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包括前盖、触控屏、主板和后盖,所述前盖和后盖配合安装并形成收容所述触控屏和主板的空腔,所述后盖设有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固定所述主板于所述后盖上,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固定所述触控屏于所述后盖上且所述触控屏位于所述主板上方,所述前盖抵触连接于所述触控屏上,所述智能炒菜控制面板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及操作方便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具有所述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的智能炒菜装置。
Control panel of intelligent cooking device and intelligent coo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及智能炒菜装置
本技术涉及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
,尤其涉及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及智能炒菜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如今社会正在快速步入智能化时代,传统厨房中,自炒自制的做饭方式需要做出新的变革,而传统的厨房设备已不能满足智能化的需求;而食品加工厂内的食品自动加工设备,由于体积庞大,显然不能适应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智能炒菜装置,使得人们可以远离厨房油烟的同时也能品尝到可口的饭菜。目前,市场上的炒菜机主要包括机壳、炒菜装置和控制面板,所述炒菜装置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控制面板设于所述机壳上并与所述炒菜装置电连接,用户通过操作所述控制面,从而控制所述炒菜装置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工作,进而实现自动炒菜功能。虽然现有的炒菜装置能够实现自动炒菜,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炒菜装置的控制面板包括开关按钮和触控屏,所述开关按钮和触控屏设于一个控制面板上,开关按钮用于控制炒菜装置各项功能,触控屏用于显示炒菜机的工作状态和结果,现有炒菜机的控制面板设置不合理,具有结构复杂及操作不方便等缺点。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型的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及智能炒菜装置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及操作方便的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面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及操作方便的智能炒菜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所述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包括前盖、触控屏、主板和后盖,所述前盖和后盖配合安装并形成收容所述触控屏和主板的空腔,所述后盖设有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固定所述主板于所述后盖上,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固定所述触控屏于所述后盖上且所述触控屏位于所述主板上方,所述前盖抵触连接于所述触控屏上。较佳地,所述后盖设有收容槽,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于所述收容槽内以固定所述主板于所述收容槽内。较佳地,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为螺丝座和螺丝,所述主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螺丝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螺丝座配合安装,从而将所述主板固定于所述收容槽内。较佳地,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于所述收容槽的四周并形成与所述触控屏形状匹配的收容空间。较佳地,所述触控屏的背面凸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匹配的凸面,所述凸面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较佳地,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和第三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分布于所述收容槽的上侧边,所述第二定位件分布于所述收容槽的左、右侧边,所述第三定位件分布于所述收容槽的下侧边。较佳地,所述第一定位件为若干凸块。较佳地,所述第二定位件为至少两个凸块。较佳地,所述第三定位件为两个相向设置的L形凸块。较佳地,所述后盖设有电气接口,所述电气接口设于所述后盖的底部或侧面。较佳地,所述后盖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设于所述后盖的底部或侧面。较佳地,所述前盖为斜面结构。较佳地,所述前盖为平面结构。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所述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的智能炒菜装置,所述智能炒菜装置包括机壳、炒菜装置和所述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所述炒菜装置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机壳开设有安装口,所述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处。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所述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的智能炒菜装置,所述智能炒菜装置包括机壳、炒菜装置和所述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所述机壳包括收容所述炒菜装置的下壳体和用于安装所述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的斜面上壳体,所述斜面上壳体开设有安装口,所述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处。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所述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的智能炒菜装置,所述智能炒菜装置包括机壳、炒菜装置和所述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所述机壳包括收容所述炒菜装置的下壳体和用于安装所述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的斜面上壳体,所述斜面上壳体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为倾斜开口,所述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包括前盖、触控屏、主板和后盖,由于所述后盖设有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能够将所述主板固定于所述后盖上,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能够将所述触控屏固定于所述后盖上且所述触控屏位于所述主板上方,再通过所述前盖抵触连接于所述触控屏上,从而所述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另,所述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通过所述触控屏能够控制各项炒菜功能及实时显示炒菜装置的工作状态和结果,从而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的后盖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的触控屏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具有图1所示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的智能炒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具有图5所示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的智能炒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具有图5所示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的另一智能炒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图1展示了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10包括前盖11、触控屏12、主板13和后盖14,所述前盖11和后盖14配合安装并形成收容所述触控屏12和主板13的空腔,所述后盖14设有第一固定组件141和第二固定组件142,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41固定所述主板13于所述后盖14上,所述第二固定组件142固定所述触控屏12于所述后盖14上且所述触控屏12位于所述主板13上方,所述前盖11抵触连接于所述触控屏12上。所述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10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另,所述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10通过所述触控屏12能够控制各项炒菜功能及实时显示炒菜装置的工作状态和结果,从而操作方便。参考图1-4,所述后盖14设有收容槽140,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41设于所述收容槽140内以固定所述主板13于所述收容槽140内。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41为螺丝座和螺丝,所述螺丝座设于所述收容槽140内,所述主板13上开设有与所述螺丝座对应的安装孔131,所述螺丝穿过所述安装孔131与所述螺丝座配合安装,从而将所述主板13固定于所述收容槽140内。所述第二固定组件142设于所述收容槽140的四周并形成与所述触控屏12形状匹配的收容空间。所述触控屏12的背面凸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匹配的凸面121,所述凸面121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具体地,所述第二固定组件142包括第一定位件1421、第二定位件1422和第三定位件1423,所述第一定位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盖、触控屏、主板和后盖,所述前盖和后盖配合安装并形成收容所述触控屏和主板的空腔,所述后盖设有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固定所述主板于所述后盖上,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固定所述触控屏于所述后盖上且所述触控屏位于所述主板上方,所述前盖抵触连接于所述触控屏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盖、触控屏、主板和后盖,所述前盖和后盖配合安装并形成收容所述触控屏和主板的空腔,所述后盖设有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固定所述主板于所述后盖上,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固定所述触控屏于所述后盖上且所述触控屏位于所述主板上方,所述前盖抵触连接于所述触控屏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设有收容槽,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于所述收容槽内以固定所述主板于所述收容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为螺丝座和螺丝,所述主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螺丝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螺丝座配合安装,从而将所述主板固定于所述收容槽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于所述收容槽的四周并形成与所述触控屏形状匹配的收容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的背面凸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匹配的凸面,所述凸面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和第三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分布于所述收容槽的上侧边,所述第二定位件分布于所述收容槽的左、右侧边,所述第三定位件分布于所述收容槽的下侧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为若干凸块。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炒菜装置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为至少两个凸块。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锦标,何光,何青,曾珞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爱餐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