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舞龙舞狮身体协调性训练装置,其板体通过支脚支撑于底座中部所开设的半球形凹槽上,板体上表面沿其周向开设有环形的滑槽,多个万向滚轮均布于滑槽内,各万向滚轮均设于一支柱下端,各支柱的上端均设有一滑轮;各滑轮上均绕接有一钢丝绳,各钢丝绳的上端均与柔性索的上端连接,柔性索的下端与龙骨连接,龙骨连接手持杆,各钢丝绳的下端均与悬空板相连;板体的下表面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竖向柱,各竖向柱的下端面均设有一压力传感器,各压力传感器均与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还与声音报警器信号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训练者在练习的过程中达到胳膊、腿部以及身体的相互协调训练,从而在舞龙舞狮过程中提高其身体的平衡协调性。
A training device for body coordination of dragon and lion d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舞龙舞狮身体协调性训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舞龙舞狮训练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舞龙舞狮身体协调性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等,每节龙身内设有龙骨,龙骨连接有舞龙时的手持杆,表演人员每人各手持一根连接各龙骨的手持杆进行舞龙表演。舞龙经过不断发展和改进,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竞赛运动。舞龙的动作千变万化,舞龙侧重于花样技巧及动作表演,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蛇蜕皮、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等,因此在舞龙的过程中对表演人员的身体协调能力提出极大的考验,而对表演人员进行身体协调性训练是舞龙训练的一个基本训练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舞龙舞狮身体协调性训练装置,通过该训练装置能够使训练者在练习的过程中达到胳膊、腿部以及身体的相互协调训练,从而在舞龙舞狮过程中提高其身体的平衡协调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舞龙舞狮身体协调性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中部开设有半球形凹槽,半球形凹槽内支撑有球形的支脚,支脚通过连接块与板体下表面固定连接,板体上表面沿其周向开设有环形的滑槽,多个万向滚轮均匀的位于所述滑槽内,且各万向滚轮均设于一支柱下端,各支柱的上端均设有一滑轮;各相邻支柱之间还固定有连接杆,从而形成一个架体;各滑轮上均绕接有一钢丝绳,各钢丝绳的上端均与具有伸缩弹性的柔性索的上端连接,柔性索的下端与龙骨连接,龙骨连接手持杆,各钢丝绳的下端均与用于站立训练人员的悬空板的边缘相连接,所述悬空板悬于板体的正上方;所述板体的下表面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竖向柱,各竖向柱的下端面均设有一压力传感器,各压力传感器均与微处理器信号连接,微处理器还与声音报警器信号连接,微处理器和声音报警器还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当所述微处理器接收到某压力传感器所发送来的压力信号时,微处理器控制所述声音报警器发出报警声;所述板体与底座之间还连接有多个弹簧。各钢丝绳上均套设有套筒,各套筒与对应的支柱之间均通过拉索相连。上述柔性索为弹簧绳;所述滑轮为定滑轮;所述手持杆的下端设有把手。上述声音报警器能够发出多种报警声,各报警声与各压力传感器一一对应,以便使训练人员确认出检测到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舞龙舞狮身体协调性训练装置,在训练中,训练者站在悬空板上,手握手持杆,使用手持杆做出舞龙时的一些挥动动作,此时整个身体连同腿部的位置及姿势同时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使得板体下方的各个竖向柱均不会支撑于底座上,即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只通过支脚使得板体支撑于底座上,便达到了身体协调性训练目的,当某个竖向柱支撑在底座上时,则此时说明身体重心偏向该竖向柱一侧了,则声音报警器会发出对应于该竖向柱的报警声,从而提醒训练人员注意调整身体,以达到再次平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板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舞龙舞狮身体协调性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中部开设有半球形凹槽1-1,半球形凹槽1-1内支撑有球形的支脚6,支脚6通过连接块9与板体2下表面固定连接,板体2上表面沿其周向开设有环形的滑槽2-1,多个万向滚轮11均匀的位于所述滑槽2-1内,且各万向滚轮11均设于一支柱10下端,各支柱10的上端均设有一滑轮12;各相邻支柱10之间还固定有连接杆21,从而形成一个架体;各滑轮12上均绕接有一钢丝绳20,各钢丝绳20的上端均与具有伸缩弹性的柔性索13的上端连接,柔性索13的下端与龙骨14连接,龙骨14连接手持杆15,各钢丝绳20的下端均与用于站立训练人员的悬空板19的边缘相连接,所述悬空板19悬于板体2的正上方;所述板体2的下表面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竖向柱3,各竖向柱3的下端面均设有一压力传感器4,各压力传感器4均与微处理器7信号连接,微处理器7还与声音报警器8信号连接,微处理器7和声音报警器8还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当所述微处理器7接收到某压力传感器4所发送来的压力信号时,微处理器7控制所述声音报警器8发出报警声;所述板体2与底座1之间还连接有多个弹簧5。