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束为专利>正文

水冷式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7963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式空调系统,旨在提供一种以水作为热交换介质的空调装置。它包括由冷凝器、压缩机和水冷式热交换单元构成的一体式空调主机;采用压缩机置于水中以消除噪音;还包括水循环系统及过滤单元;通过浅层地下水、海水、湖水、池塘水、地窖藏水、游泳池、工业废水池或地层直接或间接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效率高、能耗低,结构紧凑、外形美观、体积小巧,静音环保,自动化程度高,安装简单,使用方便,适合作为家庭和其他场所的冷暖空调装置使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尤其是以水作为热交换介质的空调系 统,属于制冷
技术背景目前,各种家用空调大多采用分体式,热交换方式采用风冷式,即 在室外机中设置压縮机、蒸发器(冷凝器)和风扇,以避免对室内产生噪 音,并由风扇运转形成风流与蒸发器(冷凝器)发生热交换。但其热交换 温差较小,热交换不充分,特别是在极冷的冬天和极热的夏天时,效率非 常低,导致能耗相当大;尤其在冬季,除热效率低外,因室外机结霜不能 发生热交换制热,需对室外机除霜;另外虽然噪声对室内的影响减小了, 但由于受室外安装条件的限制,室外机的噪声和热效应(冬冷夏热)对周 围环境和邻里的影响依然存在,并且需占用室外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风冷式空调效率低,能耗大,噪声和热效应对环境 影响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水作为传热介质的室内一体式水冷式 空调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冷式空调系统, 包括由冷凝器l、压縮机5和热交换单元4构成的空调主机;空调主机为一体式结构;热交换单元4包括热交换室4. 1,热交换室4. 1中设有热交 换管4. 4,压縮机5置于热交换室4. 1中;压縮机5依次与四通换向阀4. 6、 热交换管4.4、冷凝器l、四通换向阀4.6连接,四通换向阀4.6再与压 縮机5连接;还包括水循环系统2,水循环系统出水口 2.9与热交换单元 进水口 4. 10相连,热交换单元出水口 4. 11与水循环系统进水口 2. 11相 连。热交换室4. 1由隔板4. 5分为2_16个分室,分室之间设有通道,采 用串联的方式连接;热交换管4.4的主体走向沿着分室及通道的走向排 列;热交换室4. l设有清洗进水口4.7、清洗出水口4.8、热交换进水阀门4. 2、热交换出水阀门4. 3;热交换进水阀门4. 2前端经分户计量表4. 9 与热交换单元进水口 4. 10相连,热交换出水阀门4. 3后端与热交换单元 出水口4. ll相连。制热(冷)剂由密封压縮机出口 5.2出来后经四通换向阀4.6换向 后进入置于热交换室4. 1中的热交换管4. 4中,完成热交换之后经冷凝器 入口 1.1到冷凝器(蒸发器)1中,对居室制热(冷),然后经冷凝器出 口1.2、到四通换向阀4.6,经密封压縮机入口5.1,回到压縮机5中, 由压縮机出口 5.2到四通换向阀4.6,完成一个制热(冷)循环。热交换室4.1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需要除垢清洗,以保证金 属换热片与水流的充分接触,使得热交换充分,以提高空调效率。将热交 换出水阀门4. 3和热交换温差开关4. 2关闭,由清洗进水口 4. 7处加入除 垢剂和自来水,对热交换室4. 1进行浸泡冲洗,清洗水经清洗出水口 4. 8 排出,清洗进水口 4. 7的水平高度高于清洗出水口 4. 8的水平高度。热交换管4.4上加装散热片,使热交换更加充分;热交换管4.4的 走向和长度沿着热交换室4. 1中水流方向和长度布置;热交换单元出水口 4. 11的水平高度高于热交换单元进水口 4. 10的水平高度,以此保证热交 换室4. 1中水的充盈。由水循环系统出水口 2.9出来的水分送到某单台空调主机的热交换 单元进水口 4. 10,经分户计量表4. 9、热交换进水阀门4. 2到热交换室 4. 1的分室中,经通道流经另外的分室,然后通过热交换出水阀门4. 3到 热交换单元出水口 4. 11,再到水循环系统进水口 2. 11,回到水循环系统 2中,完成热交换后又到水循环系统出水口 2.9,形成循环。