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立体Micro LED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8449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立体Micro LED及其制作方法,所述Micro LED包括导电衬底、阻挡层、外延层、透明导电层、保护层、遮挡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图型化的导电衬底上形成若干个Micro LED小面积的外延层,利用导电衬底上下电性倒通的特性,省去激光剥离衬底的问题,在非图型区域形成透明导电层将若干个的外延层形成导电连接,形成阵列模式,同时配合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实现Micro LED的集成,解决了巨量转移的问题。

An integrated stereo micro led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立体MicroLED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极管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立体MicroLED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EmittingDiode,MicroLED)是一种尺寸为微米级的发光二极管,由于MicroLED的尺寸较小,因此其可以作为显示面板上的像素,采用MicroLED制备得到的显示面板可称为MicroLED显示面板。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相比,MicroLED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和可视角度均优于OLED显示面板,因此MicroLED显示技术成为目前显示
的研究重点。MicroLED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以及阵列排布在阵列基板上的多颗MicroLED,每颗MicroLED可以视为一个像素。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转移设备将MicroLED一颗一颗地转移并放置在阵列基板上,并通过芯片级焊接(Chipbonding)工艺将MicroLED焊接在阵列基板上,最终制备得到MicroLED显示面板。但是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立体Micro LED,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衬底、阻挡层、外延层、透明导电层、遮挡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n所述导电衬底设有若干个孔洞,所述孔洞从导电衬底的表面刻蚀到导电衬底的内部,所述阻挡层设置在孔洞以外的导电衬底正面上,所述外延层设置在孔洞内并与导电衬底形成导电连接,所述外延层不高于所述阻挡层,所述阻挡层由挡光绝缘材料制成;/n所述透明导电层设置在阻挡层和外延层上,以将若干个外延层形成导电连接;/n所述遮挡层贯穿所述透明导电层并设置在阻挡层上,以防止外延层侧壁漏光;/n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透明导电层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导电衬底的背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立体MicroLED,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衬底、阻挡层、外延层、透明导电层、遮挡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所述导电衬底设有若干个孔洞,所述孔洞从导电衬底的表面刻蚀到导电衬底的内部,所述阻挡层设置在孔洞以外的导电衬底正面上,所述外延层设置在孔洞内并与导电衬底形成导电连接,所述外延层不高于所述阻挡层,所述阻挡层由挡光绝缘材料制成;
所述透明导电层设置在阻挡层和外延层上,以将若干个外延层形成导电连接;
所述遮挡层贯穿所述透明导电层并设置在阻挡层上,以防止外延层侧壁漏光;
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透明导电层上,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导电衬底的背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立体MicroLED,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衬底由硅制成,所述阻挡层由氮化硅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立体MicroLED,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衬底的厚度为80~150μm,所述孔洞的深度为5~10μ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立体MicroLED,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层的厚度为100~300n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立体MicroLED,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由ITO、AzO、ZnO、Ni-Au合金和Ru-Au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立体MicroLED,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层由黑色不透光材料制成,所述遮挡层的厚度为7~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美懿庄家铭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国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