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无损光纤跳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872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无损光纤跳线,包括陶瓷插芯、适配器金属外壳、陶瓷套筒、适配器段插芯、光纤,所述陶瓷插芯和适配器段插芯的内部预埋光纤,陶瓷插芯和适配器段插芯的一端对接,所述陶瓷插芯和适配器段插芯对接处的外部套设有陶瓷套筒,所述陶瓷套筒置于适配器金属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插芯的端面沿光纤的外围设置有环形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实现了跳线与跳线,跳线与适配器中光纤端面之间的非接触式对准,避免了光纤端面的对接损伤。

A non-contact lossless optical fiber ju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式无损光纤跳线
本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是一种非接触式无损光纤跳线。
技术介绍
现有光纤通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传输速率和距离的提高,光纤通信质量和光纤端面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光纤对接与原有电缆对接有很大不同,电缆只要接触良好即可,而光纤端面对接需要在上下、左右、前后、倾角等方面做严格的控制,才能达到很好的插损要求。光纤中真正用于通光的部分尺寸较小,基本在微米量级,不方便对接操作,实际使用中常需要在光纤外加一大尺寸精密外套,如陶瓷环、不锈钢等等,以便装配对接。为保证对接精度要求,现有光纤端面对接方式均采用同种光纤端面两两对接,并通过外部紧密陶瓷环进行定位和固定。光纤通信中主要有两种对接方式,一是光纤跳线与另一光纤跳线通过法兰盘对接(如图1),此时光纤跳线的陶瓷插芯外露,通常称跳线连接头为公头;另一种形式是光纤跳线与插拔式光适配器对接,此时光适配器的陶瓷插芯内凹在一个金属套筒内,通常称内凹型适配器为母头(如图2)。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真正通光区域为光纤核心区域,因此陶瓷端面的损伤基本不影响光信号传输,可以不予考虑。光纤端面的损伤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光纤端面对接过程中造成通光区域损伤;二是由于操作或环境污染导致陶瓷端面附着有脏污,这种脏污可以随机无规则移动,当脏污移动到光纤端面时,会影响光信号传输,必须及时清洁,在对光纤端面擦拭或清洁脏污时,对光纤端面造成损伤(如图3)。为了更好的解决光纤端面损伤问题,现有方案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光纤端面不良的跳线或适配器拆卸后再次研磨返修的方式;二是采用衰减片隔离的方式,即在两个对接光纤端面之间插入一垫片,使两个光纤端面之间形成一定水平距离,实现两光纤端面的物理隔离。上述拆卸返修技术中,当跳线与跳线的对接时,由于陶瓷端面外露,陶瓷端面损伤可以采用二次研磨的方式修复,虽然还能修复,但成本较高,且返修后产品3D指标,插拔重复性,四向性,互换性等品质不好,返修次数有限,尤其对母头适配器基本是失效的,母头适配器端面受损后基本做报废处理。上述拆卸返修技术中,采用衰减片隔离的方式实现光纤非接触式端面保护,由于外加垫片导致两个光纤跳线外面的陶瓷插芯不能紧密对接,除了插损增大外,还存在严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甚至导致光纤链路连接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无损光纤跳线,实现了跳线中光纤端面的非接触式对接和陶瓷端面的紧密对接,产品性能优良,插损有保障,对接可靠稳定,插拔一致性和重复性不受影响。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非接触式无损光纤跳线,包括陶瓷插芯、适配器金属外壳、陶瓷套筒、适配器段插芯、光纤,所述陶瓷插芯和适配器段插芯的内部预埋光纤,陶瓷插芯和适配器段插芯的一端对接,所述陶瓷插芯和适配器段插芯对接处的外部套设有陶瓷套筒,所述陶瓷套筒置于适配器金属外壳内,所述陶瓷插芯的端面沿光纤的外围设置有环形凹槽。具体的,研磨陶瓷插芯内的光纤,使其端面低于陶瓷插芯的陶瓷端面,且高于环形凹槽的底部。具体的,所述环形凹槽的中部为锥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实现了跳线与跳线,跳线与适配器中光纤端面之间的非接触式对准,避免了光纤端面的对接损伤;2、实现了陶瓷插芯端面与光纤端面的物理隔离,避免了因清洁陶瓷插芯端面脏污导致的光纤端面清洁损伤;3、陶瓷插芯之间紧密对接,产品同心度、可靠性、稳定性高;4、实现了光纤跳线的非接触式无损对接。