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089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器。包括换热片本体、设于换热片本体上的换热孔,换热孔在纵向上交错设置,底部一排换热孔中每相邻两个换热孔之间开设有切口,在每个切口边缘处设置有一组扰流片,扰流片设于两排换热孔之间的位置;在顶部一排换热孔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设有扰流凸包及扰流孔;在换热片本体的两侧设有导烟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切口、导烟片有效的减少了换热片的高温区域,提高换热片材料的利用率;通过设置扰流片、扰流凸包以及扰流孔,将烟气由层流变为紊流,有效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通过改善换热片的换热效率与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整体利用率与可靠性,有效降低了成本。

A heat exchanger and a heat exchanger with th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日趋紧缺,开发节能器具已是共识,燃气热水器的节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换热器是燃气热水器的核心部件,对燃气的利用率起到关键作用。而换热片是换热器核心零件,直接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市面上部分换热器使用的换热片材料利用率不高、换热效率较低;部分换热器为了提高换热效率简单的增加换热片材料来提高换热效率,增大了生产成本;还有部分换热器表面温度过高、影响换热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换热片换热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器,使得烟气由层流变成紊流,烟气能够更好的与换热管接触,提高换热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片,包括换热片本体、设于换热片本体上的换热孔,换热孔在纵向上交错设置,其中,底部一排换热孔中每相邻两个换热孔之间设置有一组扰流片,扰流片设于两排换热孔之间的位置;在顶部一排换热孔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设有扰流凸包。通过扰流片改变烟气的流向,使烟气由层流变为紊流,紊流的烟气能够更好的与换热管接触,增大烟气与换热管接触面积,有效提高换热效率;另外,在顶部一排换热孔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设有扰流凸包,设置扰流凸包可以适当增加烟气在换热器中的停留时间,以提高换热效率;另外扰流凸包也可以使烟气由层流变为紊流。进一步的,所述的扰流凸包呈倒梯形结构,在扰流凸包的下底边一侧和上底边一侧均开设有切缝口。扰流凸包呈倒梯形结构,即靠近换热片本体顶部边缘一侧的底边长度值大于靠近底部边缘一侧的底边长度值;通过扰流凸包改变烟气的流向,将烟气导向与其相邻的两个换热管上,优选的,扰流凸包的两条斜边分别正对着与其相邻的换热管的斜侧面,这样便能将烟气导向换热管斜侧面的圆弧面上,通常情况下,换热管的斜侧面的圆弧面与烟气的接触较少;这样便能有效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的,在扰流凸包的上下底边均设置切缝口,避免烟气因为凸包的设置而滞留,造成局部温度过高。进一步的,在顶部一排换热孔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还设有扰流孔;所述的扰流孔包括第一扰流孔和第二扰流孔。在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至少设有三个第一扰流孔,其中两个第一换热孔分别设于扰流凸包两条斜边的延长线上,且位于扰流凸包靠近换热片本体顶部边缘的一侧;另外一个第一扰流孔对应于扰流凸包的上底边切缝口,设于两个换热孔之间且位于扰流凸包上底边一侧;所述的第二扰流孔设于顶部一排换热孔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且位于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的一侧;每个扰流孔的孔壁均向一侧凸出,形成一圈凸壁。在扰流凸包的上方,即靠近换热片本体顶部边缘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扰流孔;这两个第一扰流孔分别位于扰流凸包两条斜边的延长线上;在扰流凸包底部,即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的一侧也设有一个第一扰流孔,三个第一扰流孔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第二扰流孔设于第一扰流孔的下方,及位于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的一侧;扰流孔与扰流凸包相互配合,一方面通过扰流凸包增加烟气的停留时间,另一方面,通过换热孔和扰流凸包将烟气由层流变成紊流,再通过扰流凸包将烟气导向与其相邻的换热管上,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的换热孔的孔壁向一侧凸出,形成一圈凸壁;换热片本体的两侧边缘设有向一侧凸起的侧翻边,在换热片本体的两侧设有导烟片,导烟片设于侧翻边与换热孔之间的位置。每一个换热孔设有凸壁,凸壁与换热管相配合,通过凸壁增大了换热片与换热管的配合面积,使换热片本身的热量更好的传递给换热管中的冷水;换热孔、侧翻边、扰流孔均是向换热片本体同一侧形成凸起,形成凸壁。在换热片两侧设置导烟片,通过导烟片将烟气导向换热片中部,与换热管接触,避免烟气停留在换热片的两侧,而导致换热片两侧局部温度过高,而影响换热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在底部一排换热孔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开设有Y形切口,每组扰流片至少包括两片扰流片,两片扰流片呈倒八字形设置,所述的两片扰流片分别设于切口两侧边缘处。在换热片本体的底部一排换热孔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开设切口,可以减少换热片本体材料的使用,降低换热片整体的重量,降低成本;另外,通过开设切口,还能够减少换热片上的高温区,延长换热片的使用寿命;在每个切口边缘处设置一组扰流片,该扰流片位于两排换热孔之间的位置。