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硼酸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965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A与B组成,其中活性成分A为硼酸,活性成分B选自苯氧威、S‑烯虫酯、茚虫威、氰氟虫腙、噻虫胺、啶虫脒、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一种;当所述活性成分B选自苯氧威、S‑烯虫酯、噻虫胺、啶虫脒及苏云金杆菌时,A与B重量比40:1~1:40;当所述活性成分B选自茚虫威、氰氟虫腙及多杀菌素时,A与B重量比为40:1~1:20。所述组合物以无机盐硼酸为主导,致死速率不快,红火蚁不易对其生产拒食现象,以确保蚁后及繁殖蚁取食至致死剂量,提高防治率,并且硼酸与所述特定的活性成分B复配后,具有增效作用,具有生产实用性。

An insect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boric acid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硼酸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尤其涉及到一种防治红火蚁、蚂蚁及蜚蠊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害生物防治
,也属于红火蚁、蚂蚁及蜚蠊防治
本专利技术的活性组合物用于防治红火蚁、蚂蚁及蜚蠊。所述活性组合物具有非常好的防控红火蚁的性质,并且所述活性组合物首先包含活性成分硼酸,其次包含活性成分B的一种。CN201611000392.7涉及一种蔬菜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杀虫剂配方包含磷酸、硼酸、杜邦克露、甲苯、氰氟虫腙、氯化钠、活性氧、乳化剂及水。该专利申请未公开硼酸与氰氟虫腙组合物用于防治红火蚁的用途,且硼酸在其配方的作用类似于增效剂。CN201710509252.0涉及到一种冬小麦专用化肥以及制备方法,未公开硼酸与农药活性成分相组合用于防治红火蚁、蚂蚁及蜚蠊的用途,其中硼酸在CN201710509252.0配方中作为营养元素。CN201711052567.3涉及到一种改良土壤肥力的配方及方法,未公开硼酸与农药活性成分相组合用于防治红火蚁、蚂蚁及蜚蠊的用途,硼酸在CN201710509252.0中主要起改良土壤的作用。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Buren)因其繁殖力强、数量庞大、习性凶猛及竞争力强等特征,红火蚁一旦入侵很难根除,会在入侵地快速扩展蔓延,且对人畜健康、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危害极大,故被列为世界上100种危害最为严重的著名入侵生物之一。我国2004年9月在广西吴川首次发现红火蚁,目前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江西赣州、贵阳、重庆、四川西昌市及攀枝花、浙江金华及台州等地区均已出现红火蚁疫情。目前饵剂是防治红火蚁最重要的剂型。国内登记的饵剂产品主要氟虫腈、茚虫威及氟蚁腙三种有效成分,而氟虫腈饵剂被很多地方的农业主管部门限用甚至禁用,可供选择的红火蚁饵剂仅剩茚虫威饵剂及氟蚁腙饵剂,不利于抗性延缓。且目前登记的茚虫威及氟蚁腙饵剂,作用于神经/肌肉及呼吸,药效较快,红火蚁易生产拒食现象,不利于活性成分传递到蚁后,影响防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引诱性及适口性好,致死速率不快,不易产生拒食现象,增效明显且不易生产抗性,防治率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的饵剂配方和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杀虫组合物,其活性成分由A与B组成,其中活性成分A为硼酸,活性成分B选自苯氧威、S-烯虫酯、茚虫威、氰氟虫腙、噻虫胺、啶虫脒、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一种;当所述活性成分B选自苯氧威、S-烯虫酯、噻虫胺、啶虫脒及苏云金杆菌时,A与B重量比40:1~1:40;当所述活性成分B选自茚虫威、氰氟虫腙及多杀菌素时,A与B重量比为40:1~1:20。当所述活性成分B选自苯氧威、S-烯虫酯、噻虫胺、啶虫脒及苏云金杆菌时,A与B重量比优选为20:1-1:20,更优选为5:1~1:5。当所述活性成分B选自茚虫威、氰氟虫腙及多杀菌素时,A与B重量比优选为40:1~1:10。在所述杀虫组合物中,活性成分A与B总含量为0.01%~10重量%,更优选为1%~5重量%。优选地,所述活性成分B选自S-烯虫酯、氰氟虫腙及苏云金杆菌(苏云金杆菌原药含量为50000IU/mg,为方便计算,记为100%,故1%即为500IU/mg)。所述杀虫组合物制成饵剂剂型,包含活性组分A、B及辅料;所述辅料包含下述重量百分比的混合物:植物油8-20%、糖类10-30%、防腐剂0.05-1%,饵料补充至100%。所述植物油和糖类均为引诱剂。所述饵料选自下述的一种或几种:小麦粉、大豆粉、玉米粉、薯粉、饼干粉、谷物粉或花生粉。所述植物油选自下述的一种或几种: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棉籽油或麦胚油。所述所述糖选自下述的一种或几种:蔗糖、果糖、红糖或蜂蜜。