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用多用式呼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661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用多用式呼吸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氧气瓶,氧气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气瓶开关,气瓶开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流量调节开关,氧气瓶开关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氧压表,气瓶开关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氧口,出氧口远离气瓶开关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远离出氧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氧管。该呼吸内科用多用式呼吸装置,通过单向阀的设置,人员在使用该装置吸氧时,通过单向阀的设置,以防止人员在呼出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进入第二输氧管,从而影响第二输氧管的正常输氧,通过二氧化碳瓶的设置,可有效的避免长时间使用,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导致患者呼吸性碱中毒。

A multifunctional respiratory device for respiratory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科用多用式呼吸装置
本技术涉及呼吸内科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呼吸内科用多用式呼吸装置。
技术介绍
呼吸内科为现代西医中一个科室,常见病症有肺炎杆菌肺炎、急性肺脓肿、肺炎球菌肺炎、哮喘、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肺曲菌病、肺念珠菌病、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疱疹性咽峡炎、病毒性肺炎、矽肺、肺放线菌病、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哮喘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脱屑性间质性肺炎、免疫缺陷者肺炎、特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呼吸性细支气管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氧气罐作为呼吸内科用呼吸装置的一种,是呼吸内科必不可少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呼吸内科用多用式呼吸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呼吸内科用多用式呼吸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氧气瓶,所述氧气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气瓶开关,所述气瓶开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流量调节开关,所述氧气瓶开关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氧压表,所述气瓶开关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氧口,所述出氧口远离气瓶开关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出氧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氧管,所述第一输氧管远离连接块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加湿瓶,所述加湿瓶远离第一输氧管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输氧管,所述第二输氧管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第二输氧管远离加湿瓶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呼吸面罩。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氧气瓶相适配。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推架,所述手推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套。可选的,所述手推架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抽屉、第二抽屉和废料箱。可选的,所述呼吸面罩下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束带,所述呼吸面罩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二氧化碳瓶,所述二氧化碳瓶的表面开设有出气孔。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静音轮,所述静音轮的数量为四个。(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呼吸内科用多用式呼吸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呼吸内科用多用式呼吸装置,通过单向阀的设置,人员在使用该装置吸氧时,通过单向阀的设置,以防止人员在呼出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进入第二输氧管,从而影响第二输氧管的正常输氧,通过二氧化碳瓶的设置,可有效的避免长时间使用,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导致患者呼吸性碱中毒。2、该呼吸内科用多用式呼吸装置,通过第一抽屉和第二抽屉的设置,可放置备用的第一输氧管、第二输氧管和呼吸面罩,从而便于医务人员快速的更换,通过废料箱的设置,便于医务人员将用过的第一输氧管、第二输氧管和呼吸面罩统一收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呼吸面罩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氧气瓶;3、气瓶开关;4、流量调节开关;5、出氧口;6、连接块;7、第一输氧管;8、加湿瓶;9、第二输氧管;10、呼吸面罩;11、氧压表;12、手推架;13、第一抽屉;14、第二抽屉;15、废料箱;16、弹性束带;17、二氧化碳瓶;18、单向阀;19、静音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用多用式呼吸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氧气瓶2,氧气瓶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气瓶开关3,气瓶开关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流量调节开关4,氧气瓶开关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氧压表11,气瓶开关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氧口5,出氧口5远离气瓶开关3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连接块6,连接块6远离出氧口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氧管7,第一输氧管7远离连接块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加湿瓶8,通过加湿瓶8活动连接的设置,在使用完该装置时,可将第一输氧管7和第二输氧管9拆后将加湿瓶8进行消毒或更换蒸馏水,加湿瓶8远离第一输氧管7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输氧管9,第二输氧管9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8,通过单向阀18的设置,人员在使用该装置吸氧时,通过单向阀18的设置,以防止人员在呼出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进入第二输氧管9,从而影响第二输氧管9的正常输氧,通过二氧化碳瓶17的设置,可有效的避免长时间使用,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导致患者呼吸性碱中毒,第二输氧管9远离加湿瓶8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呼吸面罩10,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与氧气瓶2相适配,通过凹槽的设置,能使氧气瓶2放置于凹槽内,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氧气瓶2容易从底座上掉落,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推架12,手推架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套,手推架1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抽屉13、第二抽屉14和废料箱15,通过第一抽屉13和第二抽屉14的设置,可放置备用的第一输氧管7、第二输氧管9和呼吸面罩10,从而便于医务人员快速的更换,通过废料箱15的设置,便于医务人员将用过的第一输氧管7、第二输氧管9和呼吸面罩10统一收纳,呼吸面罩10下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束带16,呼吸面罩10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二氧化碳瓶17,二氧化碳瓶17的表面开设有出气孔,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静音轮19,静音轮19的数量为四个。综上所述,该呼吸内科用多用式呼吸装置,使用时,通过单向阀18的设置,人员在使用该装置吸氧时,通过单向阀18的设置,以防止人员在呼出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进入第二输氧管9,从而影响第二输氧管9的正常输氧,通过二氧化碳瓶17的设置,可有效的避免长时间使用,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导致患者呼吸性碱中毒,通过第一抽屉13和第二抽屉14的设置,可放置备用的第一输氧管7、第二输氧管9和呼吸面罩10,从而便于医务人员快速的更换,通过废料箱15的设置,便于医务人员将用过的第一输氧管7、第二输氧管9和呼吸面罩10统一收纳。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科用多用式呼吸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氧气瓶(2),所述氧气瓶(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气瓶开关(3),所述气瓶开关(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流量调节开关(4),所述氧气瓶开关(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氧压表(11),所述气瓶开关(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氧口(5),所述出氧口(5)远离气瓶开关(3)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远离出氧口(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氧管(7),所述第一输氧管(7)远离连接块(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加湿瓶(8),所述加湿瓶(8)远离第一输氧管(7)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输氧管(9),所述第二输氧管(9)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8),所述第二输氧管(9)远离加湿瓶(8)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呼吸面罩(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用多用式呼吸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氧气瓶(2),所述氧气瓶(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气瓶开关(3),所述气瓶开关(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流量调节开关(4),所述氧气瓶开关(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氧压表(11),所述气瓶开关(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氧口(5),所述出氧口(5)远离气瓶开关(3)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远离出氧口(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氧管(7),所述第一输氧管(7)远离连接块(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加湿瓶(8),所述加湿瓶(8)远离第一输氧管(7)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输氧管(9),所述第二输氧管(9)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8),所述第二输氧管(9)远离加湿瓶(8)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呼吸面罩(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用多用式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