由于用水冷(热)替代风冷(热),密封压縮机5置于冷却水中,极 大降低了噪音,效果基本达到静音;且在压縮机段即开始热交换,使热交 换更为充分;压縮机处于常温,有利于其运行和延长寿命。本技术的水冷(热)式空调系统在使用时,最好用浅层地下水, 因为浅层地下水的温度恒定适中, 一般较当地年平均气温高1 2°C,非 常接近于人体需要的最佳温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水作为传热介质,水的比热大, 水的导热系数是空气的导热系数的19.83倍,其热交换迅速、充分,可以大大减少热交换介质用量和热交换管的长度。与风冷式空调相比,水温与 制冷剂存在较大的温差,热交换的条件更为充裕,且在冬季制热时不需要 除霜,可大大提高热效率。将压縮机置于循环冷却水中,极大降低了压縮 机的噪音;通过以水冷代替风冷,并取消了室外风机,即消除了噪音。本技术将常规空调的室外机替换为水冷(热)式热交换装置, 并置于空调主机内,实现室内空气调节装置与热交换装置的一体化。由此 大大减少了铜管、散热片和制热(冷)剂等材料的消耗,不再占用室外空 间,达到了美观的目的。因浅层地下水通常保持一个恒定且接近于人体需 要的舒适温度,因其温度恒定,以此作为传热介质大大提高了制热(冷) 效率,特别是在极冷冬天和极热夏天时效果更为明显;并降低了能耗,一 般节能在1/3 1/2以上。大地作为一个巨大的储能体,其中的地热能是 一种可再生的循环能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显著。本技术结构紧凑、 外形美观、体积小巧,静音环保,自动化程度高,安装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二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方式一以浅层地下水作为热交换介质。如图2,水冷式空调系统,包括由冷凝器l、压縮机5和热交换单元 4构成的空调主机;空调主机为一体式结构;热交换单元4包括热交换室4. 1,热交换室4. 1中设有热交换管4. 4,压縮机5置于热交换室4. 1中; 压縮机5依次与四通换向阀4.6、热交换管4.4、冷凝器l、四通换向阀 4.6连接,四通换向阀4.6再与压縮机5连接;还包括地下水循环系统2 和过滤单元3,地下水循环系统出水口 2. 9经过滤单元3与热交换单元进 水口 4. 10相连,热交换单元出水口 4. 11与地下水循环系统进水口 2. 11 相连。地下水循环系统;包括取水单元2. l和回灌单元2.2;取水单元2. 1由取水井2. 3、取水泵2. 5和封堵塞2. 7组成;回灌单元2. 2由回灌井2. 4、 回灌泵2.6、回灌止水塞2.8和回灌筛管2. IO组成;取水泵2.5为潜水 泵,置于取水井2. 3中,取水泵2. 5经封堵塞2. 7与地下水循环系统出水 口 2. 9相连;回灌泵2. 6前端与地下水循环系统进水口 2. 11相连,其后 端经回灌止水塞2. 8与回灌筛管2. 10相连,回灌筛管2. 10置于回灌井2. 4中。过滤单元3由过滤举3.2、过滤器进水阀门3. 1和过滤器出水阀门3. 3、储水箱3. 4及液位控制开关3. 10组成;在过滤器进水阀门3. 1以上 部分设有滤芯3.9,其上部设有滤芯取出口 3.6;在过滤器进水阀门3. 1 以下部分设有沉渣阀门3. 5,其下部设有沉渣排出口 3. 7;过滤器出水阀 门3. 3经储水箱进水管3. 8与储水箱3. 4相连;储水箱出水管3. 11与热 交换单元进水口 4. 10相连;过滤器进水阀门3. 1前端与地下水循环系统 出水口2.9相连,后端与过滤器3.2相连;储水箱3.4为夹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冷式空调系统,包括由冷凝器(1)、压缩机(5)和热交换单元(4)构成的空调主机,其特征在于,空调主机为一体式结构;热交换单元(4)包括热交换室(4.1),热交换室(4.1)中设有热交换管(4.4),压缩机(5)置于热交换室(4.1)中;压缩机(5)依次与四通换向阀(4.6)、热交换管(4.4)、冷凝器(1)、四通换向阀(4.6)连接,四通换向阀(4.6)再与压缩机(5)连接;还包括水循环系统(2),水循环系统出水口(2.9)与热交换单元进水口(4.10)相连,热交换单元出水口(4.11)与水循环系统进水口(2.1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束为
申请(专利权)人:李束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