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24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1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该像素电路包括电流控制子电路、组合发光子电路、第一发光元件至第N发光元件,N为大于1的自然数,其中:电流控制子电路用于接收显示数据信号和发光控制信号,根据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是否产生驱动电流,根据显示数据信号控制产生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组合发光子电路用于接收驱动电流以及第一发光数据信号至第N发光数据信号,根据第一发光数据信号至第N发光数据信号,驱动第一发光元件至第N发光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光。本申请通过组合发光子电路驱动第一发光元件至第N发光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光,实现不同面积的发光元件芯片的组合发光,从而提高了显示装置在高低灰阶下的显示效果。

A pixel circuit and its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微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EmittingDiode,MicroLED)技术是通过在一个芯片上高密度地集成微小尺寸的LED阵列,以实现LED的薄膜化、微小化和矩阵化,其像素间的距离能够达到微米级别,而且每一个像素都能定址、单独发光。MicroLED显示面板因其低驱动电压、长寿命、耐宽温等特点,逐渐向消费者终端机所用的显示面板发展。通常通过像素电路与MicroLED电连接,以驱动MicroLED发光。在相关的像素电路中,通常通过电流和发光时间来共同调节灰阶,但是,通过电流来调节灰阶,会使得低灰阶对应低电流密度,其效率就会降低,并且随着电流密度的变化,MicroLED的色坐标会发生变化,即MicroLED在灰阶变化时会发生色偏;而依靠减小发光时间来调节灰阶,容易造成画面闪烁,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包括:电流控制子电路、组合发光子电路、第一发光元件至第N发光元件,N为大于1的自然数,其中:所述电流控制子电路,用于接收显示数据信号和发光控制信号,根据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是否产生驱动电流,根据显示数据信号控制产生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所述组合发光子电路,用于接收驱动电流以及第一发光数据信号至第N发光数据信号,根据接收的驱动电流、第一发光数据信号至第N发光数据信号,驱动第一发光元件至第N发光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发光子电路包括第一发光子电路和第二发光子电路,所述驱动电流分为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驱动电流和用于驱动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驱动电流,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子电路,分别与复位控制信号端、第一发光数据信号端和第一发光元件连接,用于接收第一驱动电流,在复位控制信号端和第一发光数据信号端的控制下,驱动第一发光元件发光或控制第一发光元件不发光;所述第二发光子电路,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二发光数据信号端和第二发光元件连接,用于接收第二驱动电流,在第一扫描信号端和第二发光数据信号端的控制下,驱动第二发光元件发光或控制第二发光元件不发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二发光子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第二电容,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发光元件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和复位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一发光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公共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发光元件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一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发光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公共电压端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控制子电路还用于,根据发光控制信号控制产生的驱动电流的时长;所述组合发光子电路还用于,根据产生的驱动电流的时长,控制第一发光元件至第N发光元件的发光时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发光子电路包括第三发光子电路和第四发光子电路,所述驱动电流分为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驱动电流和用于驱动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驱动电流,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子电路,分别与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一发光数据信号端和第一发光元件连接,用于接收第一驱动电流,在第二扫描信号端和第一发光数据信号端的控制下,驱动第一发光元件发光并根据第一驱动电流的时长,控制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时长,或控制第一发光元件不发光;所述第四发光子电路,分别与第三扫描信号端、第二发光数据信号端和第二发光元件连接,用于接收第二驱动电流,在第三扫描信号端和第二发光数据信号端的控制下,驱动第二发光元件发光并根据第二驱动电流的时长,控制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时长,或控制第二发光元件不发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发光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四发光子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和第二电容,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发光元件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二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一发光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公共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发光元件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三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发光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公共电压端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控制子电路包括:驱动子电路、写入子电路、补偿子电路、复位子电路和发光控制子电路,其中:所述驱动子电路,分别与第四节点、第五节点和第六节点连接,用于在第四节点和第五节点的信号的控制下,向第六节点提供驱动电流;所述写入子电路,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端、显示数据信号端以及第五节点连接,用于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显示数据信号端的信号写入第五节点;所述补偿子电路,分别与第一电压端、第一扫描信号端、第四节点以及第六节点连接,用于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和第一电压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对第四节点进行补偿;所述复位子电路分别与复位控制信号端、初始电压端以及第四节点连接,用于在复位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初始电压端的信号写入第四节点;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分别与第一电压端、发光控制信号端、第一节点、第五节点和第六节点连接,用于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向第五节点提供第一电压端的信号,并在第六节点和第一节点之间允许驱动电流通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第七晶体管,所述补偿子电路包括第八晶体管和第三电容,所述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九晶体管,所述写入子电路包括第十晶体管,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十一晶体管和第十二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五节点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六节点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一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六节点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控制极和复位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一极和初始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一扫描信号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控制子电路、组合发光子电路、第一发光元件至第N发光元件,N为大于1的自然数,其中:/n所述电流控制子电路,用于接收显示数据信号和发光控制信号,根据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是否产生驱动电流,根据显示数据信号控制产生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n所述组合发光子电路,用于接收驱动电流以及第一发光数据信号至第N发光数据信号,根据接收的驱动电流、第一发光数据信号至第N发光数据信号,驱动第一发光元件至第N发光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控制子电路、组合发光子电路、第一发光元件至第N发光元件,N为大于1的自然数,其中:
所述电流控制子电路,用于接收显示数据信号和发光控制信号,根据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是否产生驱动电流,根据显示数据信号控制产生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强度;
所述组合发光子电路,用于接收驱动电流以及第一发光数据信号至第N发光数据信号,根据接收的驱动电流、第一发光数据信号至第N发光数据信号,驱动第一发光元件至第N发光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发光子电路包括第一发光子电路和第二发光子电路,所述驱动电流分为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驱动电流和用于驱动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驱动电流,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子电路,分别与复位控制信号端、第一发光数据信号端和第一发光元件连接,用于接收第一驱动电流,在复位控制信号端和第一发光数据信号端的控制下,驱动第一发光元件发光或控制第一发光元件不发光;
所述第二发光子电路,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二发光数据信号端和第二发光元件连接,用于接收第二驱动电流,在第一扫描信号端和第二发光数据信号端的控制下,驱动第二发光元件发光或控制第二发光元件不发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二发光子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第二电容,其中: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发光元件连接;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和复位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一发光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公共电压端连接;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发光元件连接;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一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发光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公共电压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控制子电路还用于,根据发光控制信号控制产生的驱动电流的时长;所述组合发光子电路还用于,根据产生的驱动电流的时长,控制第一发光元件至第N发光元件的发光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发光子电路包括第三发光子电路和第四发光子电路,所述驱动电流分为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驱动电流和用于驱动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驱动电流,其中:
所述第三发光子电路,分别与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一发光数据信号端和第一发光元件连接,用于接收第一驱动电流,在第二扫描信号端和第一发光数据信号端的控制下,驱动第一发光元件发光并根据第一驱动电流的时长,控制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时长,或控制第一发光元件不发光;
所述第四发光子电路,分别与第三扫描信号端、第二发光数据信号端和第二发光元件连接,用于接收第二驱动电流,在第三扫描信号端和第二发光数据信号端的控制下,驱动第二发光元件发光并根据第二驱动电流的时长,控制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时长,或控制第二发光元件不发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光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四发光子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和第二电容,其中: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发光元件连接;
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二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一发光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刘冬妮肖丽玄明花郑皓亮张振宇陈昊赵蛟齐琪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