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流线形截面管作冷媒盘管的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172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以流线形截面管作冷媒盘管的冷凝器,它包括冷凝器本体及供水结构;冷凝器本体包括垂直设置的宽间距鳍片组、横向穿越鳍片组的冷媒盘管组及吹送风流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媒盘管组系以流线形截面管构成;供水结构为以无冲刷力方式将水渗至鳍片组及冷媒盘管表面形成水膜作常温蒸发的供水结构。(*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热交换设备部件,特别是一种以流线形截面管作冷媒盘管的冷凝器。蒸发式冷气机不能大幅发挥蒸发效能的主要原因如下1、未能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沿用传统的圆截面管作冷媒盘管,使盘管本身表面的水膜无法产生完全蒸发作用,全部依赖鳍片。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传统圆截面管作冷媒盘管的冷凝器,当风力1W沿管壁外周绕过直径1DaDa’至弧面两端1FaFa’后成直线向前的风流,其中圆管直径1DaDa,后1FaFa’两端之间的弧面上并无风力吹过,从而损失约等于圆周1/3的冷却面积,更有甚者,在弧面后方的空间产生局部真空面生成旋涡1C造成乱流1T,减缓向后流动的风速2、没有一套有效的给水方式,其一般都采用喷嘴喷水至鳍片。但由于喷嘴喷出来的水具有冲击力及冲刷效果,使水膜在鳍片上加快流动,无足够的停留时间来作充分的常温蒸发即一流到底,使80%以上是水冷却,未能充分发挥蒸发散热效果。3、由于过分仰赖鳍片,以增加鳍片密度,缩小鳍片间的间距为手段,一般采用间距为2.0mm(每英寸13片),亦有为增加鳍片散热面积而采用间距为1.5mm(每英寸17片)。其结果造成两鳍片间不是两层水膜而形成整条水槽,使水分根本无蒸发空间而变成100%的水冷式。本技术包括冷凝器本体及供水结构;冷凝器本体包括垂直设置的宽间距鳍片组、横向穿越鳍片组的冷媒盘管组及吹送风流的风扇;冷媒盘管组系以流线形截面管构成;供水结构为以无冲刷力方式将水渗至鳍片组及冷媒盘管表面形成水膜作常温蒸发的供水结构。其中蒸发式冷凝器本体背面装设有角铁架,并于角铁架上安装藉以将风扇吹送的风流导向与冷媒盘管组流线形截面管大头部吹送的复数片导风板。冷媒盘管组流线形截面管以45°斜向上方设置;复数片导风板以45°斜向上方设置于角铁架上。供水结构包括为吸水性泡棉材质的布水器、藉以收容未及时蒸发的剩余水的承水箱、控制循环水经多次循环的温升累积不致水温升高而影响冷却效能的预冷结构及将承水箱中的水压送至循环水预冷结构的循环水泵;承水箱设置于鳍片组下方,其侧面设有用以补充因蒸发而消耗水量的进水口;为吸水性泡棉材质的布水器横设于冷凝器鳍片组顶端,藉其以无冲刷力方式将水渗至鳍片组及冷媒盘管表面作常温蒸发。循环水预冷结构为鳍片气冷式热交换器,其包括直立的鳍片组及横穿鳍片组的循环水盘管。循环预冷结构中的循环水盘管设有进水口及位于循环水盘管底部中央的尾管;尾管上设有一排向下藉以向下面饱和后向下渗水的布水器作均匀喷洒的喷水孔。横设于冷凝器鳍片组顶端为吸水性泡棉的布水器上对应于两宽距鳍片的空隙处设有复数排塑胶滴水器;滴水器具有横条及设置于横条底面的一排滴水针;滴水器系由泡棉材质的布水器上方向下剌穿且令其滴水针针尖露出布水器下方位于两宽距鳍片之间空隙处。承水箱设置于鳍片组,其侧面的进水口接通至供水源的水管,承水箱内设有用以控制进水口进水量以使承水箱内保持正常工作水面的浮球阀。承水箱的另一侧设有与循环水泵连接的出水管;循环水泵系由温控IC电路控制其速度,以保持室温在设定温度内。承水箱底部设有排水管,并于排水管上设置由定时器控制作定期自动排放以清除循环水中的沉淀物或外来杂质的排放阀。承水箱内竖立设置溢水管,溢水管上端为高于正常工作水面约1cm的喇叭状进水口,其下端穿过承水箱的箱底,并跨越过排放阀而接通于排放管的下段。构成冷媒盘管组的流线形截面管尾端处向后延设导流尾翼。由于本技术包括冷凝器本体及供水结构;冷凝器本体包括垂直设置的宽间距鳍片组、横向穿越鳍片组的冷媒盘管组及吹送风流的风扇;冷媒盘管组系以流线形截面管构成;供水结构为以无冲刷力方式将水渗至鳍片组及冷媒盘管表面形成水膜作常温蒸发的供水结构。