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6449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流除雾器。所述的旋流除雾器包括若干个除雾组件,每个除雾组件均包括升气管和外筒,外筒设置在升气管的外侧,并与升气管在同一轴线上;升气管固定在塔盘上,升气管的顶部设置封盖板,在升气管的圆周上设置有整流通道;外筒的筒壁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和外壁之间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顶部封闭,底部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除雾器,通过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整流、加速及刮面效应实现液滴与气体的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除雾器结构简单,除雾效率高,单层设置可以有效实现气液分离,满足气体中的雾滴携带量要求。

A cyclone demi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流除雾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设备,尤其是一种旋流除雾器。
技术介绍
电力、冶金、石化、焦化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SO2和粉尘等有害物质,带来了严重的酸雨危害和雾霾天气,是我国当前重点控制的大气污染物。目前,环保领域普遍采用湿法脱硫工艺来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即对烟气喷淋碱液从而吸收或吸附这些有害物质。然而,在湿法脱硫过程中,吸收塔脱硫后的烟气中带有大量粒径约为10~60微米的细小液滴,这些液滴中溶有硫酸、硫酸盐、SO2等,不仅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对后续设备造成较严重的腐蚀及结垢。因此,应用湿法脱硫工艺时,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必须要除雾,而除雾这一步骤都依靠除雾器来完成。除雾器一般设置在吸收塔顶部,含有雾沫的气体以一定的速度通过除雾器时,会与除雾器内部结构相撞,并依附在其表面上。除雾器内部结构表面上的雾沫,经过扩散和重力的作用会逐步聚集,当重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就会从除雾器内部结构上分离下来,从而实现气液分离。当除雾器在运行过程中因结垢而造成阻力降增大至预定值时,就需要启动反冲洗程序对除雾器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流除雾器包括若干个并列的除雾组件,每个除雾组件均包括升气管和外筒,外筒设置在升气管的外侧,优选与升气管在同一轴线上;升气管固定在塔盘上,升气管的顶部设置封盖板;升气管的圆周上均匀设置若干整流通道,整流通道沿升气管外壁的切线方向水平嵌入,整流通道靠近外筒一侧的侧壁I与升气管管壁相切,另一侧壁II与升气管管壁相交,各整流通道旋转方向相同;整流通道顶部与封盖板齐平,底部与升气管管壁相交;其特征在于:外筒的筒壁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和外壁之间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顶部封闭,底部开口;内壁上设置透水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除雾器包括若干个并列的除雾组件,每个除雾组件均包括升气管和外筒,外筒设置在升气管的外侧,优选与升气管在同一轴线上;升气管固定在塔盘上,升气管的顶部设置封盖板;升气管的圆周上均匀设置若干整流通道,整流通道沿升气管外壁的切线方向水平嵌入,整流通道靠近外筒一侧的侧壁I与升气管管壁相切,另一侧壁II与升气管管壁相交,各整流通道旋转方向相同;整流通道顶部与封盖板齐平,底部与升气管管壁相交;其特征在于:外筒的筒壁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和外壁之间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顶部封闭,底部开口;内壁上设置透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水结构为透水孔、透水格栅、透水网、透水滤布或透水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流通道设置1~12个,优选4-8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整流通道的长度L为侧壁II的长度,宽度w为整流通道两侧壁间的最大水平距离,高度h为整流通道顶部和底部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其中长度L为宽度w的2~8倍;整流通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椭圆形、圆形、梯形或半圆形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整流通道的总截面积为升气管横截面积的0.2~1.0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流通道的侧壁II末端与升气管内壁齐平或伸入到升气管内部一定距离m,m为长度L的0.1~0.9倍;当整流通道的侧壁II末端与升气管内壁齐平时,整流通道底部末端也与升气管内壁齐平;当整流通道的侧壁II伸入到升气管内部一定距离m时,整流通道底部末端与侧壁末端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整流通道底部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生李磊李欣王海波金平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