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转盘外观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7643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转盘外观检测装置,包括机台以及依次衔接的上料机构、进料输送机构、进料整形装置、到位触发装置、第一光学玻璃转盘、第二光学玻璃转盘、剔除机构,所述第一光学玻璃转盘和第二光学玻璃转盘的周围设有多个缺陷检测工位,所述上料机构、进料输送机构、进料整形装置、到位触发装置、第一光学玻璃转盘、第二光学玻璃转盘、检测工位和剔除机构设在机台的上方,所述第一光学玻璃转盘和第二光学玻璃转盘之间通过导向板进行过渡,所述到位触发装置与缺陷检测工位相连接,所述缺陷检测工位与计算机相连接,所述计算机与剔除机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工件所有表面的缺陷检出,实现工件表面全缺陷在线检测,提高生产效率。

A double turntable appearance insp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转盘外观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双转盘外观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在线检测技术中,诸如未充磁的磁性材料等工件及类似工件的外观缺陷,一般依靠单个玻璃盘检测设备完成检测,单玻璃盘对产品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检测存在极大的制约,其宽度方向受光学镜头的影响对只能通用小范围的产品,极大的降低了设备的使用率,亟需一种能够代替人工实现工件外观缺陷全检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转盘外观检测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转盘外观检测装置,包括机台以及依次衔接的上料机构、进料输送机构、进料整形装置、到位触发装置、第一光学玻璃转盘、第二光学玻璃转盘和剔除机构,所述第一光学玻璃转盘和第二光学玻璃转盘的四周设有多个缺陷检测工位,所述上料机构、进料输送机构、进料整形装置、到位触发装置、第一光学玻璃转盘、第二光学玻璃转盘、检测工位和剔除机构设在机台的上方,所述第一光学玻璃转盘和第二光学玻璃转盘之间通过导向板进行过渡,所述到位触发装置与缺陷检测工位相连接,所述缺陷检测工位与计算机部相连接,所述计算机与剔除机构相连接。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加料仓、加料传感器和加料接收器、振动料盘、振动料盘底座和直振,所述振动料盘通过振动料盘底座固定在机台的表面,所述振动料盘的上方设有加料传感器和加料接收器,所述加料传感器和加料接收器通过支架固定在机台上,所述振动料盘的上方连接有加料仓,所述振动料盘的出料口设有直振,所述直振与进料输送机构相连接,所述进料输送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进料输送机构立柱,输送皮带和进料导向板,所述输送皮带设在进料输送机构立柱上,所述驱动电机与输送皮带相连接,所述进料导向板设在输送皮带的上方。所述进料整形装置包括进料整形装置立柱、整形导向板、导向板固定块和连接杆,所述进料整形装置立柱固定在机台上,所述进料整形装置立柱的上端连接有两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的下方连接有导向板固定块,所述导向板固定块的下方固定有整形导向板,所述整形导向板位于第一光学玻璃转盘的上方。所述到位触发装置设在第一光学玻璃转盘的圆周处,所述到位触发装置包括触发传感器固定块,光纤发射器和接收器以及传感器,所述进料整形装置立柱的上端一侧设有触发传感器固定块,所述触发传感器固定块上固定有一对光纤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进料整形装置立柱的下部一侧设有传感器,所述光纤发射器和接收器与传感器相连接。所述缺陷检测工位包括上表面检测工位和下表面检测工位,所述上表面检测工位包括第一相机,第一镜头,第一光源,第一背光源,第一检测工位立柱,第一相机调节板和第一光源连接板,所述第一检测工位立柱上设有第一相机调节板和第一光源连接板,所述第一光源连接板上连接有第一光源,所述第一相机调节板上设有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转接块,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转接块连接有第一相机,所述第一相机的前端设有第一镜头,所述第一相机、第一镜头位于第一光学玻璃转盘或第二玻璃光学转盘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光源位于第一镜头正下方,距离第一光学玻璃转盘或第二玻璃光学转盘上表面10-100mm,并与第一镜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背光源位于第一光学玻璃转盘或第二玻璃光学转盘的下方,并与第一镜头同轴设置;所述下表面检测工位包括第二相机,第二镜头,第二光源,第二背光源,第二检测工位立柱,第二相机调节板和第二光源连接板,所述第二检测工位立柱上设有第二相机调节板和第二光源连接板,所述第二