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生料均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泥生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泥生料均化装置。
技术介绍
水泥生产工艺要求对生料进行均化处理,生料的均化就是要使初磨生料在入窑前得到进一步均化,减小各种成分的波动,以保证入窑生料的质量,从而稳定质量和提高熟料产量。现有技术中国专利CN209456322U针对因为生料均化不彻底而影响烧成稳定性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水泥生料均化器,其通过锥形筒均匀的分流,再通过进入柱形筒再次进行均化分流,当生料堆积在柱形筒底部堆积到一定程度后,生料就会从柱形筒的均料出口溢出,由于均料进口和均料出口在空间上交错,这使得生料在柱形筒溢出时又进一步完成一次均化,克服了因为生料均化不彻底而影响烧成稳定性的问题,但由于均化机构单一并且没有控制入料的比例,从而会导致均化程度达不到高标准要求。中国专利CN209138506U针对现有的生料均化处理是在生料均化库中完成,现有的生料均化库多是一体式结构,而这种结构不仅不利于生料均化库使用时的组装,同时也不利于对生料均化库内部结构的检修和维护的问题,公开了一种生料均化装置,其通过中部均化库库体的下方设置有下部均化库库体,上部均化库库体的底部库体通过上部密封圈板和中部密封圈槽与中部均化库库体的顶部库体卡合密闭连接,中部均化库库体的底部库体通过中部密封圈板和下部密封圈槽与下部均化库库体的顶部库体卡合密闭连接,中部均化库库体设置在上部均化库库体与下部均化库库体之间,且中部均化库库体设置为多个,克服了不利于生料均化库使用时的组装,同时也不利于对生料均化库内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泥生料均化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架(2),旋转支持环(4)和显示控制屏(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匀混合机构(3)和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底座(1)顶端左部与支撑架(2)相连接;底座(1)顶端中左部与均匀混合机构(3)相连接,并且均匀混合机构(3)顶端左部与支撑架(2)相连接;底座(1)顶端中左部与旋转支持环(4)相连接,并且旋转支持环(4)顶端中部与支撑架(2)相连接,而且旋转支持环(4)顶端内侧与均匀混合机构(3)相连接;底座(1)顶端中右部与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相连接,并且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底端左部与均匀混合机构(3)相连接;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底端右部设置有显示控制屏(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生料均化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架(2),旋转支持环(4)和显示控制屏(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匀混合机构(3)和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底座(1)顶端左部与支撑架(2)相连接;底座(1)顶端中左部与均匀混合机构(3)相连接,并且均匀混合机构(3)顶端左部与支撑架(2)相连接;底座(1)顶端中左部与旋转支持环(4)相连接,并且旋转支持环(4)顶端中部与支撑架(2)相连接,而且旋转支持环(4)顶端内侧与均匀混合机构(3)相连接;底座(1)顶端中右部与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相连接,并且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底端左部与均匀混合机构(3)相连接;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底端右部设置有显示控制屏(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生料均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均匀混合机构(3)包括伺服电机(301),第一传动轮(302),第一平齿轮(303),第二平齿轮(304),第一电动推杆(305),第三平齿轮(306),第二电动推杆(307),第二传动轮(308),第一锥齿轮(309),第二锥齿轮(3010),第三锥齿轮(3011),第四锥齿轮(3012),第四平齿轮(3013),第五平齿轮(3014),第三传动轮(3015),第五锥齿轮(3016),第六锥齿轮(3017),第七锥齿轮(3018),第八锥齿轮(3019),第六平齿轮(3020),第七平齿轮(3021),第四传动轮(3022),第五传动轮(3023),第九锥齿轮(3024),第十锥齿轮(3025),第十一锥齿轮(3026),第十二锥齿轮(3027),换向板(3028),第八平齿轮(3029),第六传动轮(3030),第七传动轮(3031),第十三锥齿轮(3032),第十四锥齿轮(3033),第十五锥齿轮(3034),第十六锥齿轮(3035),第八传动轮(3036),第十七锥齿轮(3037),第十八锥齿轮(3038),第十九锥齿轮(3039),第二十锥齿轮(3040),控制入料机构(3041),鼓风机(3042),步进电机传动机构(3043),第九传动轮(3044)和圆辊(3045);伺服电机(301)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3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302)前端中部与第一平齿轮(3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302)上侧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308)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平齿轮(303)左端中部与第二平齿轮(304)进行啮合;第一平齿轮(303)右端中部与第三平齿轮(306)进行啮合;第二平齿轮(304)前端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305)相连接;第二平齿轮(304)左端顶部与第七平齿轮(3021)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306)前端中部与第二电动推杆(307)相连接;第三平齿轮(306)右