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A;图2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B;图3为现有技术陶瓷插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陶瓷插芯的剖视图;图7为陶瓷插芯的侧视图;图中:1-陶瓷插芯,2-陶瓷套筒,3-法兰盘外壳,4-适配器金属外壳,5-适配器段插芯,6-,7-胶环,8-通关区域,9-光纤,10-环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4~7所示,一种非接触式无损光纤跳线,包括陶瓷插芯1、适配器金属外壳4、陶瓷套筒2、适配器段插芯5、光纤9,所述陶瓷插芯1和适配器段插芯5的内部预埋光纤9,陶瓷插芯1和适配器段插芯5的一端对接,所述陶瓷插芯1和适配器段插芯5对接处的外部套设有陶瓷套筒2,所述陶瓷套筒2置于适配器金属外壳4内,所述陶瓷插芯1的端面沿光纤9的外围设置有环形凹槽10。进一步的,研磨陶瓷插芯1内的光纤9,使其端面低于陶瓷插芯9的陶瓷端面,且高于环形凹槽10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10的中部为锥台。在现有技术组中对跳线进行拆卸返修技术中,当跳线与跳线对接时,由于陶瓷端面外露,陶瓷端面损伤可以采用二次研磨的方式修复,虽然还能修复,但成本较高,且返修后产品3D指标,插拔重复性,四向性,互换性等品质不好,返修次数有限,尤其对母头适配器基本是失效的,母头适配器端面受损后基本做报废处理。第二种拆卸返修技术中,采用衰减片隔离的方式实现光纤非接触式端面保护,由于外加垫片导致两个光纤跳线外面的陶瓷插芯不能紧密对接,除了插损增大外,还存在严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甚至导致光纤链路连接失效;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如图4所示,本技术在光纤9外围的陶瓷插芯1端面上设置一环形凹槽10,此环形凹槽10底部低于陶瓷插芯1的端面,也低于光纤9的端面,通过此环形凹槽10,能保证陶瓷插芯1端面的脏污不会移动到光纤9的端面,保证光纤9的端面洁净不受影响;其次优化研磨工艺,控制光纤9的端面低于陶瓷插芯1的端面,高于环形凹槽10底部,实现光纤9的端面的非接触式对接,由于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光纤9对接时中光纤9的端面实现非接触对准,陶瓷插芯1端面紧密接触,陶瓷插芯1端面与光纤9的端面有一环形凹槽10隔离,陶瓷插芯1端面的脏污不会影响光纤9端面,在做好实时防护后,不需要再次清洁光纤9端面,真正实现光纤跳线的无损式插拔使用。一种制造非接触式无损光纤跳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光纤9剥去涂覆层,经过高温老化去除应力,再用酒精对光纤9纤芯的外表面进行清洁;b、将陶瓷插芯1的内孔填充满固化胶,并保持低温预热;c、将步骤a处理后的光纤9插入步骤b中处理后的陶瓷插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接触式无损光纤跳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插芯(1)、适配器金属外壳(4)、陶瓷套筒(2)、适配器段插芯(5)、光纤(9),所述陶瓷插芯(1)和适配器段插芯(5)的内部预埋光纤(9),陶瓷插芯(1)和适配器段插芯(5)的一端对接,所述陶瓷插芯(1)和适配器段插芯(5)对接处的外部套设有陶瓷套筒(2),所述陶瓷套筒(2)置于适配器金属外壳(4)内,所述陶瓷插芯(1)的端面沿光纤(9)的外围设置有环形凹槽(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无损光纤跳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插芯(1)、适配器金属外壳(4)、陶瓷套筒(2)、适配器段插芯(5)、光纤(9),所述陶瓷插芯(1)和适配器段插芯(5)的内部预埋光纤(9),陶瓷插芯(1)和适配器段插芯(5)的一端对接,所述陶瓷插芯(1)和适配器段插芯(5)对接处的外部套设有陶瓷套筒(2),所述陶瓷套筒(2)置于适配器金属外壳(4)内,所述陶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刘萍罗霄王晓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天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