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用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36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16
心内科用穿刺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套筒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套管针,针芯的右端穿过套管针以及套筒后伸设在套筒的右侧,且伸设端上固定设置有旋转块;套管针左端的侧壁上固定开设有数个进液孔,套筒内部左侧的针芯的侧壁上固定开设有数个出液孔;套筒内部的针芯上固定套设有活塞;出液管的下端插设在集液瓶的内底部;集液瓶的上端固定插设有出气管,出气管的内端插设在集液瓶内部的上侧,出气管的外端设置与球囊连接,能够有效的防止尖锐的针头穿过心包后,跳动的心脏使得针尖刺伤心机,大大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安全性能,同时采用的是活塞进行密封,能够防止空气进入到心包。

Puncture needle for Cardi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心内科用穿刺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心内科用穿刺针。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心包液患者的治疗,多采用穿刺抽取的方法。目前,一般采用传统的针头进行穿刺,由于针头前端较为尖锐,而穿入心包后,由于心脏一直跳动,针尖很容易刺伤心肌,甚至引起心脏骤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有些方案采用套管式穿刺针,但这种穿刺针操作较为麻烦,很容易使空气进入心包内,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心内科用穿刺针,能够有效的防止尖锐的针头穿过心包后,跳动的心脏使得针尖刺伤心机,大大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安全性能,同时采用的是活塞进行密封,能够防止空气进入到心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套管针、针芯、针头;套管针的内部活动插设有针芯,针芯的左端固定设置有针头,针头露设在套管针的左侧;它还包含液体流通槽、进液孔、出液孔、活塞、套筒、旋转块、手持部、集液瓶、球囊;套筒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套管针,针芯的右端穿过套管针以及套筒后伸设在套筒的右侧,且伸设端上固定设置有旋转块;套管针左端的侧壁上固定开设有数个进液孔,套筒内部左侧的针芯的侧壁上固定开设有数个出液孔,针芯为左端开口的中空结构,针芯的内部固定开设有液体流通槽,且出液孔与液体流通槽的内部连通设置;套筒内部的针芯上固定套设有活塞,活塞的四周壁与套筒的内侧壁相抵触设置;套筒右端的侧壁的上下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手持部,套筒右侧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与套筒的内部连通设置,且出液管的上端设置在活塞的底部;出液管的下端插设在集液瓶的内底部;集液瓶的上端固定插设有出气管,出气管的内端插设在集液瓶内部的上侧,出气管的外端设置与球囊连接;球囊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单向阀。进一步地,所述的针头与套管针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螺纹旋转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管针左端的侧壁上等间距固定设置有数个防堵凸起,数个防堵凸起与进液孔相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管针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刻度层。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筒的左端固定套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螺纹旋设有固定柱,固定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吸盘,固定柱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手拧。进一步地,所述的针头尖端的锥角为9°-11°。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心内科用穿刺针,能够有效的防止尖锐的针头穿过心包后,跳动的心脏使得针尖刺伤心机,大大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安全性能,同时采用的是活塞进行密封,能够防止空气进入到心包,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的操作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吸盘、固定柱和手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套管针1、针芯2、针头3、套筒4、旋转块5、进液孔6、出液孔7、液体流通槽8、活塞9、手持部10、限位块11、出液管12、集液瓶13、出气管14、球囊15、单向阀16、螺纹17、防堵凸起18、刻度层19、固定板20、固定柱21、吸盘22、手拧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看如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套管针1、针芯2、针头3,且三者均采用的是医用级别的合金材质构成;套管针1的内部活动插设有针芯2,针芯2的左端固定焊设有针头3,针头3露设在套管针1的左侧;它还包含液体流通槽8、进液孔6、出液孔7、活塞9、套筒4、旋转块5、手持部10、集液瓶13、球囊15;套筒4的左端固定焊设有套管针1,针芯2的右端穿过套管针1以及套筒4后伸设在套筒4的右侧,且伸设端上固定焊设有旋转块5;套管针1左端的侧壁上固定开设有数个进液孔6,方便将心包积液流入到套管针1的内部,套筒4内部左侧的针芯2的侧壁上固定开设有数个出液孔7,针芯2为左端开口的中空结构,针芯2的内部固定开设有液体流通槽8,且出液孔7与液体流通槽8的内部连通设置,方便将进液孔6进入的液体输送到出液口端,落入到套筒4的内部;套筒4内部的针芯2上通过胶粘固定套设有活塞9,活塞9的四周壁与套筒4的内侧壁相抵触设置;套筒4右端的侧壁的上下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手持部10,套筒4右侧的内侧壁上固定焊设有限位块11;套筒4的底部通过胶粘固定连接有出液管12,出液管12与套筒4的内部连通设置,且出液管12的上端设置在活塞9的底部,在吸液之前,活塞9堵住进液管的上端,能够防止空气进入到心包;出液管12的下端插设在集液瓶13的内底部;集液瓶13的上端固定插设有出气管14,出气管14的内端插设在集液瓶13内部的上侧,出气管14的外端设置与球囊15连接;球囊15的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单向阀16。