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美操训练用多功能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7605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23
一种健美操训练用多功能辅助装置,包括背带,背带的一侧上部固定安装胸带,胸带的外侧固定安装U型杆,U型杆的外周活动安装安全扣,安全扣固定连接第一线绳的一端,胸带的一侧设有第一盒体,第一盒体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第二盒体,第二盒体的一侧开设第一透槽,第二盒体内活动安装L型杆,L型杆的竖直杆位于第二盒体外侧,L型杆的水平杆穿过第一透槽,第二盒体通过弹簧剪叉杆与L型杆的水平杆连接。使用者可以直接通过显示装置观看老师的教学视频,通过与录像中自身动作的比较,找出自己动作的失误,进而完善自身的舞蹈动作。

A multifunctional auxiliary device for Aerobics Tra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健美操训练用多功能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训练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健美操训练用多功能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健美操训练,舞蹈者在进行跳跃、踢腿等腿部动作训练时,由于动作不标准或失误会导致身体重心不稳发生倾倒,扭伤摔伤,影响正常的训练,特别是在独自训练时极易发生危险,当舞蹈者在独自训练时由于没有老师和同学的指导,无法及时的了解到自身动作、体态等方面的失误或错误动作,需要反复的观看舞蹈室内录像装置的回放,为避免录像装置占用空间,录像装置一般放置于室内的角落处,观看回放时需要跑到角落观看,再回到训练区域训练,浪费时间和精力,影响训练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健美操训练用多功能辅助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健美操训练用多功能辅助装置,包括背带,背带的一侧上部固定安装胸带,胸带的外侧固定安装U型杆,U型杆的外周活动安装安全扣,安全扣固定连接第一线绳的一端,胸带的一侧设有第一盒体,第一盒体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第二盒体,第二盒体的一侧开设第一透槽,第二盒体内活动安装L型杆,L型杆的竖直杆位于第二盒体外侧,L型杆的水平杆穿过第一透槽,第二盒体通过弹簧剪叉杆与L型杆的水平杆连接,第一盒体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开设相同的第一通孔,第二盒体的底面开设第二通孔,第一线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位于下方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与L型杆水平杆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盒体内壁的另一侧固定安装第三盒体,第三盒体的一侧开口,第一盒体的一侧开设第二透槽,第二透槽与第三盒体内部相通,第三盒体内壁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开设凹槽,凹槽内壁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开设条形滑槽,第三盒体的内部设有竖板,竖板的两端分别位于相应的凹槽内且能沿之滑动,竖板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固定安装数个卡块,卡块分别位于相应的条形滑槽内,竖板的内侧通过数个拉簧与第三盒的内壁一侧连接,第三盒体的顶面一侧和底面一侧分别开设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分别与相应的凹槽内部相通,第一盒体内由下往上依次轴承安装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均位于第二盒体与第三盒体之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齿轮,两个齿轮相互啮合,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带轮,两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一转轴与第三转轴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相同的第一线轮,L型杆竖直杆朝向齿轮的一侧固定安装齿条,齿条与第一转轴外周的齿轮相啮合,竖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相同的第二线绳与相应的第一线轮固定连接,第二线绳分别在相应的第三通孔内穿过,第一盒体的前面上部开设第四通孔,第四通孔内轴承安装第四转轴的一端,第四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一盒体的内壁后面轴承连接,第四转轴的外周固定安装第二线轮,第四通孔的内壁开设数个卡槽,卡槽的前面均与外界相通,第四转轴的前面铰接安装能够位于卡槽内的卡条,卡条与第四转轴的铰接处设有能够使卡条向后翻折的扭簧,第二线轮的外周固定安装第三线绳的一端,第三线绳的另一端穿过上方的第一通孔后固定连接滑座,第一盒体的上方设有滑轨,滑座与滑轨活动连接,滑座能够沿滑轨移动,竖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显示装置。