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制备过程用反应釜,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设于釜体内部的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设于釜体内部的竖轴以及和竖轴圆周面固定连接的多个主搅拌桨,主搅拌桨分成两组上下设置,两组的主搅拌桨之间设有辅助搅拌桨,辅助搅拌桨能够自由转动,釜体上端还设有能够驱动竖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常规的反应釜对物料搅拌效率差,影响反应效果的问题,达到了能够提高反应釜对物料的搅拌效率,使反应效果不会受到影响的目的。
A reactor for graphite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制备过程用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拌设备,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石墨制备过程用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现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866710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氧化石墨烯脱酸洗涤回收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反应釜、供料泵、原料罐、低压泵、脱酸膜系统和喷雾干燥机;其中脱酸膜系统包括滤膜净化罐和循环泵。使用时只需将原材料倒入反应釜中,启动设备后,让粗品在反应釜和原料罐中进行酸化,得到氧化石墨烯,再让氧化石墨烯通过低压泵输送入脱酸膜系统中,经过多重脱酸膜的过滤净化作用得到高纯度石墨烯,再通过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和干燥得到最终成品。现在的反应釜均是通过搅拌轴上的搅拌桨对物料进行搅拌,只是单纯的依靠随着搅拌轴转动的搅拌桨对物料进行搅拌,导致搅拌的效率较差,影响反应釜的反应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制备过程用反应釜,其通过主搅拌桨和能够自由转动的搅拌桨配合,实现了提高搅拌效率,进而提高反应效果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制备过程用反应釜,包括釜体以及开设于釜体上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还包括设于釜体内部的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设于釜体内部的竖轴以及和竖轴圆周面固定连接的多个主搅拌桨,主搅拌桨分成两组上下设置;两组的主搅拌桨之间设有辅助搅拌桨,辅助搅拌桨能够自由转动,釜体上端还设有能够驱动竖轴转动的驱动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料口将物料装入釜体内部,驱动电机驱动竖轴转动,竖轴带动主搅拌桨以及辅助搅拌桨转动,辅助搅拌桨能够自由转动,故辅助搅拌桨和物料发生干涉时,会发生不同方向的转动,进而能够更好的对物料进行搅拌,提高搅拌的效率,增加反应釜的反应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上下相邻的主搅拌桨中间设有竖直的单旋往复螺杆,单旋往复螺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和上下的两个搅拌桨固定连接;单旋往复螺杆上套设有和其螺纹配合的移动环,辅助主搅拌桨数量为多个围绕着圆环的轴线均匀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搅拌桨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圆环转动,则圆环能够沿着单旋往复螺杆上下运动,则辅助搅拌桨能够上下运动,进一步提高搅拌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釜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竖直分布的凸棱,凸棱围绕着釜体的轴线均匀分布;辅助搅拌桨的端部能够和凸棱发生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搅拌桨的端部和凸棱接触,凸棱能够对辅助搅拌桨的端部发生干涉,此时主搅拌桨还带动辅助搅拌桨整体运动,故辅助搅拌桨受力发生转动,且使辅助搅拌桨的转动方向和主搅拌桨的转动方向相反,进而能够更好的对物料进行搅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搅拌桨的一侧开设于刃口,刃口位于辅助搅拌桨上不会和凸棱接触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刃口能够对凝结的物料进行粉碎,使物料不会凝结在一起,且刃口不会和凸棱接触,能够防止刃口受损,增加辅助搅拌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棱的上端以及上方的主搅拌桨上表面均为凸起的三角形,使凸棱的上端以及主搅拌桨的上表面形成两个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面能够防止物料的停留在凸棱的上端以及主搅拌桨的上表面,进而防止物料的残留,减少物料的浪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釜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胆,内胆内部填充有清水,内胆插接有加热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浴加热,能够使釜体内部的温度更加均匀,避免物料受热不均匀,物料受热更加均匀,能够使反应的效果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组件上还设有多个竖板,多个竖板分别位于下方的主搅拌桨上;竖板的上端和主搅拌桨下表面固定连接,竖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能够和釜体底面贴合的刮板,出料口开设于釜体的底面上,出料口处铰接有闸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板能够和釜体的内部底面贴合,在卸料的过程中,刮板能够将物料都刮到卸料口处,减少物料的残留,从而避免物料的浪费。