光源连接板上连接有第二光源,所述第二相机调节板上设有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转接块,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转接块连接有第二相机,所述第二相机的前端设有第二镜头,所述第二相机、第二镜头安装于第一光学玻璃转盘或第二玻璃光学转盘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光源位于第二镜头正上方,距离第一光学玻璃转盘或第二玻璃光学转盘下表面10~100mm,并与第二镜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背光源位于第一光学玻璃转盘或第二玻璃光学转盘的上方,并与第二镜头同轴设置。所述上表面检测工位和下表面检测工位有三组,其中一组设置在第一光学转盘的四周,其余两组设置在第二玻璃光学转盘的四周。所述缺陷检测工位包括前侧面检测工位和后侧面检测工位,所述前侧面检测工位和后侧面检测工位包括第三相机,第三镜头,第三光源,第三背光源,第三检测工位立柱,第三相机调节板,第三光源连接板和第一背光板立柱,所述第三检测工位立柱上设有第三相机调节板和第三光源连接板,所述第三光源连接板上连接有第三光源,所述第三相机调节板上设有第三图像采集装置转接块,所述第三图像采集装置转接块连接有第三相机,所述第三相机的前端设有第三镜头,所述第三相机水平设置,所述第三光源位于第三镜头前方,并与第三镜头同轴设置,所述第三背光源固定于被检测工件另一侧的第一背光板立柱上,并位于第三光源正前方,所述第三镜头轴线方向位于第一光学玻璃转盘切线方向上,并且与第一光学玻璃转盘在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缺陷检测工位包括左侧面检测工位和右侧面检测工位,所述左侧面检测工位位于第一光学转盘,所述右侧面检测工位位于第二光学转盘,所述左侧面检测工位和右侧面检测工位包括第四相机,第四镜头,第四光源,第四背光源,第四检测工位立柱,第四相机调节板,第四光源连接板和第二背光板立柱,所述第四检测工位立柱上设有第四相机调节板和第四光源连接板,所述第四光源连接板上连接有第四光源,所述第四相机调节板上设有第四图像采集装置转接块,所述第四图像采集装置转接块连接有第四相机,所述第四相机的前端设有第四镜头;所述左侧面检测工位的第四相机水平设置,并与第四镜头同轴设置,所述第四背光源固定于被检测工件另一侧的第二背光板立柱上方,位于第四光源正前方,所述第四镜头轴线方向位于第一光学玻璃转盘径线方向上,并且与第一光学玻璃转盘在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右侧面检测工位的第四相机水平设置,并与第四镜头同轴设置,所述第四背光源固定于被检测工件另一侧的第二背光板立柱上方,位于第四光源正前方,所述第四镜头轴线方向位于第二光学玻璃转盘径线方向上,并且与第二光学玻璃转盘在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三光源和第四光源为90mm同轴光源,所述第一背光源、第二背光源、第三背光源和第四背光源为120mm平面光源。所述剔除机构由多个剔除通道组成,所述剔除机构包括吹气嘴、电磁阀、立柱固定座、支撑立柱、立柱连接板、输送机构、输送电机、出料滑道、剔除连接杆、剔除顶板和固定连接板,所述输送机构的一端连接有出料滑道,所述输送机构的下方设输送电机,所述剔除顶板通过固定连接板固定在输送机构上方,所述剔除顶板上设有剔除连接杆,所述剔除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吹气嘴相连接,所述支撑立柱通过立柱固定座固定在机台上,所述输送机构通过立柱连接板固定在支撑立柱的上端,所述机台的一侧设有收料台,所述收料台上设有收料盒,每个剔除通道对应一个收料盒。所述第一光学转盘的高度略高于第二光学转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将工件所有面的缺陷检出,实现工件表面全缺陷在线检测,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转盘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10),依次衔接的上料机构(1)、进料输送机构(2)、进料整形装置(3)、到位触发装置(4)、第一光学玻璃转盘(6)、第二光学玻璃转盘(7)和剔除机构(8),所述第一光学玻璃转盘(6)和第二光学玻璃转盘(7)的四周设有多个缺陷检测工位(5),所述上料机构(1)、进料输送机构(2)、进料整形装置(3)、到位触发装置(4)、第一光学玻璃转盘(6)、第二光学玻璃转盘(7)、检测工位(5)和剔除机构(8)设在机台(10)的上方,所述第一光学玻璃转盘(6)和第二光学玻璃转盘(7)之间通过导向板(20)进行过渡,所述到位触发装置(4)与缺陷检测工位(5)相连接,所述缺陷检测工位(5)与计算机相连接,所述计算机与剔除机构(8)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转盘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10),依次衔接的上料机构(1)、进料输送机构(2)、进料整形装置(3)、到位触发装置(4)、第一光学玻璃转盘(6)、第二光学玻璃转盘(7)和剔除机构(8),所述第一光学玻璃转盘(6)和第二光学玻璃转盘(7)的四周设有多个缺陷检测工位(5),所述上料机构(1)、进料输送机构(2)、进料整形装置(3)、到位触发装置(4)、第一光学玻璃转盘