本实施例在训练中,训练者站在悬空板上,手握手持杆,使用手持杆做出舞龙时的一些挥动动作,此时整个身体连同腿部的位置及姿势同时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使得板体下方的各个竖向柱均不会支撑于底座上,即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只通过支脚使得板体支撑于底座上,便达到了身体协调性训练目的,当某个竖向柱支撑在底座上时,则此时说明身体重心偏向该竖向柱一侧了,则声音报警器会发出对应于该竖向柱的报警声,从而提醒训练人员注意调整身体,以达到再次平衡。进一步地,各钢丝绳20上均套设有套筒18,各套筒18与对应的支柱10之间均通过拉索17相连。通过拉索17能够提高各钢丝绳20和各支柱10之间的力学相关性,从而使得训练者做出的动作能够更加灵敏的反应到支柱10上,因此支柱10的晃动甚至移动,从而提高训练的难度和灵敏度。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索13为弹簧绳,能够起到大幅度的伸缩作用;所述滑轮12为定滑轮;所述手持杆15的下端设有把手16,手握把手16能够方便的实现舞动龙骨的挥动动作。进一步地,所述声音报警器8能够发出多种报警声,各报警声与各压力传感器4一一对应,以便使训练人员确认出检测到压力的压力传感器4,从而知晓自己的身体重心偏向于那个方向了,以便及时纠正其姿势和调整位置等。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舞龙舞狮身体协调性训练装置,其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在训练中,训练者站在悬空板上,手握手持杆,使用手持杆做出舞龙时的一些挥动动作,此时整个身体连同腿部的位置及姿势同时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使得板体下方的各个竖向柱均不会支撑于底座上,即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只通过支脚使得板体支撑于底座上,便达到了身体协调性训练目的,当某个竖向柱支撑在底座上时,则此时说明身体重心偏向该竖向柱一侧了,则声音报警器会发出对应于该竖向柱的报警声,从而提醒训练人员注意调整身体,以达到再次平衡。以上公开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舞龙舞狮身体协调性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中部开设有半球形凹槽(1-1),半球形凹槽(1-1)内支撑有球形的支脚(6),支脚(6)通过连接块(9)与板体(2)下表面固定连接,板体(2)上表面沿其周向开设有环形的滑槽(2-1),多个万向滚轮(11)均匀的位于所述滑槽(2-1)内,且各万向滚轮(11)均设于一支柱(10)下端,各支柱(10)的上端均设有一滑轮(12);各相邻支柱(10)之间还固定有连接杆(21),从而形成一个架体;各滑轮(12)上均绕接有一钢丝绳(20),各钢丝绳(20)的上端均与具有伸缩弹性的柔性索(13)的上端连接,柔性索(13)的下端与龙骨(14)连接,龙骨(14)连接手持杆(15),各钢丝绳(20)的下端均与用于站立训练人员的悬空板(19)的边缘相连接,所述悬空板(19)悬于板体(2)的正上方;所述板体(2)的下表面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竖向柱(3),各竖向柱(3)的下端面均设有一压力传感器(4),各压力传感器(4)均与微处理器(7)信号连接,微处理器(7)还与声音报警器(8)信号连接,微处理器(7)和声音报警器(8)还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当所述微处理器(7)接收到某压力传感器(4)所发送来的压力信号时,微处理器(7)控制所述声音报警器(8)发出报警声;所述板体(2)与底座(1)之间还连接有多个弹簧(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舞龙舞狮身体协调性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中部开设有半球形凹槽(1-1),半球形凹槽(1-1)内支撑有球形的支脚(6),支脚(6)通过连接块(9)与板体(2)下表面固定连接,板体(2)上表面沿其周向开设有环形的滑槽(2-1),多个万向滚轮(11)均匀的位于所述滑槽(2-1)内,且各万向滚轮(11)均设于一支柱(10)下端,各支柱(10)的上端均设有一滑轮(12);各相邻支柱(10)之间还固定有连接杆(21),从而形成一个架体;各滑轮(12)上均绕接有一钢丝绳(20),各钢丝绳(20)的上端均与具有伸缩弹性的柔性索(13)的上端连接,柔性索(13)的下端与龙骨(14)连接,龙骨(14)连接手持杆(15),各钢丝绳(20)的下端均与用于站立训练人员的悬空板(19)的边缘相连接,所述悬空板(19)悬于板体(2)的正上方;所述板体(2)的下表面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竖向柱(3),各竖向柱(3)的下端面均设有一压力传感器(4),各压力传感器(4)均与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利利,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