八字形的扰流片用于改变烟气流向,使烟气由层流变为紊流,八字形的扰流片阻挡底部一排换热管之间的烟气,将其分成三股烟气,左右两股烟气受八字形扰流片的阻挡流往与之相邻的底部一排换热孔,与底部一排的换热管的侧部圆弧面接触,从而更好的与圆弧面进行热交换,增加烟气与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另外,中间的一股烟气则流向顶部一排换热孔的底部,与顶部一排的换热管的底部弧面接触,而当烟气为层流时,换热管底部往往很难与烟气接触,这部分的换热管的弧面与烟气接触面积极少,通过扰流片的设置,提高了这部分换热管弧面的利用率,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作为优选的,八字形的两片扰流片窄端之间的距离值为底部一排换热孔中每相邻两个换热孔孔壁之间的距离值K的60%~80%;所述的扰流片靠近顶部一排换热孔的一端与两排换热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2mm~3mm。优选的,两片扰流片刚好正对着底部一排换热孔的斜上方,保证受阻后的烟气能够流向底部一排换热孔上,即流向与之正对着的底部一排换热孔的侧面圆弧,正常层流的情况下,烟气与换热管斜侧面的圆弧的接触面积也很小,扰流片将烟气推向换热管的斜侧面,也是极大的增大了换热效率;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换热孔之间的距离,改变八字形扰流片的倾斜角度以及两片扰流片的距离;本技术中限定的两片扰流片的距离值仅仅只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通过改变扰流片的倾斜角度及距离值的也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换热孔设有两排。Y形切口的顶部对应于顶部一排换热孔的底部,Y形切口的两侧分别对应于底部一排换热孔中每相邻的两个换热孔;且Y形切口的顶部边缘距离顶部一排换热孔底部边缘的距离值为2mm~3mm;Y形切口两侧的边缘距离与其相邻的底部一排换热孔边缘的距离值为2mm~3mm。将切口设置成Y形结构,使得切口围绕着底部一排换热孔的边缘设置,有效减少换热片本体材料的重量,降低成本,减少高温区,以延长换热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的导烟片包括第一导烟片、第二导烟片、第三导烟片以及第四导烟片;两侧的侧翻边分别开设有一个缺口,所述的缺口位于两排换热孔之间的位置,所述的第一导烟片设于所述缺口的边缘处,第一导烟片向远离侧翻边的一侧倾斜设置;第一导烟片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的一端与侧翻边接触;所述的第二导烟片和第三导烟片位于顶部一排换热孔的两端,第二导烟片位于第一导烟片和第三导烟片之间;第二导烟片和第三导烟片也向远离侧翻边的一侧倾斜设置,且第一导烟片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导烟片和第二导烟片的倾斜角度;所述的第四导烟片设于换热片本体两侧的顶部处;第四导烟片的一端与侧翻边连接,另一端向靠近换热孔的方向倾斜。第一导烟片设于侧翻边的缺口处,沿着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片,包括换热片本体(1)、设于换热片本体(1)上的换热孔,换热孔在纵向上交错设置,其特征在于,底部一排换热孔(3)中每相邻两个换热孔之间设置有一组扰流片(5),扰流片(5)设于两排换热孔之间的位置;在顶部一排换热孔(2)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设有扰流凸包(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片,包括换热片本体(1)、设于换热片本体(1)上的换热孔,换热孔在纵向上交错设置,其特征在于,底部一排换热孔(3)中每相邻两个换热孔之间设置有一组扰流片(5),扰流片(5)设于两排换热孔之间的位置;在顶部一排换热孔(2)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设有扰流凸包(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扰流凸包(6)呈倒梯形结构,在扰流凸包(6)的下底边一侧和上底边一侧均开设有切缝口(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在顶部一排换热孔(2)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还设有扰流孔;所述的扰流孔包括第一扰流孔(7)和第二扰流孔(9),在每两个换热孔之间至少设有三个第一扰流孔(7),其中两个第一换热孔分别设于扰流凸包(6)两条斜边的延长线上,且位于扰流凸包(6)靠近换热片本体(1)顶部边缘的一侧;另外一个第一扰流孔(7)对应于扰流凸包(6)的上底边切缝口(8),设于两个换热孔之间且位于扰流凸包(6)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3)的一侧;所述的第二扰流孔(9)设于顶部一排换热孔(2)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且位于靠近底部一排换热孔(3)的一侧;每个扰流孔的孔壁均向一侧凸出,形成一圈凸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孔的孔壁向一侧凸出,形成一圈凸壁;换热片本体(1)的两侧边缘设有向一侧凸起的侧翻边(10),在换热片本体(1)的两侧设有导烟片,导烟片设于侧翻边(10)与换热孔之间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在底部一排换热孔(3)中每两个换热孔之间开设有Y形切口(4),每组扰流片(5)至少包括两片扰流片(5),两片扰流片(5)呈倒八字形设置,所述的两片扰流片(5)分别设于Y形切口(4)两侧边缘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八字形的两片扰流片(5)窄端之间的距离值为底部一排换热孔(3)中每相邻两个换热孔孔壁之间的距离值K的60%~80%;所述的扰流片(5)靠近顶部一排换热孔(2)的一端与两排换热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2mm~3mm;所述的换热孔设有两排;Y形切口(4)的顶部对应于顶部一排换热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宇聪何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