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场填埋气吸提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7700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场填埋气吸提纯装置,包括填埋气处理装置、集气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填埋气处理装置包括垃圾入口、填埋气收集口和检测口;所述检测口设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入气段和通气段;所述入气段和所述通气段的连接处设有扩张口;所述入气段内设有与所述入气段管径相匹配的浮子,所述浮子连接旋动杆;所述旋动杆的外露于所述通气段的一端设有悬重杆,所述悬重杆挂有重物;所述检测口上设有气体检测器,所述气体检测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实现了填埋气处理装置的自动控制,避免了人工操作时,要么控制不及时,容易造成设备损伤;要么控制过于频繁,没有有效利用设备的技术缺陷。

A landfill gas absorption and purific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场填埋气吸提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填埋气处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垃圾场填埋气吸提纯装置。
技术介绍
垃圾填埋气体是生活垃圾填埋后,在填埋场内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气体,LFG为填埋气体的英文缩写(Landfillgas)。填埋气体中含有30%~55%体积比的甲烷,含有30%~45%体积比的的二氧化碳,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空气、恶臭气体和其他微量气体。填埋气体中的甲烷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由于甲烷爆炸时需要与空气混合,占到空气中的5%~15%才会发生爆炸,因此在封闭的填埋场内几乎没有爆炸的危险。但是,当填埋气体通过土壤的空隙转移到填埋场以外,并与空气混合时,就有可能发生爆炸。填埋气体还含有微量的氨、一氧化碳、硫化氢、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等物质,会产生恶臭问题和空气污染。填埋气体的两种主要成分(甲烷和二氧化碳)都属于温室气体。但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IPCC)相关规定,未经过处理的填埋气体中二氧化碳为生物质分解的结果,属于自然碳循环的一部分,不计入温室气体。填埋气体中甲烷被列入大气温室气体清单,其温室效应是同体积二氧化碳的21倍。通常,垃圾填埋处理为间歇处理,填埋处理产生的气体成分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除了主要成分外还含有成分复杂的有机挥发物,这些物质具有易燃易爆且有毒的性质,需要填埋气吸附装置来处理。现有垃圾填埋气吸附提纯装置,往往依赖人工操作控制间歇处理时间间隔,这样就存在着控制不及时,容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者控制过于频繁,时间间隔短,不能充分发挥填埋装置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控制依赖于人工操作,存在不及时或者控制过于频繁,导致不能很好的发挥设备作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垃圾场填埋气吸提纯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垃圾场填埋气吸提纯装置,包括填埋气处理装置、集气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填埋气处理装置包括垃圾入口、填埋气收集口和检测口;所述垃圾入口、填埋气收集口和检测口分别连接带有第一阀门的垃圾输入管、带有第二阀门的填埋气收集管和带有第三阀门的检测传输管;所述填埋气收集管和所述检测传输管分别连接所述集气装置;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检测口设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入气段和通气段;所述入气段和所述通气段的连接处设有扩张口;所述入气段内设有与所述入气段管径相匹配的浮子,所述浮子连接旋动杆,所述旋动杆穿过所述通气段;所述旋动杆上设有螺浆,所述螺浆与位于所述通气段内壁的螺浆旋动配合;所述旋动杆的外露于所述通气段的一端设有悬重杆,所述悬重杆挂有重物;所述检测口上设有气体检测器,所述气体检测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在本技术中填埋气处理装置上设有垃圾入口,垃圾入口包括检测口。当填埋气处理装置处理的填埋气饱和时,不断的施压于检测口,检测口中入气段内设有浮子,随着压力的增加,浮子向通气段移动,进而带动位于旋动杆的螺浆沿滑轨滑动。此时,位于旋动杆上的悬重杆将克服悬挂重物的重力发生转动,直到浮子进入扩张口,达到压力与重力平衡的状态。之后,气体检测器检测到有气体溢出,打开第二阀门通过填埋气收集管收集气体于集气装置。这样实现了填埋气处理装置的自动控制,避免了人工操作时,要么控制不及时,容易造成设备损伤;要么控制过于频繁,没有有效利用设备的技术缺陷。进一步的,所述填埋气处理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填埋气处理装置并联。当多个填埋气处理装置中其中一个达到饱和状态时,由控制器控制,使处于闲置状态的填埋气处理装置通入待处理垃圾,实现自动化控制,合理利用设备资源。进一步的,所述悬重杆和所述重物外设有护罩。这样可以避免外力对悬重杆的受力影响,例如避免大风天气刮动悬重杆,以实现控制更加稳定、精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均为电磁阀门。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自动化控制,避免人工的参与,减少成本。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或继电输出控制器。上述控制器具有控制稳定,成本低的优势。