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伟专利>正文

一种呼吸科用嗓子内部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6610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科用嗓子内部给药装置,包括气囊、注药管、导药管、喷药嘴、隔网以及把手,气囊为椭圆结构,气囊前端与隔网一端通过螺纹旋转连接,隔网另一端套于注药管,注药管前端旋有导药管,导药管后端弯折,导药管前端为锥形结构,喷药嘴后端套于导药管前端,喷药嘴侧面设有多个出药孔,气囊、注药管、导药管、喷药嘴内部中空连接,把手套于注药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囊、注药管、导药管和喷药嘴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准确控制药剂喷洒部位,避免药液扩散到呼吸道或消化道,注药方便,在需要上药时,挤压气囊,将注药管内的药通过导药管从喷药嘴中出来,喷药均匀,使用方便,治疗效果好,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An internal drug delivery device for respiratory depar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科用嗓子内部给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呼吸科用嗓子内部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在呼吸内科临床上,在治疗咽喉肿痛或扁桃体发炎等疾病时,经常需要用热水冲泡粉剂药物,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来消炎止痛。目前所用的方法大多是用管子将粉末剂药物吹入到咽喉部分,由于口腔、鼻腔内部与呼吸道、消化道入口极为接近,药粉很容易扩散进入消化道或呼吸道造成局部痉挛,严重影响病人安全,且由于喷药设备设计不合理,造成给药不匀,药物无法很好的到达病症部位,治疗效果不好,给医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科用嗓子内部给药装置,设置后端完全的导药管,导药管一端设置喷药嘴,通过喷药嘴四周的出药孔均匀给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科用嗓子内部给药装置,包括气囊、注药管、导药管、喷药嘴、隔网以及把手,所述气囊为椭圆结构,所述气囊前端与隔网一端通过螺纹旋转连接,所述隔网另一端套于注药管,所述注药管前端旋有导药管,所述导药管后端弯折,所述导药管前端为锥形结构,所述喷药嘴后端套于导药管前端,所述喷药嘴侧面设有多个出药孔,所述气囊、注药管、导药管、喷药嘴内部中空连接,所述把手套于注药管上。优选的,隔网为内部中空的圆筒结构,所述隔网设于气囊与注药管之间,所述隔网侧面表面设有螺旋纹。优选的,喷药嘴为锥形结构,所述喷药嘴后端直径大于导药管前端直径,所述喷药嘴前端为封闭式的椭圆状。优选的,喷药嘴包括喷药嘴A和喷药嘴B,所述喷药嘴A侧面的出药孔直径小于喷药嘴B侧面的出药孔直径。优选的,把手包括把手本体和把手圈,所述把手圈一侧设有把手本体,所述把手圈对应把手本体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凸出的圈头。优选的,圈头上设有圈孔,所述圈孔内设有可拆卸的螺丝,所述螺丝对应有相配的螺母。优选的,气囊表面均分分布有螺旋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一种可拆卸的呼吸科用嗓子内部给药装置,通过气囊、注药管、导药管和喷药嘴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准确控制药剂喷洒部位,避免药液扩散到呼吸道或消化道,注药方便,在需要上药时,挤压气囊,将注药管内的药通过导药管从喷药嘴中出来,喷药均匀,使用方便,治疗效果好,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2)本技术在气囊和注药管之间设有隔网,隔网可以在挤压气囊喷药时,提供部分阻力,防止气囊带给喷药嘴的气压过大,从而引起的上药量过多。(3)本技术在可拆卸的喷药嘴侧面设有出药孔,使得药剂能够顺利的从出药孔喷洒至呼吸道病症部位,喷药嘴前端椭圆形状解决了直管开口容易损伤呼吸道内膜的问题。(4)本技术提供两种不同孔径的喷药嘴,方便不同类型药剂用量不同时控制用量。(5)本技术设有可拆卸并能调整位置的把手,把手可以通过把圈一侧的螺母调整把手的位置,可以在工作人员上药时提供借力点。(6)本技术在气囊表面设有螺纹,使工作人员上药时不易手滑。