端顶部与第八平齿轮(3029)进行啮合;第二传动轮(308)前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3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308)左上侧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3015)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锥齿轮(309)顶端中部与第二锥齿轮(3010)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3010)顶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三锥齿轮(3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3011)顶端右部与第四锥齿轮(3012)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3012)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四平齿轮(3013)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平齿轮(3013)顶端中部与第五平齿轮(3014)进行啮合;第三传动轮(3015)前端中部与第五锥齿轮(3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3015)上侧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3036)进行传动连接;第五锥齿轮(3016)前端右上侧与第六锥齿轮(3017)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3017)右上方通过转轴与第七锥齿轮(3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锥齿轮(3018)右上侧与第八锥齿轮(3019)进行啮合;第八锥齿轮(3019)右下方通过转轴与第六平齿轮(3020)进行转动连接;第七平齿轮(3021)后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3022)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3022)左上侧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3023)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3023)前端中部与第九锥齿轮(3024)进行转动连接;第九锥齿轮(3024)前端顶部与第十锥齿轮(3025)进行啮合;第十锥齿轮(3025)顶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十一锥齿轮(3026)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锥齿轮(3026)顶端右部与第十二锥齿轮(3027)进行啮合;第十二锥齿轮(3027)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换向板(3028)进行转动连接;换向板(3028)底端下方设置有步进电机传动机构(3043);第八平齿轮(3029)后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3030)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3030)右上侧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3031)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3031)前端中部与第十三锥齿轮(3032)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三锥齿轮(3032)前端顶部与第十四锥齿轮(3033)进行啮合;第十四锥齿轮(3033)顶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十五锥齿轮(3034)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锥齿轮(3034)顶端右部与第十六锥齿轮(3035)进行啮合;第八传动轮(3036)前端中部与第十七锥齿轮(3037)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锥齿轮(3037)前端顶部与第十八锥齿轮(3038)进行啮合;第十八锥齿轮(3038)顶端中部通过转轴与第十九锥齿轮(3039)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九锥齿轮(3039)顶端右部与第二十锥齿轮(3040)进行啮合;第二十锥齿轮(3040)右端中部通过转轴与控制入料机构(3041)进行转动连接;控制入料机构(3041)底端下方设置有鼓风机(3042);步进电机传动机构(3043)后端中部与第九传动轮(3044)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3044)右端中部与圆辊(3045)相连接;伺服电机(301)底端与底座(1)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305)底端与底座(1)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307)底端与底座(1)相连接;第二传动轮(308)右侧与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相连接;第三传动轮(3015)后端中部与底座(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3022)后端中部与底座(1)相连接;第五传动轮(3023)后端中部与底座(1)相连接;第六传动轮(3030)后端中部与支撑架(2)相连接;第七传动轮(3031)后端中部与底座(1)相连接;第八传动轮(3036)后端中部与支撑架(2)相连接;步进电机传动机构(3043)底端中部与底座(1)相连接;步进电机传动机构(3043)右上侧与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泥生料均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均化程度检测机构(5)包括第十传动轮(501),第十一传动轮(502),链轮(503),链条(504),第三滑块(505),第一滑槽(506),传送带(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