(6)、第二光学玻璃转盘(7)、检测工位(5)和剔除机构(8)设在机台(10)的上方,所述第一光学玻璃转盘(6)和第二光学玻璃转盘(7)之间通过导向板(20)进行过渡,所述到位触发装置(4)与缺陷检测工位(5)相连接,所述缺陷检测工位(5)与计算机相连接,所述计算机与剔除机构(8)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转盘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1)包括加料仓(11)、加料传感器和加料接收器(16)、振动料盘(12)、振动料盘底座(13)和直振(15),所述振动料盘(12)通过振动料盘底座(13)固定在机台(10)的表面,所述振动料盘(12)的上方设有加料传感器和加料接收器(16),所述加料传感器和加料接收器(16)通过支架固定在机台(10)上,所述振动料盘(12)的上方连接有加料仓(11),所述振动料盘(12)的出料口(14)的下方设有直振(15),所述直振(15)与进料输送机构(2)相连接,所述进料输送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23)、进料输送机构立柱(21),输送皮带(22)和进料导向板(24),所述输送皮带(22)设在进料输送机构立柱(21)上,所述驱动电机(23)与输送皮带(22)相连接,所述进料导向板(24)设在输送皮带(22)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转盘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整形装置(3)包括进料整形装置立柱(31)、整形导向板(34)、导向板固定块(33)和连接杆(32),所述进料整形装置立柱(31)固定在机台(10)上,所述进料整形装置立柱(31)的上端连接有两根连接杆(32),所述连接杆(32)的一端的下方连接有导向板固定块,所述导向板固定块的下方固定有整形导向板(34),所述整形导向板(34)位于第一光学玻璃转盘(6)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转盘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到位触发装置(4)设在第一光学玻璃转盘(6)的外圆周的一处上方,所述到位触发装置(4)包括触发传感器固定块(41),光纤发射器和接收器以及传感器(42),所述进料整形装置立柱(31)的上端一侧设有触发传感器固定块(41),所述触发传感器固定块(41)上固定有一对光纤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进料整形装置立柱(31)的下部一侧设有传感器(42),所述光纤发射器和接收器与传感器(42)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转盘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陷检测工位(5)包括上表面检测工位和下表面检测工位,所述上表面检测工位包括第一相机(63),第一镜头(64),第一光源(66),第一背光源(67),第一检测工位立柱(61),第一相机调节板(62)和第一光源连接板(65),所述第一检测工位立柱(61)上设有第一相机调节板(62)和第一光源连接板(65),所述第一光源连接板(65)上连接有第一光源(66),所述第一相机调节板(62)上设有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转接块(68),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转接块(68)连接有第一相机(63),所述第一相机(63)的前端设有第一镜头(64),
所述第一相机(63)、第一镜头(64)位于第一光学玻璃转盘(6)或第二光学玻璃转盘(7)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光源(66)位于第一镜头(64)正下方,距离第一光学玻璃转盘(6)或第二光学玻璃转盘(7)上表面10~100mm,并与第一镜头(64)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背光源(67)位于第一光学玻璃转盘(6)或第二光学玻璃转盘(7)的下方,并与第一镜头(64)同轴设置;
所述下表面检测工位包括第二相机(73),第二镜头(74),第二光源(76),第二背光源(77),第二检测工位立柱(71),第二相机调节板(72)和第二光源连接板(75),所述第二检测工位立柱(71)上设有第二相机调节板(72)和第二光源连接板(75),所述第二光源连接板(75)上连接有第二光源(76),所述第二相机调节板(72)上设有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转接块(78),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转接块(78)连接有第二相机(73),所述第二相机(73)的前端设有第二镜头(74),
所述第二相机(73)、第二镜头(74)安装于第一光学玻璃转盘(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文峰吴盛钧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智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