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测试连接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871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测试连接线,该通信测试线包括连接线、第一硬握把和第二握把;第一硬握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头,第二握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头;连接线的一端穿过第一硬握把,且连接线一端的线芯外露于第一插头;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握把,且连接线另一端的线芯外露于第二插头。通过所述硬握把具有合适长度、硬度,作业人员可以手持硬握把将连接线接到法兰盘上,不需要拖出法兰盘,也可以避免人手接近、误碰在用尾纤;取消连接线接头卡口,作业人员可以快速对准法兰头接口,提高测试效率,也避免测试失误。

A communication test connecting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测试连接线
本技术涉及电网运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信测试连接线。
技术介绍
通信光缆测试专用连接线主要用于通信光缆纤芯性能测试。目前,开展光缆纤芯性能测试作业中,仍然使用传统的FC-FC尾纤连接测试仪表与法兰盘。由于法兰盘之间、光纤接头之间的间隙狭小,在临近纤芯已经接线投入运行的情况下,作业人员的手容易误碰到在用尾纤,导致尾纤松脱、折断、弯曲半径过小等,造成业务中断;将待测试纤芯所在法兰盘抽出,也容易损伤在用尾纤、光纤、保护软管,造成业务中断;使用FC连接头连接法兰盘,需要小心对准法兰头卡口,卡接不准确,会导致结果失真,影响测试准确度和效率;传统FC-FC尾纤与在用尾纤颜色和外观相近或一样,拔接过程中容易发生误拔在用尾纤的风险。因此需要一种通信测试连接线,拥有主要功能的合适长度、硬度的握把,作业人员可以手持握把将连接线接到法兰盘上,不需要拖出法兰盘,也可以避免人手接近、误碰在用尾纤;取消连接线接头卡口,作业人员可以快速对准法兰头接口,提高测试效率,也避免测试失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测试连接线,该连接线具有合适长度、硬度的握把,作业人员可以手持握把将连接线接到法兰盘上,不需要拖出法兰盘,也可以避免人手接近、误碰在用尾纤;取消连接线接头卡口,作业人员可以快速对准法兰头接口,提高测试效率,也避免测试失误;新型连接线采用的颜色外观,明显区别于传统黄色、橘色尾纤,大大降低测试过程误拔在用尾纤的风险。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测试连接线,包括连接线、第一硬握把和第二握把;所述第一硬握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头,所述第二握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头;所述连接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硬握把,且所述连接线一端的线芯外露于所述第一插头;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握把,且所述连接线另一端的线芯外露于所述第二插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硬握把中设置有第一贯通孔,所述连接线的一端经所述第一贯通孔穿过所述第一硬握把并与所述第一插头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插头嵌套在所述第二握把的一端,所述第二握把中设置有第二贯通孔,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二贯通孔穿过所述第二握把并与所述第二插头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都为FC型插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硬握把上包裹有第一硬握把保护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硬握把保护层的材质为TPR防滑橡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硬握把的长度大于第二硬握把,所述第一硬握把的长度为10cm。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测试连接线,该通信连接线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硬握把具有合适长度、硬度,作业人员可以手持硬握把将连接线接到法兰盘上,不需要拖出法兰盘,也可以避免人手接近、误碰在用尾纤;取消连接线接头卡口,作业人员可以快速对准法兰头接口,提高测试效率,也避免测试失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通信测试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通信测试连接线的第一硬握部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通信测试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通信测试连接线的第一硬握部截面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给了一种通信测试连接线,所述通信测试连接线包括连接线3、第一硬握把1和第二握把2。具体的,所述第一硬握把1设置有第一插头11,所述第一插头11与待测试仪器的法兰盘连接,作为通信测试的输入端;其中,所述第一插头11的型号为FC型。特别的是,所述第一插头11上取消了传统FC型插头的凸起卡口,传统的FC型插头,需要作业人员插入待测仪器的法兰盘时需要小心对准才能插入,视线不佳的时候容易出现插不准的情况,导致插头连接异常测试失败,故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第一插头11在FC型插头上取消了传统凸起卡口,使所述第一插头11能从任何角度插入待测试仪器的法兰盘,避免出现连接异常所导致的测试失败情况。所述第一硬握把外围包裹了一层保护层14,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第一硬握把的防滑性和防静电功能。具体的,所述第一硬握把1的保护层14材质为TPR防滑橡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防滑橡胶增加所述第一硬握把1的防滑性,且所述通信测试连接线是进行高精密度的实验,故需要带有防静电功能的橡胶。其中,所述第一硬握把1的长度长于第二握把2,所述第一硬握把的长度为10cm;通过所述第一硬握把1使作业人员,在通信测试连接线连接待测仪器时不需要拖出待测试仪器上的法兰盘,进而避免在作业过程中因误伤相邻的光纤尾纤导致的电网业务中断,同时因第一硬握把1的外形区别于其它光纤尾纤,可避免误拔在用尾纤的情况出现保障电网正常运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我把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头21,所述第二插头21与测试仪表连接作为试验的输出端。具体的,所述第二插头21的型号为FC型,所述FC型的插头采用的FC连接器上有陶瓷插针,能够实现500次配对循环,重复性好;FC光纤跳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FC光纤跳线采用的金属外壳,具有一定的牢靠性;插入损耗低,回波损耗大;互插性能良好;温度稳定性好;抗拉性强;增强所述通信测试连接线的耐用性。所述连接线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硬握把1,且所述连接线一端的线芯12外露于所述第二插头11,通过所述连接线一端的线芯12外露作为第一插头11的输入端。具体的,所述第一硬握把1中设置有第一贯通孔13,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是所述连接线3与所述第一插头11连接;所述连接线3的一端经所述第一贯通孔13穿过所述第一硬握把1并与所述第一插头11连接;所述连接线3的线芯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13使所述连接线一端的线芯12可以外露作为第一插头11的输入端,与待测仪器连接输入待测仪器的信息。所述连接线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握把2,且所述连接线另一端的线芯22外露于所述第二插头21;所述第二插头21通过所述连接线另一端的线芯22外露,与测试仪表的连接孔连接,作为测试试验中的输出端将待测试仪器的信息输出。具体的,所述第二插头21嵌套在所述第二握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测试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测试连接线包括连接线、第一硬握把和第二握把;/n所述第一硬握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头,所述第二握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头;/n所述连接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硬握把,且所述连接线一端的线芯外露于所述第一插头;/n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握把,且所述连接线另一端的线芯外露于所述第二插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测试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测试连接线包括连接线、第一硬握把和第二握把;
所述第一硬握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头,所述第二握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头;
所述连接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硬握把,且所述连接线一端的线芯外露于所述第一插头;
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握把,且所述连接线另一端的线芯外露于所述第二插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测试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握把中设置有第一贯通孔,所述连接线的一端经所述第一贯通孔穿过所述第一硬握把并与所述第一插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测试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头嵌套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立礼倪伟超黄世盼农宁波刘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港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