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241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包含第一电压走线、第二电压走线、第一区域电极、第二区域电极以及电压源组。第二电压走线与第一电压走线电性绝缘。第一区域电极电性连接于第一电压走线。第二区域电极电性连接于第二电压走线。电压源组提供第一电压于第一电压走线,且提供第二电压于第二电压走线,其中第一电压不同于第二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对不同区域电极提供不同电压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在自发光显示设备中,每个子像素是直接利用对应的发光元件来显示亮度的位准(灰阶),因此相较于非自发光显示设备而言,可具有高对比度度、广视角、反应时间短及轻薄等优点,使得在某些应用上可已逐渐取代非自发光显示设备,而成为主流。由于自发光显示设备是通过控制每个发光元件的亮度位准来显示出所需的影像,因此提供到每个子像素的驱动电压会影响发光元件的亮度。在现有自发光显示设备中,为了驱动每个子像素的发光元件,每个子像素需通过对应的电压走线电性连接到同一电压源,然而随着子像素与电压源的距离不同,电压走线的等效电阻也会不同。因此,当电压源提供相同的驱动电压到电压走线时,电性连接不同等效电阻的电压走线的子像素会接收到不同的驱动电压,造成显示设备的影像亮度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第一电压走线、第二电压走线、第一区域电极、第二区域电极以及电压源组。第二电压走线与第一电压走线电性绝缘。第一区域电极电性连接于第一电压走线。第二区域电极电性连接于第二电压走线。电压源组提供第一电压于第一电压走线,且提供第二电压于第二电压走线,其中第一电压不同于第二电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子像素、部分区域电极与部分电压走线的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与剖视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与剖视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与剖视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与剖视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与剖视示意图;以及图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2、3、4、5、6、7、8、9、10-电子装置;1a-显示区;1b-周边区;12、12A~12F、12AR、12AG、12AB、312A~312F、412A~412F、512A、512C、612A~612D、712A~712D、812A~812D、912A~912D、1012A~1012D-电压走线;14-电路;16-电压源组;16A1~16F1、16A2~16F2-电压源输出端;18-控制元件;20、20-1、20-1’、20-2、20R、20G、20B-子像素;22-发光单元;24-驱动晶体管;26-开关晶体管;30、30A~30F、30AR、30AG、30AB、330A~330F、430A~430F、530A、530C、530E、630A~630D、730A~730D、830A~830D、930A~930D、1030A~1030D-区域电极;32-共同电压线;330FP-参考点;D-参考线;S1、S2、S3、S4-侧边;V1、V2-电压;VD-俯视方向;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M1、M2、M3、M4-导电层;IN、IN1、IN2、IN3-绝缘层;PX-像素;42、44、52、54、62、72、82、84、86、92、94、96-接触孔;46-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且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加清楚和易懂,下文各附图为可能为简化的示意图,且其中的元件可能并非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的各元件的数量与尺寸仅为示意,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通篇说明书与所附的权利要求中会使用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电子设备制造商可能会以不同的名称来指称相同的元件,且本文并未意图区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称不同的元件。在下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含有」与「包括」等词均为开放式词语,因此应被解释为「含有但不限定为…」之意。应当理解,当一元件被称作"电性连接"到另一元件(或其变型)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通过一或多个元件间接地电性连连接到另一元件。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必需了解的是,为特别描述或图标的元件可以此技术人士所熟知的各种形式存在。此外,当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时,有可能是指“直接”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其它层或基板之间夹设其它层。此外,实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较低”或“底部”及“较高”或“顶部”,以描述图标的一个元件对于另一元件的相对关系。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较低”侧的元件将会成为在“较高”侧的元件。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等用词,以修饰权利要求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含及代表该权利要求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权利要求元件与另一权利要求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权利要求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权利要求元件能作出清楚区分。须说明的是,下文中不同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相互替换、组合或混合使用,以在未违反本专利技术精神的情况下构成另一实施例。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电子装置1包括多条电压走线12、多个区域电极30以及电压源组16,其中各电压走线12的一端可分别电性连接到电压源组16,另一端可分别电性连接对应的区域电极30。本实施例的电压走线12可例如区分为彼此电性绝缘的电压走线12A~12F,区域电极30也可例如区分为彼此电性绝缘的区域电极30A~30F,且例如电压走线12A电性连接对应的区域电极30A,电压走线12B电性连接对应的区域电极30B,依此类推,但不限于此。由于电压源组16可提供不同的驱动电压到不同的电压走线12A~12F,因此对应不同电压走线12A~12F的区域电极30A~30F得以各自接收到对应的驱动电压,使得提供到各区域电极30A~30F的驱动电压可彼此独立。区域电极30A~30F可分别为位于不同区域中的电极,且彼此分隔开。区域电极30A~30F可例如依序为距离电压源组16由远到近的区域电极。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区域电极30A~30F之间的缝隙的宽度不限为图1所示。举例来说,当电压走线12A~12F的等效电阻不一致时,通过于不同的电压走线12A~12F提供不同且独立的驱动电压,可让每个区域电极30A~30F分别接收到所需的驱动电压,例如区域电极30A~30F可不受与电压源组16的距离不同的影响接收到相同或接近相同的驱动电压。本文所述「相同」的驱动电压定义为在大于一预定值的98%且小于预定值的102%的范围内的驱动电压,而在所述范围外的驱动电压则视为「不同」的驱动电压。以电压走线12A~12F依序分别电性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第一电压走线;/n一第二电压走线,与所述第一电压走线电性绝缘;/n一第一区域电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走线;/n一第二区域电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走线;以及/n一电压源组,提供一第一驱动电压于所述第一电压走线,且提供一第二驱动电压于所述第二电压走线,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压不同于所述第二驱动电压。/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2 US 62/778,297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电压走线;
一第二电压走线,与所述第一电压走线电性绝缘;
一第一区域电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走线;
一第二区域电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走线;以及
一电压源组,提供一第一驱动电压于所述第一电压走线,且提供一第二驱动电压于所述第二电压走线,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压不同于所述第二驱动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电极距离所述电压源组比所述第二区域电极距离所述电压源组远,且所述第一驱动电压高于所述第二驱动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外围的一周边区,所述第一区域电极以及所述第二区域电极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中,所述第一电压走线从所述周边区延伸到所述第一区域电极,且所述第二电压走线从所述周边区延伸到所述第二区域电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源组具有多个电压源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淑慧陈建志蒋明哲柯宏浜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