如上所述的一种健美操训练用多功能辅助装置,所述的第二盒体的内壁顶面和L型杆水平杆的顶面均开设燕尾型滑槽,燕尾型滑槽的内部两侧分别设有燕尾型滑块,弹簧剪叉杆的端部分别与相应的燕尾型滑块铰接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健美操训练用多功能辅助装置,所述的第三盒体的顶面和底面分别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数个滑轮,第二线绳分别与相应的滑轮的外周接触配合。如上所述的一种健美操训练用多功能辅助装置,所述的背带一侧的下部固定安装腰带。如上所述的一种健美操训练用多功能辅助装置,所述的显示装置为手机、平板可联网的电子设备。如上所述的一种健美操训练用多功能辅助装置,所述的第一线绳和第三线绳的材质均采用尼龙绳。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使用者将背带穿戴于身上(背带为现有技术中成熟的产品,因此,在此不做具体叙述),胸带位于使用者的胸部,滑轨在实际使用时固定安装与室内的顶部,如舞蹈室的屋顶、训练室的屋顶,穿戴完成后将安全扣挂扣于U型杆的外周,此时使用者可以正常进行健美操训练,在进行跳跃、踢腿等腿部动作,训练时若身体重心不稳发生倾倒,摔倒时第一线绳和第三线绳被拉紧,从而避免使用者与地面接触导致摔伤或扭伤,第一线绳被拉紧时,第一线绳向下拉动L型杆,L型杆向下移动时带动与之连接的齿条向下移动,齿条带动与之啮合的齿轮转动,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另一个齿轮转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分别与相应的齿轮固定连接,因此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同步转动,第二转轴通过与之连接的带轮带动与第三转轴固定连接的带轮同步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的同步转动,第一转轴与第三转轴外周的线轮同时收线,第二线绳将显示装置通过竖板向外侧拉动,显示装置穿过第二透槽位于第一盒体的外侧,使用者站起来之后通过显示装置回放摔倒时的画面(舞蹈室内均配备有录像装置,用于素材的收集,在训练完成后通过回放录像对训练时的失误进行分析比较,录像装置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具体叙述),能够了解到自身动作上的失误,并进行及时的纠正,由于拉簧的拉力小于竖板与凹槽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当使用者站起来之后竖板不会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下向内侧移动,观看完录像后将显示装置向内侧按压重新进入第二盒体内,拉簧能够防止使用者在进行正常训练时显示装置随竖板滑出第一盒体。使用者在训练时会来回走动其为位置会不断变化,当使用者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在第三线绳的牵引下,滑座沿滑轨移动,从而适应使用者的位置变化。本专利技术通过背带、第一线绳,第三线绳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防止使用者在训练时摔倒。本专利技术通过L型杆,齿条,齿轮、第二线绳、竖板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配合能够在使用者摔倒时将显示装置自动弹出,便于使用者进行录像的回放,从而辅助使用者进行自我纠正,在未摔倒时,使用者向下拉动第一线绳同样能够将显示装置弹出,进行录像的观看,避免时使用者在训练区域和录像装置的放置区来回走动,为使用者节省训练时间。使用者可以直接通过显示装置观看老师的教学视频,通过与录像中自身动作的比较,找出自己动作的失误,进而完善自身的舞蹈动作。使用将安全扣在U型杆上摘下后,可以直接到休息区休息,不需要将背带脱掉,拆卸方便避免使用者在训练时反复穿戴,为使用者节省训练时间,对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在使用前将卡条在卡槽内移出,通过卡条转动与之连接的第二线轮,达到收放线的目的,从而调节本专利技术的整体高度适应使用者的身高,增加了本专利技术对不同身高使用者的适用范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Ⅱ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3的Ⅲ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6是图3的Ⅳ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5的Ⅴ局部视图的放大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健美操训练用多功能辅助装置,包括背带(1),背带(1)的一侧上部固定安装胸带(2),其特征在于:胸带(2)的外侧固定安装U型杆(3),U型杆(3)的外周活动安装安全扣(4),安全扣(4)固定连接第一线绳(5)的一端,胸带(2)的一侧设有第一盒体(6),第一盒体(6)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第二盒体(7),第二盒体(7)的一侧开设第一透槽(8),第二盒体(7)内活动安装L型杆(9),L型杆(9)的竖直杆位于第二盒体(7)外侧,L型杆(9)的水平杆穿过第一透槽(8),第二盒体(7)通过弹簧剪叉杆(10)与L型杆(9)的水平杆连接,第一盒体(6)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开设相同的第一通孔(11),第二盒体(7)的底面开设第二通孔(12),第一线绳(5)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位于下方的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与L型杆(9)水平杆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盒体(6)内壁的另一侧固定安装第三盒体(13),第三盒体(13)的一侧开口,第一盒体(6)的一侧开设第二透槽(14),第二透槽(14)与第三盒体(13)内部相通,第三盒体(13