进一步的,所述浮子为锥形或球形。上述浮子具有迎风面积大,控制稳定的优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术中填埋气处理装置上设有垃圾入口,垃圾入口包括检测口。当填埋气处理装置处理的填埋气饱和时,不断的施压于检测口,检测口中入气段内设有浮子,随着压力的增加,浮子向通气段移动,进而带动位于旋动杆的螺浆沿滑轨滑动。此时,位于旋动杆上的悬重杆将克服悬挂重物的重力发生转动,直到浮子进入扩张口,达到压力与重力平衡的状态。之后,气体检测器检测到有气体溢出,打开第二阀门通过填埋气收集管收集气体于集气装置。这样实现了填埋气处理装置的自动控制,避免了人工操作时,要么控制不及时,容易造成设备损伤;要么控制过于频繁,没有有效利用设备的技术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垃圾场填埋气吸提纯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检测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检测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检测装置透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填埋气处理装置;11、垃圾入口;1101、垃圾输入管;1102、第一阀门;12、填埋气收集口;1201、填埋气收集管;1202、第二阀门;13、检测口;1301、检测传输管;1302、第三阀门;1303、检测装置;1304、入气段;1305、通气段;1306、扩张口;1307、浮子;1308、旋动杆;1309、螺浆;1310、悬重杆;1311、滑轨;2、集气装置;3、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参考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场填埋气吸提纯装置,包括填埋气处理装置1、集气装置2和控制器3;填埋气处理装置1包括垃圾入口11、填埋气收集口12和检测口13;垃圾入口11、填埋气收集口12和检测口13分别连接带有第一阀门1102的垃圾输入管1101、带有第二阀门1202的填埋气收集管1201和带有第三阀门1302的检测传输管1301;填埋气收集管1201和检测传输管1301分别连接集气装置2;第一阀门1102、第二阀门1202和第三阀门1302分别电性连接控制器3;检测口13设有检测装置1303;检测装置1303包括依次相连的入气段1304和通气段1305;入气段1304和通气段1305的连接处设有扩张口1306;入气段1304内设有与入气段1304管径相匹配的浮子1307,浮子1307连接旋动杆1308,旋动杆1308穿过通气段1305;旋动杆1308上设有螺浆1309,螺浆1309与位于通气段1305内壁的螺浆1309旋动配合;旋动杆1308的外露于通气段1305的一端设有悬重杆1310,悬重杆1310挂有重物;检测口13上设有气体检测器,气体检测器电性连接控制器3。填埋气处理装置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填埋气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场填埋气吸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填埋气处理装置(1)、集气装置(2)和控制器(3);/n所述填埋气处理装置(1)包括垃圾入口(11)、填埋气收集口(12)和检测口(13);所述垃圾入口(11)、填埋气收集口(12)和检测口(13)分别连接带有第一阀门(1102)的垃圾输入管(1101)、带有第二阀门(1202)的填埋气收集管(1201)和带有第三阀门(1302)的检测传输管(1301);/n所述填埋气收集管(1201)和所述检测传输管(1301)分别连接所述集气装置(2);/n所述第一阀门(1102)、第二阀门(1202)和第三阀门(1302)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n所述检测口(13)设有检测装置(1303);/n所述检测装置(1303)包括依次相连的入气段(1304)和通气段(1305);所述入气段(1304)和所述通气段(1305)的连接处设有扩张口(1306);所述入气段(1304)内设有与所述入气段(1304)管径相匹配的浮子(1307),所述浮子(1307)连接旋动杆(1308),所述旋动杆(1308)穿过所述通气段(1305);所述旋动杆(1308)上设有螺浆(1309),所述螺浆(1309)与位于所述通气段(1305)内壁的螺浆(1309)旋动配合;所述旋动杆(1308)的外露于所述通气段(1305)的一端设有悬重杆(1310),所述悬重杆(1310)挂有重物;所述检测口(13)上设有气体检测器,所述气体检测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场填埋气吸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填埋气处理装置(1)、集气装置(2)和控制器(3);
所述填埋气处理装置(1)包括垃圾入口(11)、填埋气收集口(12)和检测口(13);所述垃圾入口(11)、填埋气收集口(12)和检测口(13)分别连接带有第一阀门(1102)的垃圾输入管(1101)、带有第二阀门(1202)的填埋气收集管(1201)和带有第三阀门(1302)的检测传输管(1301);
所述填埋气收集管(1201)和所述检测传输管(1301)分别连接所述集气装置(2);
所述第一阀门(1102)、第二阀门(1202)和第三阀门(1302)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
所述检测口(13)设有检测装置(1303);
所述检测装置(1303)包括依次相连的入气段(1304)和通气段(1305);所述入气段(1304)和所述通气段(1305)的连接处设有扩张口(1306);所述入气段(1304)内设有与所述入气段(1304)管径相匹配的浮子(1307),所述浮子(1307)连接旋动杆(1308),所述旋动杆(1308)穿过所述通气段(1305);所述旋动杆(13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兴兴郑欣孙鹏段少华何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利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新中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