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内静脉辅助穿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63669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内静脉辅助穿刺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柱、针管和负压维持器;所述负压维持器包括长方形的壳体,壳体内部形成空腔,壳体底面设有镂空的网格板;所述壳体顶部中央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气管,针管的针嘴连接气管并将壳体内部的空气抽出;所述壳体上表面还设有两个把手,两个把手分别位于气管的两侧;所述支撑柱长度可调,支撑柱活动固定于针管的活塞手柄和夹持手柄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在皮肤表面吸附固定指引穿刺针穿刺颈内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An auxiliary puncture device of internal jugular ve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内静脉辅助穿刺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耗材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医疗工作中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广泛用于重症患者治疗,重症患者循环系统功能多存在功能下降或功能衰竭,超声技术广泛用于颈内静脉置管操作,良好的定位有效地增加了操作的成功率,但对于容量严重不足的患者,大静脉也存在严重充盈不足(甚至塌闭),轻微的外部压力甚至穿刺针头刺破组织而产生的对颈内静脉的压力就可以完全压瘪颈内静脉,给操作带来困难、无法成功穿刺或穿入颈动脉造成较大损伤,另外对于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的患者过度颈部探按会造成颈动脉斑块破损或脑栓塞。所以,提供一种穿刺辅助装置在颈内静脉穿刺时以对抗穿刺针对颈内静脉的挤压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提出的一种颈内静脉辅助穿刺装置。本技术是按照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实现的。一种颈内静脉辅助穿刺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柱、针管和负压维持器;所述负压维持器包括长方形的壳体,壳体内部形成空腔,壳体底面设有镂空的网格板;所述壳体顶部中央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气管,针管的针嘴连接气管并将壳体内部的空气抽出;所述壳体上表面还设有两个把手,两个把手分别位于气管的两侧;所述支撑柱长度可调,支撑柱活动固定于针管的活塞手柄和夹持手柄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包括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的侧壁上均形成贯穿的插槽;所述上支撑柱内部还形成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上支撑柱的轴线平行并贯穿上支撑柱;所述下支撑柱顶部形成螺柱,螺柱嵌入螺纹孔内并使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插槽的深度不大于上支撑柱或下支撑柱的截面半径,插槽的宽度与针管的活塞推杆加强筋的厚度相等。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上支撑柱截面半径的一半。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的底面直径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网格板由纵向十五根,横向三根网格线组成,共形成16×4个正方形小孔;其中,位于中间的横向网格线加粗或标记成不同颜色以形成穿刺针指引线。进一步的,所述针嘴通过橡胶垫连接气管;所述橡胶垫为扁圆柱形且中间贯通形成气体通道,橡胶垫上下表面的中心均向内凹陷形成圆柱形的凹陷部,其中上表面的凹陷部内径等于针嘴的外径,下表面的凹陷部内径等于气管的外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抽吸空气在负压维持器内产生人造负压,使负压维持器吸附于皮肤表面,网格板可阻断皮肤过度内陷,吸附固定穿刺部位皮肤,提拉颈内静脉覆盖的组织对抗穿刺时穿刺针外力对颈内静脉的挤压,同时粗网格线(红线)可指引穿刺针方向,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技术材质为硬质透明高分子聚丙烯材料,为一次性使用医用耗材,其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负压维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上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下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支撑柱安装在针管上时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针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壳体底部网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针嘴和气管连接处的纵剖面图。