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自动下料的七星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002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38
能自动下料的七星灶,涉及一种毛茶加工设备,特别是毛茶干燥设备七星灶。包括火膛、与火膛连通的烘箱、设在烘箱上的烘焙所组成,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烘焙的左端延伸至烘箱的左墙外,其左端设为开口式,在烘焙的左端前后壁的下部设有铰接支承座,在烘焙上连接有可使烘焙自动下茶的烘焙倾斜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突破了人们的固有思维,解决人们数百年来所没有解决的七星灶需要人工下料,劳动强度大,茶叶破碎率高,损耗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具有无需人工动手,能自动下料,节省劳力,茶叶破碎率降至0.5%以内,提高了毛茶质量,降低生产成本6‑8%等优点。

Seven Star stove with automatic cut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自动下料的七星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毛茶加工设备,特别是毛茶干燥设备七星灶。
技术介绍
七星灶是传统黑毛茶加工必不可少的干燥设备,至少已有几百年的使用历史,目前,绝大多数高档黑毛茶仍然采用七星灶进行烘焙干燥。七星灶的烘箱面积大,一次能烘20担左右的茶叶,加之重量重,都是与烘膛结合在一起,是无法搬动的,所以茶叶上烘焙与出烘焙都是手工劳作,要靠人工将茶料一筐筐的往烘焙铺,干燥后又一箥箕一箥箕从烘焙弄一个来,这是历史的定格,千百年就是如此,人们都习以为常。本申请人在长期的黑毛茶加工实践中,发现传统的七星灶,除了劳动强度大,只有男劳力才能胜任,而现在农村男劳力都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和妇女,生产效率很低,而且劳动力工资逐年上涨,给企业造成经营压力,并且在用箥箕进行下茶过程中造成茶叶的破碎,使茶叶的破碎率高达5-7%,每烘一焙茶,要损耗一担多茶,减少收入2000元左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突破人们的固有思维,从七星灶入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突破人们的固有思维,解决人们数百年来所没有解决的七星灶需要人工下料,劳动强度大,造成茶叶破碎,损耗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公开一种能自动下料的,显著降低茶叶破碎率,损耗小,生产成本低的能自动下料的七星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能自动下料的七星灶,包括火膛、与火膛连通的烘箱、设在烘箱上的烘焙所组成,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烘焙的左端延伸至烘箱的左墙外,其左端设为开口式,在烘焙的左端前后壁的下部设有铰接支承座,在烘焙上连接有可使烘焙自动下茶的烘焙倾斜机构。进一步地,所述烘焙倾斜机构,由卷扬机、与卷扬机进行控制连接的控制器、设在烘焙上部的滑轮、固定在烘焙右端通过滑轮与卷扬机相连接的拉索所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烘焙倾斜机构,由液压马达、与液压马达进行控制连接的控制器,设在烘焙前后壁中部的支撑臂、与支撑臂相连的液压推杆所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烘焙倾斜机构,是由设在烘箱左侧中部的杠杆支柱,设在烘焙中后部前后两壁之间的顶梁,设在顶梁中点的铰接座,以铰接点为顶点、以杠杆支柱为支点的杠杆所组成的杠杆系统25。更进一步地,所述杠杆的阻力臂设为“√”形结构,动力臂设为折叠结构。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突破了人们的固有思维,解决人们数百年来所没有解决的七星灶需要人工下料,劳动强度大,茶叶破碎率高,损耗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具有无需人工动手,能自动下料,节省劳力,茶叶破碎率降至0.5%以内,提高了毛茶质量,降低生产成本7-8%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之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之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之三;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之三;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杠杆局部图之一;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杠杆局部图之二;图示标记说明:1-火膛,2-烘膛,3-烘箱,4-控制器,5-铰接支承座,6-茶料箱,7-墙体,8-烘焙,9-拉索,10-滑轮,11-卷扬机,12-活动档板,13-搁梁,14-液压马达,15-支撑臂,16-液压管,17-液压推杆,18-顶梁,19-铰接座,20-台阶,21-杠杆支柱,22-杠杆,23-烘网面,24-开口,25-杠杆系统,26-铰梢,27-动力臂后部,28-动力臂前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图1-8,用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能自动下料的七星灶,包括火膛1、与火膛1连通的烘箱3、设在烘箱3上的烘焙8所组成,所述烘焙8的左端延伸至烘箱3的左墙外,其左端设为开口式,在烘焙8的左端前后壁的下部设有铰接支承座5,在烘焙8上连接有可使烘焙8自动下茶的烘焙倾斜机构。