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井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983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抽水井筒,涉及工程施工装置技术领域。抽水井筒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的底部和所述外筒的底部均封闭,所述内筒穿设在所述外筒中并与所述外筒连接,所述内筒的筒壁与所述外筒的筒壁具有预设距离,形成容纳空间;过滤材料,所述过滤材料填充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其中,所述外筒的筒壁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内筒的筒壁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抽水井筒,其内筒和外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整体的结构,无论是预挖井坑设置抽水井筒,还是直接将抽水井筒压入土体内形成抽水井,均非常方便,且在降水作业完成之后,抽水井筒可以取出并通过清洗之后进行二次使用,进而节省了施工作业的成本。

Pumping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抽水井筒
本技术涉及工程施工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抽水井筒。
技术介绍
在工程施工中,对于基坑的防水即针对地下浅层降水主要采用“管井井点”降水的方式进行。其中,管井井点的一般工艺情况为:在降水点位置先开挖一个一定深度的坑,再下设无砂混凝土管或钢制花管,随后在井管四周回填碎石进行返滤,最后在井管内下设抽水泵进行抽排;另一种情况为因淤泥质土难以开挖成型,因此直接通过外部施压将无砂混凝土管或钢制花管压入淤泥土内,然后再将碎石通过挤压在管的四周,最后在管内下设水泵进行抽排。上述的抽排水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工程完工后,很多井管或永久埋在地下,或采用挖机开挖取出,这种埋设方式一方面耽误时间,影响进度,另一方面工程完工后,可能部分井管因开挖取出遭到破坏或永久埋在地下,导致资源不能重复利用,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抽水井筒,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抽水井筒,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的底部和所述外筒的底部均封闭,所述内筒穿设在所述外筒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抽水井筒,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的底部和所述外筒的底部均封闭,所述内筒穿设在所述外筒中并与所述外筒连接,所述内筒的筒壁与所述外筒的筒壁具有预设距离,形成容纳空间;/n过滤材料,所述过滤材料填充在所述容纳空间中;/n其中,所述外筒的筒壁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内筒的筒壁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水井筒,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的底部和所述外筒的底部均封闭,所述内筒穿设在所述外筒中并与所述外筒连接,所述内筒的筒壁与所述外筒的筒壁具有预设距离,形成容纳空间;
过滤材料,所述过滤材料填充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其中,所述外筒的筒壁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内筒的筒壁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水井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的底部呈锥形或圆台形,所述内筒的底部适配的为锥形或圆台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水井筒,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均匀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外筒的筒壁上,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均匀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内筒的筒壁上;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孔距小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通孔的孔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水井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且孔径均小于4cm;
所述过滤材料为碎石,所述碎石的最大粒径小于4cm,且所述碎石的最小粒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以及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水井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内网筒和外网筒,所述内网筒贴附在所述内筒的外壁,所述外网筒贴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江华潘洪杨维明王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韩建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