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8389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包括大鼎,中心套筒,以及第一齿轮;还包括:平面轴承,底部定位在第一齿轮的顶部上的第一凹槽内;以及三个限位件,连接在大鼎上,并且与平面轴承的顶部定位;限位件包括:第一连接座,连接在大鼎上;中心轴,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座上;第一弹簧,套在中心轴上,并且底部与第一连接座的上表面接触;压块,套在中心轴上,底部与第一弹簧的上表面接触,并且能够与平面轴承配合,压住平面轴承;第二弹簧,套在中心轴上,并且底部与压块的上表面接触;以及锁紧件,连接在中心轴上,用于调节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压缩量;克服了第一齿轮出现倾斜,导致了中心套筒发生倾斜,使得织布厚度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A double-sided knit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
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
技术介绍
双面针织大圆机是做针织布用的一种机械设备,用来生产平常穿的内衣、运动服、汗衫、T恤衫等半成品布料;比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30299990.2,主题名称为双面针织大圆机的现有技术,以及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20840281.1,主题名称为一种针织大圆机的现有技术,能够很好地实现织布;双面针织大圆机一般包括机架、供纱机构、传动机构、润滑除尘(凊洁)机构、电气控制机构、牵拉卷取机构和其他辅助装置构成;其中在传动机构中,需要调节中心套筒与下筒的距离,以达到调节织布厚度的目的;调节方式为,通过第一齿轮螺纹连接在中心套筒的外圆上,通过手动或者在电机上连接第二齿轮,联动第一齿轮,实现中心套筒的上下移动;在具体使用时,发现有一些不足,由于第一齿轮没有限位,调节中心套筒顺着大鼎上下移动时,会出现第一齿轮倾斜,而且中心套筒与大鼎之间有配合间隙,导致了中心套筒发生倾斜,影响了纺织质量,导致了织布厚度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包括一大鼎(10),穿在所述大鼎(10)上的一中心套筒(20),以及一第一齿轮(30),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中心套筒(20)外圆上,并且所述第一齿轮(30)的底部与所述大鼎(10)接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一平面轴承(40),底部定位在所述第一齿轮(30)的顶部上的第一凹槽(31)内;/n以及三个限位件(50),均布在所述大鼎(10)上,并且与所述平面轴承(40)的顶部定位,用于限位所述平面轴承(40);/n所述限位件(50)包括:一第一连接座(51),连接在所述大鼎(10)上;/n一中心轴(52),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座(51)上;/n一第一弹簧(53),套在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针织大圆机,包括一大鼎(10),穿在所述大鼎(10)上的一中心套筒(20),以及一第一齿轮(30),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中心套筒(20)外圆上,并且所述第一齿轮(30)的底部与所述大鼎(10)接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平面轴承(40),底部定位在所述第一齿轮(30)的顶部上的第一凹槽(31)内;
以及三个限位件(50),均布在所述大鼎(10)上,并且与所述平面轴承(40)的顶部定位,用于限位所述平面轴承(40);
所述限位件(50)包括:一第一连接座(51),连接在所述大鼎(10)上;
一中心轴(52),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座(51)上;
一第一弹簧(53),套在所述中心轴(52)上,并且底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51)的上表面接触;
一压块(54),套在所述中心轴(52)上,底部与所述第一弹簧(53)的上表面接触,并且能够与所述平面轴承(40)配合,压住所述平面轴承(40);
一第二弹簧(55),套在所述中心轴(52)上,并且底部与所述压块(54)的上表面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安宁孙志勇钟秀珍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泳力泰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