,可实现极具层次感的实色、珠光视觉效果和极具层次感的渐变视觉效果。在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作终端外壳的方法。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终端外壳划分为多个颜色区域;和相邻的两个颜色区域之间的渐变区域,所述方法包括:利用喷涂工艺,在基材的内侧形成至少一层珠光层,得到预制件,其中,每层所述珠光层包括多个子珠光层,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子珠光层的颜色不同,且多个所述子珠光层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所述颜色区域中,相邻的第一子珠光层和第二子珠光层的边缘相互重叠并位于所述渐变区域中,在所述第一子珠光层靠近所述第二子珠光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珠光层的厚度逐渐减薄;在所述第二子珠光层靠近所述第一子珠光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子珠光层的厚度逐渐减薄;利用喷涂工艺,在所述珠光层的内表面上形成所述实色层,以便得到所述终端外壳,其中,所述实色层包括多个子实色层,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子实色层的颜色不同,且多个所述子实色层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所述颜色区域中,相邻的第一子实色层和第二子实色层的边缘相互重叠并位于所述渐变区域中,在所述第一子实色层靠近所述第二子实色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实色层的厚度逐渐减薄;在所述第二子实色层靠近所述第一子实色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子实色层的厚度逐渐减薄。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容易实现,易于工业化生产,且可以有效制作得到前面所述的终端外壳。在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可以理解的是,该终端包括:前面所述的终端外壳,所述终端外壳限定出容纳空间;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终端表面可产生较为强烈的光线折射效果,颜色生动、表面质感强、表现力强,可实现极具层次感的实色、珠光视觉效果和极具层次感的渐变视觉外观效果,且具有前面所述的终端外壳的所有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过多赘述。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了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了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了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终端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显示了本申请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终端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显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制作终端外壳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9a、图9b显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制作终端外壳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0显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制作终端外壳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1显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终端100:终端外壳101:预制件110:基材1201:第一子珠光层1202:第二子珠光层1301:第一子实色层1302:第二子实色层140:增亮膜150:丝印光油层160:透明底漆层170a:UV硬化层170b:LOGO层170c:UV转印纹理层180:丝印油墨层181a:第一丝印白色油墨层181b:第二丝印白色油墨层182a:第一丝印灰色脱模油墨层182b:第二丝印灰色脱模油墨层199:容纳空间200:终端本体A:第一颜色区域B:第二颜色区域C:渐变区域具体实施方式在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外壳。可以理解的是,结合附图1,所述终端外壳100划分为多个颜色区域(例如附图1中的第一颜色区域A和第二颜色区域B);和相邻的两个颜色区域之间的渐变区域C,所述终端外壳100包括:基材110;至少一层珠光层,所述珠光层设置在所述基材110的内侧,每层所述珠光层包括多个子珠光层,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子珠光层的颜色不同,且多个所述子珠光层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所述颜色区域中(例如附图1中的第一子珠光层1201设置在所述第一颜色区域A中;第二子珠光层1202设置在所述第二颜色区域B中),其中,相邻的第一子珠光层1201和第二子珠光层1202的边缘相互重叠并位于所述渐变区域C中,且在所述第一子珠光层1201靠近所述第二子珠光层120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珠光层1201的厚度逐渐减薄;在所述第二子珠光层1202靠近所述第一子珠光层1201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子珠光层1202的厚度逐渐减薄;实色层,所述实色层设置在所述珠光层的内表面上,所述实色层包括多个子实色层,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子实色层的颜色不同,且多个所述子实色层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所述颜色区域中(例如附图1中的第一子实色层1301设置在所述第一颜色区域A中;第二子实色层1302设置在所述第二颜色区域B中),其中,相邻的第一子实色层1301和第二子实色层1302的边缘相互重叠并位于所述渐变区域C中,且在所述第一子实色层1301靠近所述第二子实色层130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实色层1301的厚度逐渐减薄;在所述第二子实色层1302靠近所述第一子实色层1301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子实色层1302的厚度逐渐减薄。专利技术人发现,该终端外壳100表面可产生较为强烈的光线折射效果,颜色生动、表面质感强、表现力强,可实现极具层次感的实色、珠光视觉效果和极具层次感的渐变视觉效果。进一步地,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颜色区域、所述渐变区域的形状和数量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图案进行设计,在此不再过多赘述。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外壳划分为多个颜色区域;和相邻的两个颜色区域之间的渐变区域,所述终端外壳包括:/n基材;/n至少一层珠光层,所述珠光层设置在所述基材的内侧,/n每层所述珠光层包括多个子珠光层,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子珠光层的颜色不同,且多个所述子珠光层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所述颜色区域中,其中,相邻的第一子珠光层和第二子珠光层的边缘相互重叠并位于所述渐变区域中,且在所述第一子珠光层靠近所述第二子珠光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珠光层的厚度逐渐减薄;在所述第二子珠光层靠近所述第一子珠光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子珠光层的厚度逐渐减薄;/n实色层,所述实色层设置在所述珠光层的内表面上,/n所述实色层包括多个子实色层,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子实色层的颜色不同,且多个所述子实色层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所述颜色区域中,其中,相邻的第一子实色层和第二子实色层的边缘相互重叠并位于所述渐变区域中,且在所述第一子实色层靠近所述第二子实色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实色层的厚度逐渐减薄;在所述第二子实色层靠近所述第一子实色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子实色层的厚度逐渐减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外壳划分为多个颜色区域;和相邻的两个颜色区域之间的渐变区域,所述终端外壳包括:
基材;
至少一层珠光层,所述珠光层设置在所述基材的内侧,
每层所述珠光层包括多个子珠光层,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子珠光层的颜色不同,且多个所述子珠光层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所述颜色区域中,其中,相邻的第一子珠光层和第二子珠光层的边缘相互重叠并位于所述渐变区域中,且在所述第一子珠光层靠近所述第二子珠光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珠光层的厚度逐渐减薄;在所述第二子珠光层靠近所述第一子珠光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子珠光层的厚度逐渐减薄;
实色层,所述实色层设置在所述珠光层的内表面上,
所述实色层包括多个子实色层,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子实色层的颜色不同,且多个所述子实色层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所述颜色区域中,其中,相邻的第一子实色层和第二子实色层的边缘相互重叠并位于所述渐变区域中,且在所述第一子实色层靠近所述第二子实色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实色层的厚度逐渐减薄;在所述第二子实色层靠近所述第一子实色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子实色层的厚度逐渐减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珠光层的厚度为5μm~1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实色层的厚度为5μm~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珠光层的层数为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增亮膜,所述增亮膜设置在所述基材和最靠近所述基材的所述珠光层之间;
丝印光油层,所述丝印光油层设置在所述增亮膜的内表面上;和
透明底漆层,形成所述透明底漆层的材料包括聚酯,且所述透明底漆层设置在所述丝印光油层的内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底漆层的厚度为3μm~8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UV硬化层,所述UV硬化层设置在所述基材的外表面上;
LOGO层,所述LOGO层设置在所述基材的内表面上;
UV转印纹理层,所述UV转印纹理层设置在所述基材和最靠近所述基材的所述珠光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丝印油墨层,所述丝印油墨层设置在所述实色层的内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UV硬化层;
所述基材,所述基材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杰王恒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