所述烘焙倾斜机构,由卷扬机11、与卷扬机11进行控制连接的控制器4、设在烘焙8上部的滑轮10、固定在烘焙8右端通过滑轮10与卷扬机11相连接的拉索9所组成。所述烘焙倾斜机构,由液压马达14、与液压马达14进行控制连接的控制器4,设在烘焙8前后壁中部的支撑臂15、与支撑臂15相连的液压推杆17所组成。所述烘焙倾斜机构,由设在烘箱3左侧中部的杠杆支柱21,设在烘焙8中后部两侧壁之间的顶梁18,以顶梁18中点的为顶点,以杠杆支柱21为支点的“√”形杠杆22所组成。实施例1:如图1-8,能自动下料的七星灶,包括火膛1、与火膛1连通的烘箱3、设在烘箱3上的烘焙8所组成,所述烘焙8的左端延伸至烘箱3的左墙外,其左端设为开口式,在烘焙8的左端前后壁的下部设有铰接支承座5,在烘焙8上连接有可使烘焙8自动下茶的烘焙倾斜机构。实施例2:如图1-2,能自动下料的七星灶,包括火膛1、与火膛1连通的烘箱3、设在烘箱3上的烘焙8所组成,所述烘焙8的左端延伸至烘箱3的左墙外,其左端设为开口式,在烘焙8的左端前后壁的下部设有铰接支承座5,在烘焙8上连接有可使烘焙8自动下茶的烘焙倾斜机构。所述烘焙倾斜机构,由卷扬机11、与卷扬机11进行控制连接的控制器4、设在烘焙8上部的滑轮10、固定在烘焙8右端通过滑轮10与卷扬机11相连接的拉索9所组成。拉索9一般固定在烘焙8右端的两角。火膛1的底部可以低于烘箱3的低部,火膛1的前端可以伸入烘箱3右墙7之内,即伸入烘膛2。在烘箱3前后墙之间设有搁梁13,搁梁13的上表面至烘箱3墙面顶部的距离与烘焙8的高度相一致。在烘焙8的尾端可以在前后壁之间设有活动档板12,烘茶时插上,下料时取下。在烘箱3的后端设有茶料箱6,用于装从烘焙8下料出来的茶叶,也可以直接与皮带运输机相连。工作原理;当茶叶烘好后,抽出活动档板12,操作控制器4,启动卷扬机11,通过将拉索9将烘焙8的右端拉起,当拉到烘焙8倾斜度60-80度时,烘焙8上的茶叶自动下到茶料箱6内。下料完成后,控制卷扬机11反转,将烘焙8放回烘箱3再进行烘茶。20胆茶叶下料时间约1分钟,代替一个工人4小时工作量,且茶叶几乎无破碎,降低生产成本8%。实施例3:能自动下料的七星灶,包括火膛1、与火膛1连通的烘箱3、设在烘箱3上的烘焙8所组成,所述烘焙8的左端延伸至烘箱3的左墙外,其左端设为开口式,在烘箱3的左右墙7之间设有搁梁13,在烘焙8的左端前后壁的下部设有铰接支承座5,在烘焙8上连接有可使烘焙8自动下茶的烘焙倾斜机构。所述烘焙倾斜机构,由液压马达14、与液压马达14进行控制连接的控制器4,设在烘焙8前后壁中部的支撑臂15、与支撑臂15相连的液压推杆17所组成。液压推杆17通过液压管16与液压马达14相连。火膛1的底部可以低于烘箱3的低部,火膛1的前端可以伸入烘箱3右墙7之内,即伸入烘膛2。在烘箱3左右墙之间设有搁梁13,搁梁13的上表面至烘箱3墙面顶部的距离与烘焙8的高度相一致。在烘焙8的尾端可以在前后壁之间设有活动档板12,烘茶时插上,下料时取下。在烘箱3的后端设有茶料箱6,用于装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能自动下料的七星灶,包括火膛、与火膛连通的烘箱、设在烘箱上的烘焙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焙的左端延伸至烘箱的左墙外,其左端设为开口式,在烘焙的左端前后壁的下部设有铰接支承座,在烘焙上连接有可使烘焙自动下茶的烘焙倾斜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能自动下料的七星灶,包括火膛、与火膛连通的烘箱、设在烘箱上的烘焙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焙的左端延伸至烘箱的左墙外,其左端设为开口式,在烘焙的左端前后壁的下部设有铰接支承座,在烘焙上连接有可使烘焙自动下茶的烘焙倾斜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自动下料的七星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焙倾斜机构,由卷扬机、与卷扬机进行控制连接的控制器、设在烘焙上部的滑轮、固定在烘焙右端通过滑轮与卷扬机相连接的拉索所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自动下料的七星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焙倾斜机构,由液压马达、与液压马达进行控制连接的控制器,设在烘焙前后壁中部的支撑臂、与支撑臂相连的液压推杆所组成。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令中邓超容唐共集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碧丹溪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