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6878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具体涉及红小豆栽培方法领域,其中包括以下步骤:种植地选址、土地翻整、布局播种、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丝瓜汁溶液对幼苗的喷洒及韭菜的种植,以丝瓜汁自身的抗菌及杀虫效果用来防治幼苗期的红小豆植株上的菜青虫、红蜘蛛、蚜虫及菜螟等害虫,有效避免红小豆的幼苗期间害虫啃食苗叶的情况,大大降低了死苗/空苗率,保证幼苗存活率,且在韭菜采割后产生气味有效驱赶害虫,有效的避免红小豆植株发育期间的害虫危害,提高了红小豆的亩产量,连同采割的韭菜售卖,有效提高了单亩农作物产值,有效提高种植者的利益收取,且投入成本较少,有利于大范围推广。

A method of insect repellent cultivation of organic adzuki be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红小豆栽培方法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红小豆,别名:赤豆、红饭豆、饭豆、蛋白豆、赤山豆,是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茎纤细,长达1米或过之,幼时被黄色长柔毛,老时无毛。外形与红豆相似而稍微细长。一年生草本植物,赤小豆主要用于中药材,常与红豆混用,具备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等功效。全国各地普遍栽培。赤小豆可整粒食用,或用于煮饭、煮粥、做赤豆汤。常用来做成豆沙作为馅料,美味可口;赤小豆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粘土、沙土都能生长,川道、山地均可种植。既耐涝,又耐旱,晚种早熟,生育期短,栽培技术简单,可做补种作物。有机红小豆,AA级绿色食品红豆,绿色无污染,无农药残留。无公害红豆,A级绿色食品红豆,绿色少污染,少农药残留。一般红小豆,符合国家粮食卫生标准,最基本的粮食质量要求。其中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的含量高于禾谷类作物2-3倍,医食同源,既是食品,又具有清热解暑、利水除湿、消肿解毒的保健功能。被誉为粮食中的"红珍珠"。在有机红小豆种植过程中,因需规避化肥、农药及杀虫剂的使用,故此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引起蚜虫、钻心虫、豆荚螟等害虫危害,会造成大幅度的减产,而现有有机红小豆种植时多采用天敌生物杀虫、微生物杀虫及种植驱虫植物(类似紫苏、薄荷、除虫菊等),但其种植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范围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有机红小豆种植时的虫害问题,且做到简单异行,便于大范围的推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S1、种植地选址:挑选日照充足且无重茬种植的3年以上轮作的旱地种植,因重茬可使病害加重,造成杂草丛生、根系发育不良、根瘤减少,降低产量和品质;S2、土地翻整:S2.1:选用二甲戊灵作为除草剂,按照二甲戊灵与水为1:100的比例配置稀释液,对种植地表进行均匀喷洒,提前对种植地进行除草剂喷洒,将种植地的草籽、草苗进行灭活,避免杂草丛生与红小豆植株争取养分,二甲戊灵可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部分阔叶杂草和莎草有显著的除草效果,又不会对红小豆和韭菜生长产生影响;S2.2:施加农家肥后采用旋耕犁对种植地进行精细整平,做到深耕细耙上虚下实,无坷垃,深浅一致,地平土碎,随后使用起垄机对耕地进行起垄,垄距设置为45-50cm,垄宽设置为50-60cm,红小豆生育期较短,施肥增产十分显著,在整地时一次重施底肥为主,如土壤肥力较差,可在幼苗期追施少量的速效氮,能起到显著的增产作用;S3、布局播种:S3.1:在相邻土垄间形成的垄沟中种植韭菜种子或韭菜根;S3.2:在步骤S3.1中韭菜种植10-20天后,在土垄顶部以行距40-50cm、播深3-5cm、穴距15-20cm、每穴3-4粒种子的方式播种饱满、无虫蛀的红小豆;S3.3:待步骤S3.2红小豆播后7-10天,株苗展开2-3片真叶时进行定苗,疏密留稀,可将密苗拔离苗作为备用苗移栽至稀苗处,每亩留苗1-1.2万株;S4、田间管理:S4.1:取鲜丝瓜进行离心破碎,按照重量比添加20倍的水浸泡、搅拌,对其过滤后取清滤液对红小豆真叶片进行喷雾,以丝瓜汁自身的抗菌及杀虫效果用来防治幼苗期的红小豆植株上的菜青虫、红蜘蛛、蚜虫及菜螟等害虫;S4.2:在红小豆植株现蕾初期于垄沟韭菜种植处进行水肥追加,保证水分供应及氮素供应,确保红小豆的颗粒饱满度及产品;S4.3:对垄沟中成熟的韭菜进行定时采割,裁割方式按照相邻垄沟间隔式采割法,韭菜采摘间隔期设置为6-9天,因韭菜采割后12-18天可再次长出,而对相邻垄沟内种植的韭菜进行间隔采割,可保证单垄顶部种植的红小豆制造一侧会有刚采割后的韭菜,且采割后的韭菜散发的气味可有效进行飞虫或爬虫,避免外来的蚜虫或豆荚螟危害红小豆的正常生长;S5、适时收获:当全株荚果有2/3变成白黄色时进行收获,以减少损失,因为红小豆的开花结荚顺序由下而上,豆荚成熟参差不齐,已成熟的豆荚容易裂开,种子脱落,故不能等待全部豆荚成熟时收获。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1中二甲戊灵的使用量设置为33%二甲戊灵乳油100-150毫升/亩。