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灌浆结构,它包括预制柱、用于预制柱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钢筋和下连接钢筋,上、下连接钢筋之间通过套设在它们外周的灌浆套筒搭接,该灌浆套筒具有一引导浆料流出预制柱之外的排浆口和引导浆料灌入预制柱内的灌浆口,该预制柱的安装连接处留有连通腔隙;还包括四块封堵模板,四块封堵模板首尾相固定连接地围绕并固定在该连通腔隙处的预制柱外周身,以对该连通腔隙、灌浆口进行封堵,该四块封堵模板上设有一注浆口,注浆口连通至该连通腔隙。该垂直灌浆结构能够实现一次灌浆,保证灌浆连通腔隙及灌浆套筒灌浆饱满;灌浆步骤简单、方便、灌浆效率高,结构制作简单、成本低。
A vertical grou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灌浆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垂直灌浆结构。
技术介绍
在连接两块预制混凝土剪力墙、预制混凝土框架柱或预制混凝土框架梁的时候,需要将分别插入两块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框架柱或框架梁中的钢筋各一端通过套筒灌浆注入灌浆料连接。通常,该灌浆套筒具有一引导浆料流出预制柱之外的排浆口和一灌浆口,两预制混凝土之间留有连通腔隙;现有垂直灌浆技术中,需先采用砂浆将连通腔隙四周密闭,再采用专用压浆设备,将压浆料逐一从每个灌浆套筒灌浆口注入压浆料,填满灌浆连通腔隙及灌浆套筒,直至压浆料从排浆口流出后,既完成垂直灌浆工作。采用此灌浆方法,由于灌浆套筒数量多,需要来回更换灌浆口,影响灌浆速度,且连通腔隙及灌浆套筒灌浆饱满程度无法保证;另外需要提前将连通腔隙密封,操作步骤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垂直灌浆结构,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垂直灌浆结构,包括预制柱、用于预制柱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钢筋和下连接钢筋,该上、下连接钢筋之间通过套设在它们外周的灌浆套筒搭接,该灌浆套筒具有一引导浆料流出预制柱之外的排浆口和引导浆料灌入预制柱内的灌浆口,该预制柱的安装连接处留有连通腔隙;还包括四块封堵模板,该四块封堵模板首尾相固定连接地围绕并固定在该连通腔隙处的预制柱外周身,以对该连通腔隙、灌浆口进行封堵,该四块封堵模板上设有一注浆口,该注浆口连通至该连通腔隙。一实施例之中:该封堵模板与该连通间隙之间设有对该连通腔隙加强封堵的橡胶垫。一实施例之中:该封堵模板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该第一侧板为长条形板状,该第三侧板为短板状,该第一侧板用于紧贴上、下预制柱以封堵连通腔隙,该第三侧板用于与相邻封堵模板的第一侧板形成首尾固定连接。一实施例之中:该封堵模板还具有与该第一侧板、第三侧板两两相互垂直的第二侧板,该第二侧板用于与水平的楼地面或梁固定连接。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为角钢制成,该第三侧板焊接在该角钢上。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侧板上间隔设有若干能与螺栓适配连接的第一连接孔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预制梁的调节封堵固定。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二侧板设有若干能与螺栓适配连接的第二连接孔以用于与水平的楼地面或梁固定连接。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连接孔为水平长条孔,以预留与螺栓连接固定时的对准连接偏差。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二连接孔为水平长条孔,以预留与螺栓连接固定时的对准连接偏差。一实施例之中,该注浆口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该注浆口打开或关闭的开关。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本技术所述的垂直灌浆结构,能实现一次灌浆,不需要更换灌浆口,即可完成灌浆套筒的灌浆,且保证灌浆连通腔隙及灌浆套筒灌浆饱满。本技术所述的垂直灌浆结构能同时密封连通腔隙,减少灌浆前的准备工作,缩短时间,提高灌浆效率。该灌浆结构的封堵模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可实现封堵模板上连接位置的简易调整,适用不同规格截面尺寸的预制柱的连通腔隙的封堵,提高通用性。本技术采用的封堵模板安装简单,方便,易于制作、加工,能重复回收利用,减少成本投入,且绿色环保。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在预留短柱上安装预制柱进行灌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在楼板面上安装预制柱进行灌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封堵模板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封堵模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查阅图1至图4,一种垂直灌浆结构,包括预制柱10、用于预制柱10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钢筋30和下连接钢筋40,该上、下连接钢筋30、40之间通过套设在它们外周的灌浆套筒50搭接,该灌浆套筒50具有一引导浆料流出预制柱之外的排浆口51和引导浆料灌入预制柱内的灌浆口52,该预制柱10的安装连接处留有连通腔隙101;还包括四块封堵模板60,该四块封堵模板60首尾相固定连接地围绕并固定在该连通腔隙101处的预制柱10外周身,以对该连通腔隙101、灌浆口52进行封堵,该四块封堵模板60上设有一注浆口601,该注浆口601连通至该连通腔隙101。