所述防腐剂选自下述的一种或几种:山梨酸钾、丙酸钙、双乙酸钠或尼泊金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杀虫组合物还进一步包含动物油,红火蚁喜好动物油脂,动物油作为引诱剂,能增加饵剂的引诱性及取食量,降低用药量,进而减少药剂浪费,进一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所述动物油选自猪油、鸡油、牛油;进一步地优选猪油;当杀虫组合物包含动物油时,杀虫组合物和动物油的重量比为5:1-1:5。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提供上述活性组合物防治害虫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害虫为红火蚁、蚂蚁、蟑螂;优选为红火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以无机盐硼酸为主导,致死速率不快,红火蚁不易对其生产拒食现象,以确保蚁后及繁殖蚁取食至致死剂量,提高防治率。(2)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复配,红火蚁、蚂蚁及蟑螂对其不易生产抗性。(3)硼酸与所述特定的活性成分B复配后,具有增效作用。(4)动物油能增加饵剂引诱性,提高防治对象的取食量,减少药剂浪费,降低用药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专利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专利技术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应用实施例1:红火蚁室内试验。供试对象:红火蚁,室外品系。试验药剂:分别称取硼酸、苏云金杆菌原药,加入适量含木质素磺酸盐的蒸馏水中充分搅拌,用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母药;分别称取S-烯虫酯、氰氟虫腙、噻虫胺原药,用适量丙酮溶解,并加入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母液;将上述母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混合母液,混合母液制成一系列饵剂。试验方法:从室外用火腿肠诱集的同一蚁巢的工蚁,在涂了滑石粉的250ml玻璃杯中,放入2g上述饵剂,工蚁饥饿处理2天,每烧杯中加入40头工蚁,试验温度为25℃,湿度70%,三个重复,以不加药的液体饵料为空白对照组,72h后调查死、活虫数,计算死亡率。评价方法:采用Bliss法,该方法是评价混剂作用的经典方法之一。Bliss根据其提出的独立联合作用概念,杀虫剂混用时理论死亡率P可用以下公式计算:P=Pm+Pn(1-Pm),其中Pm为第一活性成分为浓度m时靶标的死亡率(%);Pn为第二活性成分浓度n时靶标的死亡率(%)。如果两种活性成分在以一定浓度混合后靶标的实际死亡率大于理论死亡率P,则判定两种活性成分在设定浓度下混合使用时具有增效作用,反之则为拮抗作用。试验结果:结果见表1,硼酸与氰氟虫腙复配比例在40:1~1:10,防治红火蚁有增效作用,40:1~10:1增效最明显;硼酸与S-烯虫酯/噻虫胺/苏云金杆菌复配比例在5:1~1:5时增效最明显。表1硼酸复配药剂对红火蚁工蚁室内杀灭效果应用实施例2:蚂蚁室内试验。供试对象:小黄家蚁,室内品系。试验药剂:称取硼酸原药,加入适量含木质素磺酸盐的蒸馏水中充分搅拌,用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母药;分别称取苯氧威、多杀菌素原药,用适量丙酮溶解,并加入蒸馏水配成所需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A与B组成,其中活性成分A为硼酸,活性成分B选自苯氧威、S-烯虫酯、茚虫威、氰氟虫腙、噻虫胺、啶虫脒、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一种;当所述活性成分B选自苯氧威、S-烯虫酯、噻虫胺、啶虫脒及苏云金杆菌时,A与B重量比40:1~1:40;当所述活性成分B选自茚虫威、氰氟虫腙及多杀菌素时,A与B重量比为40:1~1: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A与B组成,其中活性成分A为硼酸,活性成分B选自苯氧威、S-烯虫酯、茚虫威、氰氟虫腙、噻虫胺、啶虫脒、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一种;当所述活性成分B选自苯氧威、S-烯虫酯、噻虫胺、啶虫脒及苏云金杆菌时,A与B重量比40:1~1:40;当所述活性成分B选自茚虫威、氰氟虫腙及多杀菌素时,A与B重量比为40:1~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活性成分B选自苯氧威、S-烯虫酯、噻虫胺、啶虫脒及苏云金杆菌时,A与B重量比为20:1-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与B重量比为5: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活性成分B选自茚虫威、氰氟虫腙及多杀菌素时,A与B重量比优选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志牛潘利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功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