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2中农家肥的添加量设置为每亩1500-2000KG。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1中韭菜的种植密度设置为行距20-25cm,穴距12-15cm。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4.2中追加肥料设置为草木灰,草木灰追加次数设置为2-3次,追肥间隔时长设置为10-15天,单次草木灰追加量为200-250KG/亩。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4.1中喷雾位置设置为红小豆植株的叶片和根茎部位。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2中红小豆的播种期设置为5月上、中旬。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4中进行追肥或韭菜裁割过程中若发现有杂草,应进行拔草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丝瓜汁溶液对幼苗的喷洒及韭菜的种植,以丝瓜汁自身的抗菌及杀虫效果用来防治幼苗期的红小豆植株上的菜青虫、红蜘蛛、蚜虫及菜螟等害虫,有效避免红小豆的幼苗期间害虫啃食苗叶的情况,大大降低了死苗/空苗率,保证幼苗存活率,且在韭菜采割后产生气味有效驱赶害虫,有效的避免红小豆植株发育期间的害虫危害,提高了红小豆的亩产量,连同采割的韭菜售卖,有效提高了单亩农作物产值,有效提高种植者的利益收取,且投入成本较少,有利于大范围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S1、种植地选址:挑选日照充足且无重茬种植的3年以上轮作的旱地种植,因重茬可使病害加重,造成杂草丛生、根系发育不良、根瘤减少,降低产量和品质;S2、土地翻整:S2.1:选用二甲戊灵作为除草剂,按照二甲戊灵与水为1:100的比例配置稀释液,对种植地表进行均匀喷洒,二甲戊灵的使用量设置为33%二甲戊灵乳油100-150毫升/亩,提前对种植地进行除草剂喷洒,将种植地的草籽、草苗进行灭活,避免杂草丛生与红小豆植株争取养分,二甲戊灵可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部分阔叶杂草和莎草有显著的除草效果,又不会对红小豆和韭菜生长产生影响;S2.2:施加农家肥后采用旋耕犁对种植地进行精细整平,农家肥的添加量设置为每亩1500-2000KG,做到深耕细耙上虚下实,无坷垃,深浅一致,地平土碎,随后使用起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以下步骤:/nS1、种植地选址:挑选日照充足且无重茬种植的3年以上轮作的旱地种植;/nS2、土地翻整:/nS2.1:选用二甲戊灵作为除草剂,按照二甲戊灵与水为1:100的比例配置稀释液,对种植地表进行均匀喷洒;/nS2.2:施加农家肥后采用旋耕犁对种植地进行精细整平,做到深耕细耙上虚下实,无坷垃,深浅一致,地平土碎,随后使用起垄机对耕地进行起垄,垄距设置为45-50cm,垄宽设置为50-60cm;/nS3、布局播种:/nS3.1:在相邻土垄间形成的垄沟中种植韭菜种子或韭菜根;/nS3.2:在步骤S3.1中韭菜种植10-20天后,在土垄顶部以行距40-50cm、播深3-5cm、穴距15-20cm、每穴3-4粒种子的方式播种饱满、无虫蛀的红小豆;/nS3.3:待步骤S3.2红小豆播后7-10天,株苗展开2-3片真叶时进行定苗,疏密留稀,可将密苗拔离苗作为备用苗移栽至稀苗处,每亩留苗1-1.2万株;/nS4、田间管理:/nS4.1:取鲜丝瓜进行离心破碎,按照重量比添加20倍的水浸泡、搅拌,对其过滤后取清滤液对红小豆真叶片进行喷雾;/nS4.2:在红小豆植株现蕾初期于垄沟韭菜种植处进行水肥追加;/nS4.3:对垄沟中成熟的韭菜进行定时采割,裁割方式按照相邻垄沟间隔式采割法,韭菜采摘间隔期设置为6-9天;/nS5、适时收获:当全株荚果有2/3变成白黄色时进行收获,以减少损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S1、种植地选址:挑选日照充足且无重茬种植的3年以上轮作的旱地种植;
S2、土地翻整:
S2.1:选用二甲戊灵作为除草剂,按照二甲戊灵与水为1:100的比例配置稀释液,对种植地表进行均匀喷洒;
S2.2:施加农家肥后采用旋耕犁对种植地进行精细整平,做到深耕细耙上虚下实,无坷垃,深浅一致,地平土碎,随后使用起垄机对耕地进行起垄,垄距设置为45-50cm,垄宽设置为50-60cm;
S3、布局播种:
S3.1:在相邻土垄间形成的垄沟中种植韭菜种子或韭菜根;
S3.2:在步骤S3.1中韭菜种植10-20天后,在土垄顶部以行距40-50cm、播深3-5cm、穴距15-20cm、每穴3-4粒种子的方式播种饱满、无虫蛀的红小豆;
S3.3:待步骤S3.2红小豆播后7-10天,株苗展开2-3片真叶时进行定苗,疏密留稀,可将密苗拔离苗作为备用苗移栽至稀苗处,每亩留苗1-1.2万株;
S4、田间管理:
S4.1:取鲜丝瓜进行离心破碎,按照重量比添加20倍的水浸泡、搅拌,对其过滤后取清滤液对红小豆真叶片进行喷雾;
S4.2:在红小豆植株现蕾初期于垄沟韭菜种植处进行水肥追加;
S4.3:对垄沟中成熟的韭菜进行定时采割,裁割方式按照相邻垄沟间隔式采割法,韭菜采摘间隔期设置为6-9天;
S5、适时收获: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彬情
申请(专利权)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