其中,101.上支撑柱;102.螺纹孔;103.插槽;104.下支撑柱;105.螺柱;201.活塞手柄;202.活塞推杆;203.夹持手柄;204.针嘴;301.气管;302.把手;303.壳体;304.网格板;4.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9所示,一种颈内静脉辅助穿刺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柱、针管和负压维持器;所述负压维持器包括长方形的壳体303,壳体303内部形成空腔,壳体303底面设有镂空的网格板304;所述壳体303顶部中央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气管301,针管的针嘴204连接气管301并将壳体303内部的空气抽出;所述壳体303上表面还设有两个把手302,两个把手302分别位于气管301的两侧;所述支撑柱长度可调,支撑柱活动固定于针管的活塞手柄201和夹持手柄203之间。所述支撑柱包括上支撑柱101和下支撑柱104,上支撑柱101和下支撑柱104的侧壁上均形成贯穿的插槽103;所述上支撑柱101内部还形成螺纹孔102,所述螺纹孔102与上支撑柱101的轴线平行并贯穿上支撑柱101;所述下支撑柱104顶部形成螺柱105,螺柱105嵌入螺纹孔102内并使上支撑柱101和下支撑柱104活动连接。所述插槽103的深度不大于上支撑柱101或下支撑柱104的截面半径,插槽103的宽度与针管的活塞推杆202加强筋的厚度相等。所述螺纹孔102的直径小于或等于上支撑柱101截面半径的一半。所述上支撑柱101和下支撑柱104的底面直径相同。所述网格板304由纵向十五根,横向三根网格线组成,共形成16×4个正方形小孔;其中,位于中间的横向网格线加粗或标记成不同颜色以形成穿刺针指引线。所述针嘴204通过橡胶垫4连接气管301;所述橡胶垫4为扁圆柱形且中间贯通形成气体通道,橡胶垫4上下表面的中心均向内凹陷形成圆柱形的凹陷部,其中上表面的凹陷部内径等于针嘴204的外径,下表面的凹陷部内径等于气管301的外径。本技术可以密闭连接5ml或10ml的针管(不使用针头),如图9所示,橡胶垫4可以设计成不同规格以匹配不同容积的针管。本技术也可不使用橡胶垫4,在此实施例中可以将负压维持器的气管301设置成不同孔径以匹配不同容积的针管。壳体303为长50mm,宽13mm,深5mm的长方体空间,其底部的网格板304为与皮肤的接触面。网格板304的尺寸为50mm×13mm,网格是2×2mm的正方形小孔,网格板304共形成16×4个正方形小孔,图8中粗网格线为中线,使用过程中与颈内静脉有效安全轴线体表投影线对齐,在产品中可做成红色用于指引穿刺针的穿刺方向。图2、3、4为支撑柱及其组件,支撑柱直径5mm,拧动上支撑柱101时,可以调节整根支撑柱的长度,由于实际使用中,该长度的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将螺柱105的螺距设置为2mm,即支撑柱允许的长度可以以2mm为档位逐渐加长或变短,每一个档位,上支撑柱101和下支撑柱104上的插槽103都是相互对齐的。除了支撑柱,其余组件均透明高分子聚丙烯材料,且均为1mm厚度。临床实际操作过程如下:根据超声定位标明颈内静脉有效安全轴线皮肤投影长度3-4cm,记号笔标记位置。常规消毒铺无菌敷单,将负压维持器的网格板304密切接触皮肤,粗网格线(红线)对准颈内静脉标记线,针管的针嘴204通过橡胶垫4连接气管301,向外抽吸空气在壳体303内腔产生人造负压,使网格板304吸附于皮肤表面,支撑柱调节长度并支撑在针管的活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内静脉辅助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柱、针管和负压维持器;所述负压维持器包括长方形的壳体(303),壳体(303)内部形成空腔,壳体(303)底面设有镂空的网格板(304);所述壳体(303)顶部中央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气管(301),针管的针嘴(204)连接气管(301)并将壳体(303)内部的空气抽出;所述壳体(303)上表面还设有两个把手(302),两个把手(302)分别位于气管(301)的两侧;所述支撑柱长度可调,支撑柱活动固定于针管的活塞手柄(201)和夹持手柄(203)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内静脉辅助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柱、针管和负压维持器;所述负压维持器包括长方形的壳体(303),壳体(303)内部形成空腔,壳体(303)底面设有镂空的网格板(304);所述壳体(303)顶部中央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气管(301),针管的针嘴(204)连接气管(301)并将壳体(303)内部的空气抽出;所述壳体(303)上表面还设有两个把手(302),两个把手(302)分别位于气管(301)的两侧;所述支撑柱长度可调,支撑柱活动固定于针管的活塞手柄(201)和夹持手柄(203)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内静脉辅助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上支撑柱(101)和下支撑柱(104),上支撑柱(101)和下支撑柱(104)的侧壁上均形成贯穿的插槽(103);所述上支撑柱(101)内部还形成螺纹孔(102),所述螺纹孔(102)与上支撑柱(101)的轴线平行并贯穿上支撑柱(101);所述下支撑柱(104)顶部形成螺柱(105),螺柱(105)嵌入螺纹孔(102)内并使上支撑柱(101)和下支撑柱(104)活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颈内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