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805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捕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捕收剂,由丁醇、五硫化二磷、氨气、异丙基黄原酸钠、硫酸二甲酯、一乙胺和增效剂混合而成;所述增效剂为15,15'‑Bi‑1,4,7,10,13‑五氧杂环十五烷;2,4,7,9‑四甲基‑5‑癸炔‑4,7‑二醇;3‑(1,3‑二羟基异丙基)‑1,5,8,11,14,17‑六氧杂环十一烷;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庚乙二烯乙二醇;十二烷基七聚乙二醇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捕收剂捕收效果良好,选择性特别良好,能够高效地浮选出贫、杂、细铜矿石中的铜,能够提高精矿品位。

A col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捕收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捕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捕收剂。
技术介绍
捕收剂,是改变矿物表面疏水性,使浮游的矿粒黏附于气泡上的浮选药剂。最重要的一类浮选药剂。它具有两种最基本的性能:(1)能选择性地吸附在矿物表面上;(2)能提高矿物表面的疏水程度,使之易于在气泡上粘附,从而提高矿物可浮性。近年来,随着黄铜矿资源向贫、细、杂方向过渡,选用常规的药剂制度已难以达到理想的浮选指标。以某铜矿为例,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磁黄铁矿为主,其次有黄铜矿、闪锌矿等其它少量和微量矿物组成。黄铜矿可浮性较好,而磁黄铁矿易氧化,与黄铜矿可浮性差异较大。磁黄铁矿因为其晶体结构变化,其可浮性变化较大,在黄铜矿的铜硫分离中,磁黄铁矿是干扰黄铜矿浮选的主要因素。要想得到理想的铜精矿,须选用高效活化剂或者捕收剂,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捕收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捕收剂,能够提高精矿品位。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捕收剂,由丁醇、五硫化二磷、氨气、异丙基黄原酸钠、硫酸二甲酯、一乙胺和增效剂混合而成;所述增效剂为15,15'-Bi-1,4,7,10,13-五氧杂环十五烷;2,4,7,9-四甲基-5-癸炔-4,7-二醇;3-(1,3-二羟基异丙基)-1,5,8,11,14,17-六氧杂环十一烷;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庚乙二烯乙二醇;十二烷基七聚乙二醇醚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其制备工艺为:(1)丁醇与五硫化二磷,按质量比为5:2,在80-90℃反应,加入氨气,反应生成组分A;(2)异丙基黄原酸钠与硫酸二甲酯,按摩尔比1:0.5-1,在30-95℃反应,再按摩尔比为1:0.9-1.2加入一乙胺,在15-80℃,反应生成组分B;(3)将组分A和组分B充分混合,在混合的过程中加入增效剂。合成的药剂兼具单一药剂(组分A、组分B)的各项优势,效力不减弱。增效剂充分发挥了药剂的协同效应,使得精矿品位、回收率较传统药剂更高,更适用于较低品位矿物的捕收,药剂用量低。进一步,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混合比例按重量计为1:2~4。进一步,增效剂的加入量为组分A和组分B总质量的5~10%。有益效果:上述反应生成的物质有:二乙胺、乙硫氨酯、二异丁基二硫醚、藜芦胺、丁钠黑药、脱叶磷、3-(4丁氧基苯基)-1H-吡唑-5-羧酸甲酯、2-(吡啶基)-4,6-双(4-氨基苯基)嘧啶、(E)-3-亚苄基-2苯基吡咯烷、2-(吡啶基)-4,6-双(4-氨基苯基)嘧啶、4,4-亚丁基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等,具有以下特性:与传统的捕收剂(丁黑,Z-200,丁黑和Z-200)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捕收剂捕收效果良好,选择性特别良好,能够高效地浮选出贫、杂、细铜矿石中的铜,能够提高精矿品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增效剂为15,15'-Bi-1,4,7,10,13-五氧杂环十五烷;2,4,7,9-四甲基-5-癸炔-4,7-二醇;3-(1,3-二羟基异丙基)-1,5,8,11,14,17-六氧杂环十一烷;庚乙二烯乙二醇;十二烷基七聚乙二醇醚按照重量比为1:1:1:1:1的比例混合物。