优选地,该注浆口601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该注浆口打开或关闭的开关20,以控制进浆及防止倒流等。该封堵模板60与该连通间隙101之间设有对该连通腔隙101加强封堵的橡胶垫。该封堵模板60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61和第三侧板63,该第一侧板61为长条形板状,该第三侧板63为短板状,该第一侧板61用于紧贴上、下预制柱10、20以封堵连通腔隙101,该第三侧板63用于与相邻封堵模板的第一侧板61形成首尾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该封堵模板60还具有与该第一侧板61、第三侧板63两两相互垂直的第二侧板62,该第二侧板62用于与水平的楼地面或梁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侧板61和第二侧板62为角钢制成,该第三侧板63焊接在该角钢上,具体为该第三侧板63焊接在角钢的一端端面上。该第一侧板61上间隔设有若干能与螺栓适配连接的第一连接孔611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预制梁的调节封堵固定。该第二侧板62设有若干能与螺栓适配连接的第二连接孔621以用于与水平的楼地面或梁固定连接。该第一连接孔611为水平长条孔,具体为长腰孔,以预留与螺栓连接固定时的对准连接偏差。该第二连接孔621为水平长条孔,具体为长腰孔,以预留与螺栓连接固定时的对准连接偏差。利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垂直灌浆结构进行灌浆的具体过程如下,图1为在预留短柱上安装预制柱进行灌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在楼板面上安装预制柱进行灌浆的结构示意图。对于图1中预留短柱上安装预制柱进行灌浆,首先分别将四块封堵模板60的两两相邻的两块封堵模板的其一封堵模板的第三侧板63与另一封堵模板的第一侧板61通过螺栓形成首尾固定连接,首尾连接后的四块封堵模板60刚好可以围绕预制柱10的外周身并对连通腔隙101四周进行封堵,在封堵时,将橡胶垫置于连通腔隙101与第一侧板61之间以对连通腔隙101、第一连接孔611及灌浆套筒50上的灌浆口52进行封堵,使从封堵模板60上的注浆口601注入的浆料经填满连通腔隙101、灌浆套筒50后只能从灌浆套筒50的排浆口51流出。封堵模板60安装后,即可进行垂直灌浆,浆料经注浆口601灌入后从灌浆套筒50的排浆口51流出,即灌浆完成。对于图2中在楼板面上安装预制柱还需将第二侧板62通过螺栓对准第二连接孔621固定于楼面板上。以上根据预制柱的截面尺寸,可调节第一侧板61上相应的第一连接孔611与相邻封堵模板上的第三侧板63连接,从而使该封堵模板60适用不同截面尺寸的预制柱的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垂直灌浆结构,包括预制柱、用于预制柱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钢筋和下连接钢筋,该上、下连接钢筋之间通过套设在它们外周的灌浆套筒搭接,该灌浆套筒具有一引导浆料流出预制柱之外的排浆口和引导浆料灌入预制柱内的灌浆口,该预制柱的安装连接处留有连通腔隙,该连通腔隙与该灌浆套筒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块封堵模板,该四块封堵模板首尾相固定连接地围绕并固定在该连通腔隙处的预制柱外周身,以对该连通腔隙、灌浆口进行封堵,该四块封堵模板上设有一注浆口,该注浆口连通至该连通腔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灌浆结构,包括预制柱、用于预制柱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钢筋和下连接钢筋,该上、下连接钢筋之间通过套设在它们外周的灌浆套筒搭接,该灌浆套筒具有一引导浆料流出预制柱之外的排浆口和引导浆料灌入预制柱内的灌浆口,该预制柱的安装连接处留有连通腔隙,该连通腔隙与该灌浆套筒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块封堵模板,该四块封堵模板首尾相固定连接地围绕并固定在该连通腔隙处的预制柱外周身,以对该连通腔隙、灌浆口进行封堵,该四块封堵模板上设有一注浆口,该注浆口连通至该连通腔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灌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封堵模板与该连通间隙之间设有对该连通腔隙加强封堵的橡胶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垂直灌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封堵模板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该第一侧板为长条形板状,该第三侧板为短板状,该第一侧板用于紧贴上、下预制柱以封堵连通腔隙,该第三侧板用于与相邻封堵模板的第一侧板形成首尾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垂直灌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封堵模板还具有与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池,曾凡福,向金锋,张立锋,晋恩伟,卢绍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厦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