进一步地,所述的针头3与套管针1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螺纹17旋转连接,防止针头3在刺入皮下组织时,套管针1与针头3产生位移。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管针1左端的侧壁上等间距固定设置有数个防堵凸起18,数个防堵凸起18与进液孔6相间设置,防止在吸液的过程中,软组织被吸附,堵住进液孔6。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管针1的侧壁上固定刻设有刻度层19,方便更加直观的看出刺入的深度。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筒4的左端固定焊接套设有固定板20,固定板20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螺纹17旋设有固定柱21,固定柱2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吸盘22,固定柱2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手拧23,人体的皮肤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手拧23能够调节固定柱21的长度,方便适应不同人体的皮肤,吸盘22能够吸附住皮肤的表面,方便将装置整体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的针头3尖端的锥角为9°-1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将针头3通过螺纹17旋转露设在套管针1的左端,然后医生握着手持部10将针头3植入患者的胸口的皮下组织,直到穿透心包后停止,通过刻度层19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出插入的深度,此时,活塞9将出液管12的上端堵住,能够有效的防止空气进入到患者的心包内部,然后通过旋转旋转块5,将针头3慢慢向右运动,同时带动活塞9向右运动,此时出液管12的上端与套管的内部连通设置,直到活塞9运动到限位块11为止;通过球囊15和单向阀16将集液瓶13内的空气抽出,此时集液瓶13的内部为负压的状态,心包内的积液通过套管针1上的进液孔6,进入到液体流通槽8的内部,使得心包积液通过液体流通槽8流动到出液孔7,然后从出液管12进入到集液瓶13的内部进行存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1、套管针1左侧的内部通过螺纹17旋转设置有针头3,针头3在刺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心内科用穿刺针,它包含套管针(1)、针芯(2)、针头(3);套管针(1)的内部活动插设有针芯(2),针芯(2)的左端固定设置有针头(3),针头(3)露设在套管针(1)的左侧;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液体流通槽(8)、进液孔(6)、出液孔(7)、活塞(9)、套筒(4)、旋转块(5)、手持部(10)、集液瓶(13)、球囊(15);套筒(4)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套管针(1),针芯(2)的右端穿过套管针(1)以及套筒(4)后伸设在套筒(4)的右侧,且伸设端上固定设置有旋转块(5);套管针(1)左端的侧壁上固定开设有数个进液孔(6),套筒(4)内部左侧的针芯(2)的侧壁上固定开设有数个出液孔(7),针芯(2)为左端开口的中空结构,针芯(2)的内部固定开设有液体流通槽(8),且出液孔(7)与液体流通槽(8)的内部连通设置;套筒(4)内部的针芯(2)上固定套设有活塞(9),活塞(9)的四周壁与套筒(4)的内侧壁相抵触设置;套筒(4)右端的侧壁的上下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手持部(10),套筒(4)右侧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11);套筒(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12),出液管(12)与套筒(4)的内部连通设置,且出液管(12)的上端设置在活塞(9)的底部;出液管(12)的下端插设在集液瓶(13)的内底部;集液瓶(13)的上端固定插设有出气管(14),出气管(14)的内端插设在集液瓶(13)内部的上侧,出气管(14)的外端设置与球囊(15)连接;球囊(15)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单向阀(16)。/n...

【技术特征摘要】
1.心内科用穿刺针,它包含套管针(1)、针芯(2)、针头(3);套管针(1)的内部活动插设有针芯(2),针芯(2)的左端固定设置有针头(3),针头(3)露设在套管针(1)的左侧;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液体流通槽(8)、进液孔(6)、出液孔(7)、活塞(9)、套筒(4)、旋转块(5)、手持部(10)、集液瓶(13)、球囊(15);套筒(4)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套管针(1),针芯(2)的右端穿过套管针(1)以及套筒(4)后伸设在套筒(4)的右侧,且伸设端上固定设置有旋转块(5);套管针(1)左端的侧壁上固定开设有数个进液孔(6),套筒(4)内部左侧的针芯(2)的侧壁上固定开设有数个出液孔(7),针芯(2)为左端开口的中空结构,针芯(2)的内部固定开设有液体流通槽(8),且出液孔(7)与液体流通槽(8)的内部连通设置;套筒(4)内部的针芯(2)上固定套设有活塞(9),活塞(9)的四周壁与套筒(4)的内侧壁相抵触设置;套筒(4)右端的侧壁的上下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手持部(10),套筒(4)右侧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11);套筒(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12),出液管(12)与套筒(4)的内部连通设置,且出液管(12)的上端设置在活塞(9)的底部;出液管(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院林王琳玲王军令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