其制备工艺为:(1)丁醇与五硫化二磷,按质量比为5:2,在80℃反应,加入氨气,反应生成组分A;(2)异丙基黄原酸钠与硫酸二甲酯,按摩尔比1:0.5,在30℃反应,再按摩尔比为1:0.9加入一乙胺,在15℃,反应生成组分B;(3)将组分A和组分B的混合比例按重量计为1:2充分混合,在混合的过程中加入增效剂,增效剂的加入量为组分A和组分B总质量的5%。实施例2增效剂为15,15'-Bi-1,4,7,10,13-五氧杂环十五烷;2,4,7,9-四甲基-5-癸炔-4,7-二醇;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庚乙二烯乙二醇;十二烷基七聚乙二醇醚按照重量比为1:1:1:1:1的比例混合物。其制备工艺为:(1)丁醇与五硫化二磷,按质量比为5:2,在90℃反应,加入氨气,反应生成组分A;(2)异丙基黄原酸钠与硫酸二甲酯,按摩尔比1:1,在95℃反应,再按摩尔比为1:1.2加入一乙胺,在80℃,反应生成组分B;(3)将组分A和组分B的混合比例按重量计为1:4充分混合,在混合的过程中加入增效剂,增效剂的加入量为组分A和组分B总质量的10%。实施例3增效剂为增效剂为15,15'-Bi-1,4,7,10,13-五氧杂环十五烷;2,4,7,9-四甲基-5-癸炔-4,7-二醇;3-(1,3-二羟基异丙基)-1,5,8,11,14,17-六氧杂环十一烷;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庚乙二烯乙二醇;十二烷基七聚乙二醇醚按照重量比为1:1:1:1:1:1的比例混合物。其制备工艺为:(1)丁醇与五硫化二磷,按质量比为5:2,在85℃反应,加入氨气,反应生成组分A;(2)异丙基黄原酸钠与硫酸二甲酯,按摩尔比1:0.8,在70℃反应,再按摩尔比为1:1加入一乙胺,在60℃,反应生成组分B;(3)将组分A和组分B的混合比例按重量计为1:3充分混合,在混合的过程中加入增效剂,增效剂的加入量为组分A和组分B总质量的8%。实施例44.1磨矿细度选择针对四川某铜矿选矿厂的需求提高铜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不改变现场工艺和设备的基础条件,试验的磨矿细度与现场保持一致,-0.074mm含量占65%左右。取4份矿样进行磨矿细度测试,磨矿浓度为65%,根据获得的磨矿曲线确定相应磨矿细度的磨矿时间为2.5min。4.2不同种类捕收剂对比试验常用的硫化铜矿浮选捕收剂包括黑药、乙硫氨酯以及黑药、乙硫氨酯的混合。由于矿样中含有较多的磁黄铁矿和一定量的硫化锌矿,本次试验采用了常用的石灰(CaO)作为矿浆PH调整剂并抑制磁黄铁矿,采用硫酸锌作为硫化锌矿的抑制剂。试验的重点是捕收剂的的筛选。实验用本专利技术和其他几种常用的捕收剂进行相同条件下的对比试验。试验获得的几种捕收剂对该铜矿浮选的效果见表1。表1捕收剂种类筛选试验结果丁黑和Z-200是传统常用的捕收剂。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配方使得精矿品位、回收率较传统药剂更高,更适用于较低品位矿物的捕收,药剂用量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捕收剂,其特征在于,由丁醇、五硫化二磷、氨气、异丙基黄原酸钠、硫酸二甲酯、一乙胺和增效剂混合而成;/n所述增效剂为15,15'-Bi-1,4,7,10,13-五氧杂环十五烷;2,4,7,9-四甲基-5-癸炔-4,7-二醇;3-(1,3-二羟基异丙基)-1,5,8,11,14,17-六氧杂环十一烷;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庚乙二烯乙二醇;十二烷基七聚乙二醇醚中的一种或多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捕收剂,其特征在于,由丁醇、五硫化二磷、氨气、异丙基黄原酸钠、硫酸二甲酯、一乙胺和增效剂混合而成;
所述增效剂为15,15'-Bi-1,4,7,10,13-五氧杂环十五烷;2,4,7,9-四甲基-5-癸炔-4,7-二醇;3-(1,3-二羟基异丙基)-1,5,8,11,14,17-六氧杂环十一烷;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庚乙二烯乙二醇;十二烷基七聚乙二醇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捕收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工艺为:
(1)丁醇与五硫化二磷,按质量比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远斌黄伟东孟艳林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铁峰矿业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