)内壁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开设凹槽(15),凹槽(15)内壁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开设条形滑槽(16),第三盒体(13)的内部设有竖板(17),竖板(17)的两端分别位于相应的凹槽(15)内且能沿之滑动,竖板(17)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固定安装数个卡块(18),卡块(18)分别位于相应的条形滑槽(16)内,竖板(17)的内侧通过数个拉簧(19)与第三盒(13)的内壁一侧连接,第三盒体(13)的顶面一侧和底面一侧分别开设第三通孔(20),第三通孔(20)分别与相应的凹槽(15)内部相通,第一盒体(6)内由下往上依次轴承安装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第三转轴(23),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第三转轴(23)均位于第二盒体(7)与第三盒体(13)之间,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齿轮(24),两个齿轮(24)相互啮合,第二转轴(22)和第三转轴(23)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带轮(25),两带轮(25)通过皮带(26)连接,第一转轴(21)与第三转轴(23)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相同的第一线轮(27),L型杆(9)竖直杆朝向齿轮(24)的一侧固定安装齿条(28),齿条(28)与第一转轴(21)外周的齿轮(24)相啮合,竖板(17)的两端分别通过相同的第二线绳(29)与相应的第一线轮(27)固定连接,第二线绳(29)分别在相应的第三通孔(20)内穿过,第一盒体(6)的前面上部开设第四通孔(30),第四通孔(30)内轴承安装第四转轴(31)的一端,第四转轴(31)的另一端与第一盒体(6)的内壁后面轴承连接,第四转轴(31)的外周固定安装第二线轮(32),第四通孔(30)的内壁开设数个卡槽(33),卡槽(33)的前面均与外界相通,第四转轴(31)的前面铰接安装能够位于卡槽(33)内的卡条(34),卡条(34)与第四转轴(31)的铰接处设有能够使卡条(34)向后翻折的扭簧,第二线轮(32)的外周固定安装第三线绳(35)的一端,第三线绳(35)的另一端穿过上方的第一通孔(11)后固定连接滑座(36),第一盒体(6)的上方设有滑轨(37),滑座(36)与滑轨(37)活动连接,滑座(36)能够沿滑轨(37)移动,竖板(17)的外侧固定安装显示装置(4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美操训练用多功能辅助装置,包括背带(1),背带(1)的一侧上部固定安装胸带(2),其特征在于:胸带(2)的外侧固定安装U型杆(3),U型杆(3)的外周活动安装安全扣(4),安全扣(4)固定连接第一线绳(5)的一端,胸带(2)的一侧设有第一盒体(6),第一盒体(6)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第二盒体(7),第二盒体(7)的一侧开设第一透槽(8),第二盒体(7)内活动安装L型杆(9),L型杆(9)的竖直杆位于第二盒体(7)外侧,L型杆(9)的水平杆穿过第一透槽(8),第二盒体(7)通过弹簧剪叉杆(10)与L型杆(9)的水平杆连接,第一盒体(6)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开设相同的第一通孔(11),第二盒体(7)的底面开设第二通孔(12),第一线绳(5)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位于下方的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与L型杆(9)水平杆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盒体(6)内壁的另一侧固定安装第三盒体(13),第三盒体(13)的一侧开口,第一盒体(6)的一侧开设第二透槽(14),第二透槽(14)与第三盒体(13)内部相通,第三盒体(13)内壁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开设凹槽(15),凹槽(15)内壁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开设条形滑槽(16),第三盒体(13)的内部设有竖板(17),竖板(17)的两端分别位于相应的凹槽(15)内且能沿之滑动,竖板(17)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固定安装数个卡块(18),卡块(18)分别位于相应的条形滑槽(16)内,竖板(17)的内侧通过数个拉簧(19)与第三盒(13)的内壁一侧连接,第三盒体(13)的顶面一侧和底面一侧分别开设第三通孔(20),第三通孔(20)分别与相应的凹槽(15)内部相通,第一盒体(6)内由下往上依次轴承安装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第三转轴(23),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第三转轴(23)均位于第二盒体(7)与第三盒体(13)之间,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齿轮(24),两个齿轮(24)相互啮合,第二转轴(22)和第三转轴(23)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带轮(25),两带轮(25)通过皮带(26)连接,第一转轴(21)与第三转轴(23)的外周分别固定安装相同的第一线轮(27),L型杆(9)竖直杆朝向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霖曹茜向家俊徐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