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墓葬杂霉去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0637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2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古墓葬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古墓葬杂霉去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所述古墓葬杂霉去除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硼酸盐2‑5份、次氯酸盐1‑3份、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2‑5份、蒸馏水230‑260份。本申请的古墓葬杂霉去除剂在制备时,采用简单的溶解混合方式,具有工序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批量生产的优点;其在使用时,采用间歇式喷雾的方式,能够促使古墓葬表面的杂霉被有效快速去除,并且能够持久的发挥药效。

A mould remover for ancient tombs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墓葬杂霉去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古墓葬
,特别涉及一种古墓葬杂霉去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古墓葬(AncientTombs)泛指人类古代采取一定方式对死者进行埋葬的遗迹,包括墓穴、葬具、随葬器物和墓地。中国的古墓葬分布很广,历年来发掘出土了大量历史价值较高的珍贵文物,这是探讨不同时代、地区和社会阶层之间埋葬习俗以及所属时代社会生活状况的重要实物资料。通常,考古发掘古墓葬,由于温湿度、营养源、光、热能、碳源等影响,墓室内经常发生杂霉(多种霉菌的总和)以及低等植物(苔藓等)大量滋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古墓葬遗址的耐久保存与观瞻。为此,人们通用采用一般的杀菌剂加以去除,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1288410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用于墙体霉菌的清除剂及其应用,该清除剂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次氯酸钠56-98%、氧化剂1-20%、氧化锌0.01-15%、漂白剂0.01-10%、防霉剂0.01-10%,其应用于杀灭墙体、石头、水泥、瓷砖、玻璃、壁纸、木材等装饰材料生成的霉菌。上述霉菌的清除剂虽然能够对霉菌加以去除,但其药效维持时间短且无法去除低等植物,需要不间断的加以补充使用。因此,研发一种能长期有效去除杂霉以及低等植物的古墓葬杂霉去除剂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墓葬杂霉去除剂,其不仅可以快速有效的去除杂霉和低等植物,同时还具有持久的药效。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墓葬杂霉去除剂的制备方法,其采用简单的溶解混合方式,具有工序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批量生产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墓葬杂霉去除剂的使用方法,其采用间歇式喷雾的方式,能够促使古墓葬表面的杂霉和低等植物被有效快速去除。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墓葬杂霉去除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硼酸盐2-5份、次氯酸盐1-3份、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2-5份、蒸馏水230-260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古墓葬杂霉去除剂中,次氯酸盐和硼酸盐与异噻唑啉酮杀菌剂复配,使得整个体系呈弱碱性,减少古墓葬的酸性腐蚀,具有优异的杀菌(细菌、真菌、藻类等)效果,同时能去除苔藓等喜酸性生长环境的低等植物。另外,次氯酸盐、硼酸盐和异噻唑啉酮杀菌剂相对于其他杀菌剂,对古墓葬的腐蚀性较小,能够有效减少古墓葬的腐蚀。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在本去除剂中作为第一道杀菌剂,其药效强,能够在3-5min内杀灭白霉、绿霉、黄霉、红霉等多种霉菌,具有快速高效的杀菌效果。硼酸盐和次氯酸盐作为第二道杀菌剂,其相对于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杀菌效果更为持久,其能够缓慢的作用于各种杂霉上,使得经过杀菌处理的古墓葬在4-6年内几乎不再滋生霉菌。两者同时使用时,能够发生协同作用,其杀菌效率和灭菌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时的杀菌效率和杀菌效果,同时能够长期发挥杀菌作用。由此,本申请的硼酸盐、次氯酸盐、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与蒸馏水按本申请的用量复配形成一个组合体系,不仅可以快速有效的去除杂霉,同时还具有持久的药效。进一步地,所述古墓葬杂霉去除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硼酸盐4份、次氯酸盐1.2份、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3份、蒸馏水250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大量实验验证,当“硼酸盐4份、次氯酸盐1.2份、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3份、蒸馏水250份”时,其杀菌效率、杀菌效果以及药效持久性能够有效提高,因此将其作为优选。进一步地,所述硼酸盐为四水八硼酸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水八硼酸钠不但可以作为杀菌剂,还能作为杀虫剂,有效预防蚂蚁、蟑螂、蟋蟀、蜈蚣、千足虫等对古墓葬的损坏。与此同时,多余的四水八硼酸钠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另外,四水八硼酸钠相对于普通的钠盐其钠离子的含量较少,进而能够减少对古墓葬的腐蚀。