附图说明图1为给药装置整体结构图;图2为隔网结构图;图3为把手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呼吸科用嗓子内部给药装置,包括气囊1、注药管2、导药管3、喷药嘴4、隔网5以及把手6,气囊1为椭圆结构,气囊1表面均分分布有螺旋纹,气囊1前端与隔网5一端通过螺纹旋转连接,隔网5另一端套于注药管2,隔网5为内部中空的圆筒结构,隔网5侧面表面设有螺旋纹,隔网5可以在挤压气囊1喷药时,提供部分阻力,防止气囊1带给喷药嘴4的气压过大,从而引起的上药量过多,注药管2前端旋有导药管3,导药管3后端弯折,导药管3前端为锥形结构,喷药嘴4后端套于导药管3前端,喷药嘴4侧面设有多个出药孔,使得药剂能够顺利的从出药孔喷洒至呼吸道病症部位,喷药嘴4为锥形结构,喷药嘴4后端直径大于导药管3前端直径,喷药嘴4前端为封闭式的椭圆状,解决了直管开口容易损伤呼吸道内膜的问题,喷药嘴4包括喷药嘴A41和喷药嘴B42,喷药嘴A41侧面的出药孔直径小于喷药嘴B42侧面的出药孔直径,两种不同孔径的喷药嘴方便不同类型药剂用量不同时控制用量。请参阅图3,把手6套于注药管上,把手6包括把手本体61和把手圈62,把手圈62一侧设有把手本体61,把手圈62对应把手本体61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凸出的圈头63,圈头63上设有圈孔,圈孔内设有可拆卸的螺丝64,螺丝64对应有相配的螺母65,把手可以通过把圈一侧的螺母调整把手的位置,可以在工作人员上药时提供借力点。使用方法通过将注药管2从隔网5一端拔出,将药剂装入注药管5内,按压气囊1,气囊1为椭圆结构,气囊1表面均分分布有螺旋纹,气囊1前端与隔网5一端通过螺纹旋转连接,隔网5另一端套于注药管2,隔网5为内部中空的圆筒结构,隔网5侧面表面设有螺旋纹,隔网5可以在挤压气囊1喷药时,提供部分阻力,防止气囊1带给喷药嘴4的气压过大,从而引起的上药量过多,注药管2前端旋有导药管3,导药管3后端弯折,导药管3前端为锥形结构,喷药嘴4后端套于导药管3前端,喷药嘴4侧面设有多个出药孔,使得药剂能够顺利的从出药孔喷洒至呼吸道病症部位,喷药嘴4为锥形结构,喷药嘴4后端直径大于导药管3前端直径,喷药嘴4前端为封闭式的椭圆状,解决了直管开口容易损伤呼吸道内膜的问题,喷药嘴4包括喷药嘴A41和喷药嘴B42,喷药嘴A41侧面的出药孔直径小于喷药嘴B42侧面的出药孔直径,两种不同孔径的喷药嘴方便不同类型药剂用量不同时控制用量,把手6套于注药管上,把手6包括把手本体61和把手圈62,把手圈62一侧设有把手本体61,把手圈62对应把手本体61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凸出的圈头63,圈头63上设有圈孔,圈孔内设有可拆卸的螺丝64,螺丝64对应有相配的螺母65,把手可以通过把圈一侧的螺母调整把手的位置,可以在工作人员上药时提供借力点。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科用嗓子内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注药管、导药管、喷药嘴、隔网以及把手,所述气囊为椭圆结构,所述气囊前端与隔网一端通过螺纹旋转连接,所述隔网另一端套于注药管,所述注药管前端旋有导药管,所述导药管后端弯折,所述导药管前端为锥形结构,所述喷药嘴后端套于导药管前端,所述喷药嘴侧面设有多个出药孔,所述气囊、注药管、导药管、喷药嘴内部中空连接,所述把手套于注药管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科用嗓子内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注药管、导药管、喷药嘴、隔网以及把手,所述气囊为椭圆结构,所述气囊前端与隔网一端通过螺纹旋转连接,所述隔网另一端套于注药管,所述注药管前端旋有导药管,所述导药管后端弯折,所述导药管前端为锥形结构,所述喷药嘴后端套于导药管前端,所述喷药嘴侧面设有多个出药孔,所述气囊、注药管、导药管、喷药嘴内部中空连接,所述把手套于注药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用嗓子内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网为内部中空的圆筒结构,所述隔网设于气囊与注药管之间,所述隔网侧面表面设有螺旋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用嗓子内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药嘴为锥形结构,所述喷药嘴后端直径大于导药管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伟
申请(专利权)人:杜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