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体传送舱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体传送舱,且涉及运送大尺寸载体的传送舱。
技术介绍
在运送作为载体的半导体晶片(以下仅称“晶片”)时,为了防止飘散于大气中的尘屑等附着于其上,通常将其收纳于密闭容器内,以进行运送。一般使用以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conductorEquipmentandMaterialsInternational,SEMI)规格所规定的前开式晶片匣盒(FrontOpeningUnifiedPod,FOUP)来执行运送晶片。目前,针对大尺寸的薄化矩形晶片产品(例如600mm*600mm以上),业界并未开发储放或传送舱,而是利用人工搬运和转换产品(即“晶片”)。然而,在搬运过程中那么容易因人工搬运造成产品(即“晶片”)产率异常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一个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载体传送舱至少包含壳体、承载结构和多个静电消散元件。所述壳体界定容纳空间。所述承载结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承载结构包含第一组承载架,所述第一组承载架具有多个第一承载单元和多个第一支撑单元,其中一个第一支撑单元由至少一个第一承载单元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单元和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两侧,用以承载载体。所述静电消散元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承载单元,以消散所述承载结构的静电。根据另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载体传送舱至少包含壳体和承载结构。所述壳体界定容纳空间。所述承载结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承载结构包含第一组承载架和辅助承载架。所述第一组承载架具有多个第一承载单元和多个第一支撑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体传送舱,其至少包含:/n壳体,其界定容纳空间;/n承载结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承载结构包含第一组承载架,所述第一组承载架具有多个第一承载单元和多个第一支撑单元,其中一个第一支撑单元由至少一个第一承载单元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单元和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两侧,用以承载载体;以及/n多个静电消散元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承载单元,以消散所述承载结构的静电。/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2 TW 1071446901.一种载体传送舱,其至少包含:
壳体,其界定容纳空间;
承载结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承载结构包含第一组承载架,所述第一组承载架具有多个第一承载单元和多个第一支撑单元,其中一个第一支撑单元由至少一个第一承载单元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单元和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两侧,用以承载载体;以及
多个静电消散元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承载单元,以消散所述承载结构的静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传送舱,更包含底架,位于所述壳体底部,且具有至少一个凹槽;其中所述静电消散元件包含第一静电消散元件和第二静电消散元件,所述第一静电消散元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承载单元,所述第二静电消散元件位于所述底架上,其中所述第一静电消散元件由所述第二静电消散元件与所述至少一个凹槽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体传送舱,其中所述第一静电消散元件和所述第二静电消散元件的材质包含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体传送舱,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槽用以与金属装置电性连接以消散所述承载结构的静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传送舱,其中所述承载结构更包含多个侧支柱,所述第一承载单元连接到所述侧支柱,部分所述静电消散元件位于所述侧支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传送舱,其中所述承载结构更包含多个后支柱,每一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一端连接到所对应的所述后支柱,部分所述静电消散元件位于所述后支柱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传送舱,其中所述承载结构更包含辅助承载架,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组承载架中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体传送舱,其中所述辅助承载架具有辅助支撑单元,所述辅助支撑单元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载体长度的一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传送舱,其中所述壳体和所述承载结构的材质包含铝合金或钢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传送舱,其中所述承载结构更包含第二组承载架,与所述第一组承载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组承载架具有多个第二承载单元和多个第二支撑单元,其中一个第二支撑单元由至少一个第二承载单元所承载,所述第二承载单元和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两侧,其中,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承载单元与所述第二承载单元是一体成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传送舱,其中所述承载结构更包含第二组承载架,与所述第一组承载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组承载架具有多个第二承载单元和多个第二支撑单元,其中一个第二支撑单元由至少一个第二承载单元所承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铭汉,黄泰源,张福庭,
申请(专利权)人: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