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主搅拌桨和能够自由转动辅助搅拌配合,能够对物料进行更好的搅拌,从而能够使反应釜内部的反应效果更好;2.釜体内部的侧壁上固定连接多个均匀分布的凸棱,凸棱能够对辅助搅拌桨的端部进行阻碍,使辅助搅拌桨能够转动,避免辅助搅拌桨因为物料的堵塞而不能够转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实施例中突显搅拌组件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图中:1、釜体;11、进料管;12、出料管;121、闸门;13、驱动电机;14、凸棱;141、斜面;15、内胆;16、加热棒;2、搅拌组件;21、竖轴;22、主搅拌桨;23、单旋往复螺杆;24、圆环;25、辅助搅拌桨;251、刃口;26、竖板;27、刮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一种石墨制备过程用反应釜,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釜体1以及设于釜体1内的搅拌组件2;釜体1上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1以及出料管12,通过进料管11向釜体1内部加入物料,搅拌组件2对物料进行搅拌,使物料在反应釜内部产生反应。如图2所示,搅拌组件2包括竖轴21以及固定连接在竖轴21上的多个主搅拌桨22,主搅拌桨22分成两组且上下设置,每组的主搅拌桨22均围绕着竖轴21的轴线均匀分布;上下两组的主搅拌桨22均互相对应,上下的主搅拌桨22设有竖直的单旋往复螺杆23,单旋往复螺杆23上套设有和且螺纹配合的圆环24,圆环24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辅助搅拌桨25,辅助搅拌桨25围绕着圆环24的轴线均匀分布,圆环24能够在单旋往复螺杆23上转动从而上下运动;釜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和竖轴21固定连接;故在进行搅拌工作时,驱动电机13驱动竖轴21转动,则竖轴21能够带动主搅拌桨22以及辅助搅拌桨25围绕着竖轴21的轴线转动;且在对物料进行搅拌的过程总,辅助搅拌桨25受力能够自由转动,进而能够增加搅拌桨的效果,提高反应的效率。如图2所示,釜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竖直设置的凸棱14,凸棱14能够和辅助搅拌桨25远离圆环24的一端相互干涉,但是辅助搅拌桨25能够自由转动,故辅助搅拌桨25的端部受到阻碍时,会发生转动,故凸棱14能够使辅助搅拌桨25随着主搅拌桨22转动过程中发生自转,不会因为物料的原因无法发生转动,辅助搅拌桨25转动能够使圆环24沿着单旋往复螺杆23上下运动,进而使辅助搅拌桨25也能够上下运动,对物料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制备过程用反应釜,包括釜体(1)以及开设于釜体(1)上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釜体(1)内部的搅拌组件(2);/n搅拌组件(2)包括设于釜体(1)内部的竖轴(21)以及和竖轴(21)圆周面固定连接的多个主搅拌桨(22),主搅拌桨(22)分成两组上下设置;/n两组的主搅拌桨(22)之间设有辅助搅拌桨(25),辅助搅拌桨(25)能够自由转动,釜体(1)上端还设有能够驱动竖轴(21)转动的驱动电机(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制备过程用反应釜,包括釜体(1)以及开设于釜体(1)上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釜体(1)内部的搅拌组件(2);
搅拌组件(2)包括设于釜体(1)内部的竖轴(21)以及和竖轴(21)圆周面固定连接的多个主搅拌桨(22),主搅拌桨(22)分成两组上下设置;
两组的主搅拌桨(22)之间设有辅助搅拌桨(25),辅助搅拌桨(25)能够自由转动,釜体(1)上端还设有能够驱动竖轴(21)转动的驱动电机(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制备过程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主搅拌桨(22)中间设有竖直的单旋往复螺杆(23),单旋往复螺杆(23)的上下两端分别和上下的两个搅拌桨固定连接;
单旋往复螺杆(23)上套设有和其螺纹配合的移动环,辅助主搅拌桨(22)数量为多个围绕着圆环(24)的轴线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制备过程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竖直分布的凸棱(14),凸棱(14)围绕着釜体(1)的轴线均匀分布;
辅助搅拌桨(25)的端部能够和凸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炎雄,刘军德,李清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洛唯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