以流线形截面管作冷媒盘管,当风力沿流线形截面管壁外周绕过最大直径后,依空气动力学原理,其气流必沿管壁表面向尾端顺流而下,使两边气流在尾端会合,且在弧面上加快流速而产生侧向负压力1P。此加速气流及负压力1P均为大幅提升管壁表面上水膜常温蒸发的速度,其蒸发散热效果理论上可达到圆形截面管一倍以上。不仅提高蒸发散热效果,而且便于清洁维护、水循环效果好,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图2、为流线型截面冷媒管气流示意图。图3、为流线型截面冷媒管气流示意图(具导流尾翼)。图4、为本技术结构示意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冷媒盘管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循环水盘管与布水器结构示意立体图。图7、为图6中A部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布水器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设有单排滴水器的布水器结构示意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设有双排滴水器的布水器结构示意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水箱供控水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蒸发式冷凝器本体10及与蒸发式冷凝器本体10配合的供水结构20。蒸发式冷凝器本体10包括一组垂直设置的宽间距鳍片组110、一组横向穿越鳍片组110的流线形截面管构成的冷媒盘管组120、装设于背面的角铁架140、安装于角铁架140上复数片导风板130及吹送风流的风扇150。宽距鳍片组110鳍片之间的间距可为6mm(每英寸4片)、8.5mm(每英寸3片),甚至12.5mm(每英寸2片)。如图5所示,冷媒盘管组120流线形截面管以45°斜向上方设置。复数片导风板130以45°斜向上方设置于角铁架140上。藉由复数导风板130将风扇150吹送的风流导向与冷媒盘管组120流线形截面冷媒管的纵轴平行并向冷媒管大头部吹送。如图4所示,供水结构20包括为吸水性泡棉材质的布水器210、藉以收容未及时蒸发的剩余水的承水箱220、预冷结构230及将承水箱220中的水压送至循环水预冷结构230的循环水泵226。承水箱220设置于鳍片组110下方,承水箱220侧设有用以补充因蒸发而消耗水量的进水口221。循环水预冷结构230为鳍片气冷式热交换器,其包括一组直立的鳍片组232及一组横穿鳍片组232的循环水盘管234。以使供水进入布水器210之前先经预冷,以控制循环水经多次循环的温升累积不致水温升高而影响冷却效能。如图6、图7所示,循环预冷结构230中的循环水盘管234设有进水口235及位于循环水盘管234底部中央的尾管236。尾管236上设有一排向下藉以向下面的布水器210作均匀喷洒的喷水孔238,以使布水器210饱和后向下渗水。如图8所示,为吸水性泡棉的布水器210横设于冷凝器鳍片组110顶端,其对应于两宽距鳍片的空隙处设有复数排塑胶滴水器212。滴水器212具有横条214及设置于横条214底面的一排滴水针216。滴水器212系由泡棉材质的布水器210上方向下剌穿且令其滴水针216针尖露出布水器210下方位于两宽距鳍片之间空隙处。当布水器210吸水达饱和状态后,藉由尖端效应而使水滴由各滴水针216的针尖滴下,开始徐徐渗水,即以无冲刷力方式将水渗至鳍片组110及冷媒盘管120表面,沿鳍片组110及冷媒盘管120表面而下,形成水膜作常温蒸发,从而使鳍片组110及流线形截面的冷媒盘管120能充分发挥蒸发散热的效果。如图9所示,当鳍片组110间距可为6mm(每英寸4片)、8.5mm(每英寸3片)时,对应于两宽距鳍片的空隙处设置单排型滴水器212。如图10所示,当鳍片组110间距可为12.5mm(每英寸2片)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兆元吴和信
申请(专利权)人:和信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