将其添加至本申请的去除剂中,该去除剂的杀菌驱虫效果明显优于添加其他硼酸盐时的杀菌驱虫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为甲基氯异噻唑啉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甲基氯异噻唑啉酮是通过断开细菌和藻类蛋白质的键而起到灭菌作用的,其与微生物接触后,能迅速抑制其生长,从而导致微生物细胞的死亡,具有杀生效率高、降解性能好、操作安全、稳定性低、使用成本低的特点。尤其是其与四水八硼酸钠复配时,兼具快速、高效、持久的杀菌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次氯酸盐为次氯酸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次氯酸钾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其重复使用时产生抗性的概率极低,因此将其与四水八硼酸钠复配时,能够保证在长期抗菌过程中具有优异的抑菌效果。另外,相对于钠盐,钾盐对古墓葬的腐蚀性较小,即便其渗入土壤中还能作为钾肥,为作物的生长提供磷元素和钾元素,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墓葬杂霉去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称量:按设定的重量份数分别称取硼酸盐、次氯酸盐、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和蒸馏水;b、分散均匀:将蒸馏水倒入搅拌容器中,依次将硼酸盐、次氯酸盐和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投入蒸馏水中,搅拌至分散均匀,得到古墓葬杂霉去除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古墓葬杂霉去除剂在制备时,使用简单的称量以及分散均匀后获得,具有工序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批量生产的优点。进一步地,步骤b中,在搅拌容器的底部通入有空气。进一步地,所述空气的通入量为5-8L/min。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入的空气在液体中自下而上运动,进而带动液体进行翻腾,其翻腾方向与搅拌方向产生夹角,最终气泡被打破而消散,期间有助于有效提高硼酸盐、次氯酸盐和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的分散溶解效率。当空气的通入量为5-8L/min,在低泡沫量的情况下其分散效率达到最高。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墓葬杂霉去除剂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初步清洁:用清洁刷清扫古墓葬表面,去除附着于古墓葬表面的杂菌;②、喷洒杀菌:将古墓葬杂霉去除剂倒入喷雾器中,按0.8-1.0kg/m2的用量喷洒至古墓葬的表面;③、静置:将步骤②的古墓葬于室温中静置2-3min;④、再喷洒杀菌:用喷雾器将古墓葬杂霉去除剂按0.3-0.5kg/m2的用量,喷洒至古墓葬的表面;⑤、干燥:将步骤④的古墓葬置于避光处,通风晾干即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古墓葬杂霉去除剂在使用时,按0.8-1.0kg/m2的用量喷洒至古墓葬的表面静置2-3min,能够对古墓葬的表面进行初步浸润,杀灭大部分的霉菌和藻类,随后再按0.3-0.5kg/m2的用量加以喷洒、避光晾干,进而对剩下的霉菌和藻类加以去除,同时保证古墓葬的表面有足够的去除剂。以此其采用间歇式喷雾的方式,能够促使古墓葬表面的杂霉被有效快速去除,并且能够持久的发挥药效。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的古墓葬杂霉去除剂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墓葬杂霉去除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硼酸盐2-5份、次氯酸盐1-3份、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2-5份、蒸馏水230-26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墓葬杂霉去除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硼酸盐2-5份、次氯酸盐1-3份、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2-5份、蒸馏水230-26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墓葬杂霉去除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硼酸盐4份、次氯酸盐1.2份、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3份、蒸馏水2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墓葬杂霉去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硼酸盐为四水八硼酸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墓葬杂霉去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为甲基氯异噻唑啉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墓葬杂霉去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氯酸盐为次氯酸钾。


6.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古墓葬杂霉去除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称量:按设定的重量份数分别称取硼酸盐、次氯酸盐、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和蒸馏水;
b、分散均匀:将蒸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明夏柯张琴曹星邓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财经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