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器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610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雾化器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夹、金属定型软管、支撑座、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金属定型软管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夹和支撑座固定连接,支撑座上形成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一枢接孔,第一支撑环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一枢接轴,两个第一枢接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一枢接孔内;第一支撑环上设置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二枢接孔,第二枢接孔的轴线与第一枢接轴的轴线相交设置;第二支撑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二枢接轴,两个第二枢接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二枢接孔内;雾化器卡接在第二支撑环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代替人力进行支撑雾化器的功能,还能够减少雾化器因为误触而发生倾倒的风险。

A fixed bracket for atomi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器固定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材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雾化器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雾化吸入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和水肿,解痉,稀化痰液,帮助祛痰;如图9所示,使用时,药液设置在雾化器100内,雾化器100底部与氧气管200连接,氧气管200的另一端与病房墙上的氧气出口相连接。卧床偏瘫患者手脚不便,在进行雾化吸入时需要护士或家属长时间拿着雾化器100,雾化器无垂直放置容易发生雾化器100倾倒或导致药物无法全部雾完,影响雾化吸入效果。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器固定支架,其具有代替人力进行支撑雾化器的功能,还能够减少雾化器因为误触而发生倾倒的风险,确保药物全部用完。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雾化器固定支架,其中,包括固定夹、金属定型软管、支撑座、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所述金属定型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夹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与所述金属定型软管远离所述固定夹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上形成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一枢接孔,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一枢接轴,两个所述第一枢接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枢接孔内;所述第一支撑环上设置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二枢接孔,所述第二枢接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枢接轴的轴线相交设置;所述第二支撑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二枢接轴,两个所述第二枢接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枢接孔内;所述雾化器卡接在所述第二支撑环内。进一步,所述第二枢接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枢接轴的轴线垂直相交设置。进一步,所述支撑座的形状为U形,所述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在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供氧气管通过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相齐平时,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互错开,所述第一支撑环从侧面遮挡所述第二开口。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雾化器固定支架,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所述固定架夹在病床上或者其他固定物上,雾化器卡接在所述第二支撑环内,通过调节所述金属定型软管使得雾化器保持在一个合适的位置。通过雾化器固定支架的支撑作用,代替了家属或者护士的支撑,节省了人力,特别适合卧床偏瘫患者雾化吸入使用。二、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的调节作用,当所述金属定型软管和所述支撑座被误触时,通过第一枢接轴和第二枢接轴的转动,能够使得雾化器恢复竖直状态,减少了雾化器发生倾倒的发生。三、通过设置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使得可以先将氧气管连接在雾化器底部,再将氧气管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将雾化器自上而下卡接在所述第二支撑环中,使得护士操作时更加简单方便。通过将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互错开,避免在雾化过程中氧气管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意外脱出而影响第二支撑环的第二枢接轴转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涉及一种雾化器固定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未错开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未错开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相互错开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相互错开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相互错开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氧气管通过时的状态示意图。图9为雾化器和氧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雾化器100;卡接环110;氧气管200;固定夹1;金属定型软管2;支撑座3;第一枢接孔31;第一支撑环4;第一枢接轴41;第二枢接孔42;第一开口43;第二支撑环5;第二枢接轴51;第二开口5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9所示,其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雾化器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夹1、金属定型软管2、支撑座3、第一支撑环4和第二支撑环5,所述金属定型软管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夹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3与所述金属定型软管2远离所述固定夹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3上形成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一枢接孔31,所述第一支撑环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一枢接轴41,两个所述第一枢接轴41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枢接孔31内;所述第一支撑环4上设置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二枢接孔42,所述第二枢接孔42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枢接轴41的轴线相交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枢接孔42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枢接轴41的轴线垂直相交设置。这样,所述第一支撑环4和第二支撑环5分别在两个方向使得第二支撑环5和卡接在第二支撑环5所述第二支撑环5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二枢接轴51,两个所述第二枢接轴51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枢接孔42内;所述雾化器100卡接在所述第二支撑环5内,使得雾化器100在被意外触碰时能够恢复竖直状态以减少雾化器100发生倾倒的风险。所述雾化器100可通过自身锥度自上而下卡接在所述第二支撑环5内,也可以通过采用在雾化器100上设置卡接环110的方式自上而下卡接在第二支撑环5内。这样,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雾化器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架夹在病床上或者其他固定物上,雾化器100卡接在所述第二支撑环5内,通过调节所述金属定型软管2使得雾化器100保持在一个合适的位置。通过雾化器固定支架的支撑作用,代替了家属或者护士的支撑,节省了人力,特别适合卧床偏瘫患者雾化吸入使用。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环4和第二支撑环5的调节作用,当所述金属定型软管2和所述支撑座3被误触时,通过第一枢接轴41和第二枢接轴51的转动,能够使得雾化器100恢复竖直状态,减少了雾化器100发生倾倒的发生。优选地,所述支撑座3的形状为U形,所述第一支撑环4和第二支撑环5在远离所述支撑座3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供氧气管200通过的第一开口43和第二开口52。通过设置第一开口43和第二开口52,使得可以先将氧气管200连接在雾化器100底部,再将氧气管200通过所述第一开口43和第二开口52将雾化器100自上而下卡接在所述第二支撑环5中,使得护士操作时更加简单方便。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环4和第二支撑环5相齐平时,所述第一开口43和第二开口52相互错开,所述第一支撑环4从侧面遮挡所述第二开口52。氧气管200连接在所述雾化器100底部后,如图8所示,将所述第一支撑环4和第二支撑环5转动一定角度,使得形成一条将所述第二支撑环5内腔穿过所述第二开口52和第二开口52与外界相连接的通道。氧气管200穿过通道进入至所述第二支撑环5内部,再将所述第二支撑环5和第一支撑环4恢复原状,将雾化器100自上而下卡接在所述第二支撑环5中。通过将所述第一开口43和第二开口52相互错开,避免在雾化过程中氧气管200从第一开口43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夹、金属定型软管、支撑座、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所述金属定型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夹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与所述金属定型软管远离所述固定夹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上形成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一枢接孔,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一枢接轴,两个所述第一枢接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枢接孔内;所述第一支撑环上设置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二枢接孔,所述第二枢接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枢接轴的轴线相交设置;所述第二支撑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二枢接轴,两个所述第二枢接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枢接孔内;所述雾化器卡接在所述第二支撑环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夹、金属定型软管、支撑座、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所述金属定型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夹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与所述金属定型软管远离所述固定夹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上形成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一枢接孔,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一枢接轴,两个所述第一枢接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枢接孔内;所述第一支撑环上设置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二枢接孔,所述第二枢接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枢接轴的轴线相交设置;所述第二支撑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两个同轴设置的第二枢接轴,两个所述第二枢接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纯真陈金英潘春玲林艺粉陈丽文翁小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