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臂旋动训练生物反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前臂旋动训练生物反馈器。
技术介绍
目前患者上肢损伤后,前臂运动功能受限,患者会出现前臂旋动功能差,一般以外旋差为主,前臂会出现骨间肌和肌筋膜的黏连,而进一步影响其功能,现有人工辅助患者进行前臂康复训练,耗费人力物力,不能取代人工辅助患者前臂旋动康复锻炼,让患者自主进行前臂康复训练,现有装置功能单一,不能控制前臂旋动幅度以及在前臂旋动幅度内保持一端时间;在患者前臂旋前或旋后,运动到设定的幅度末端需要保持的时间内,没有生物反馈装置,即可在前臂肌肉起始点连接电极片,通过牵伸肌肉的末端,加强生物电作用,更进一步加强前臂和手的功能训练,所以急需前臂旋动训练生物反馈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前臂旋动训练生物反馈器,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人工辅助患者进行前臂康复训练,耗费人力物力,不能取代人工辅助患者前臂旋动康复锻炼,让患者自主进行前臂康复训练,现有装置功能单一,不能控制前臂旋动的幅度以及在前臂旋动幅度内能保持一端时间;在患者前臂旋前 ...
【技术保护点】
1.前臂旋动训练生物反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6),所述底板(6)左部后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9),所述转动杆(29)上端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第一齿轮(30),所述第一齿轮(30)前侧设置有第一传动轴(26),所述第一传动轴(26)左右两端均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第一定向杆(19),所述第一定向杆(19)上侧均固定连接有短键(24),所述短键(24)内侧均固定连接有放置杆(23),所述放置杆(23)后侧均设置有多个圆槽(22)的第二圆块(20),所述第二圆块(20)均开有多个分布均匀、大小相同的键槽(21),所述第二圆块(20)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定向杆(25);所述转动杆(2 ...
【技术特征摘要】
1.前臂旋动训练生物反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6),所述底板(6)左部后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9),所述转动杆(29)上端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第一齿轮(30),所述第一齿轮(30)前侧设置有第一传动轴(26),所述第一传动轴(26)左右两端均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第一定向杆(19),所述第一定向杆(19)上侧均固定连接有短键(24),所述短键(24)内侧均固定连接有放置杆(23),所述放置杆(23)后侧均设置有多个圆槽(22)的第二圆块(20),所述第二圆块(20)均开有多个分布均匀、大小相同的键槽(21),所述第二圆块(20)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定向杆(25);所述转动杆(29)的转动构成所述短键(24)与所述键槽(21)啮合的结构;
所述第二定向杆(25)后侧设置有摇臂(9),所述摇臂(9)前侧中部转动连接连有反馈盒(57),所述反馈盒(57)中部上侧通过导线(59)连接有电极片(58),所述导线(59)右端固定连接有皮带(60),所述电极片(58)位于所述皮带(60)内侧,所述皮带(60)前侧上端固定连接有日子形皮带扣(61),所述皮带(60)下端开有多个大小相同、分布均匀的小孔;所述日子形皮带扣(61)与所述小孔啮合连接构成所述电极片(58)固定在患者前臂的结构;
所述第二定向杆(25)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第三传动轴(17),所述第三传动轴(17)后端设置有第一齿条(13),所述第一齿条(13)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2),所述第二齿轮(12)固定连接有第四传动轴(10),所述第四传动轴(10)固定连接有摇臂(9);所述转动杆(29)的转动构成所述摇臂(9)往复运动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臂旋动训练生物反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向杆(19)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不完全圆块(18),所述第一定向杆(19)的转动构成所述第一不完全圆块(18)与所述第二圆块(20)啮合的结构,所述圆槽(22)的直径均与所述不完全第一圆块的直径相同,所述键槽(21)的宽度均与所述短键(24)的直径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臂旋动训练生物反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6)上侧设置有脚踏板(39),所述脚踏板(39)前侧通过链条连接有第二传动轴(38),所述第二传动轴(38)前端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丝杠(8),所述丝杠(8)螺纹连接有支撑杆(31),所述支撑杆(31)后端设置有固定结构(2);所述脚踏板(39)的转动构成所述支撑杆(31)上下自由移动的结构;
所述第二传动轴(38)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6),所述第二传动轴(38)与所述底板(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36)左部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7),所述第一锥齿轮(36)右侧设置有第三锥齿轮(35),所述第二锥齿轮(37)与所述第三锥齿轮(35)均固定连接有第五传动轴,所述第五传动轴左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41),所述第五传动轴右端设置有转向结构,所述转向结构后端设置有长杆(45),所述长杆(45)与所述底板(6)滑动连接,所述长杆(45)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46),所述第二齿条(46)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47),所述第三齿轮(47)与短杆固定连接,所述短杆顶部设置有踩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艳萍,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